如何指导民族声乐本科生艺术实践

2015-02-14 19:10张培培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乐会声乐艺术

张培培

中国民族声乐本科学生就在校期间的学习范畴来讲,除文化课以外,在专业类课程上涉及的课程大概包括,声乐课、乐理、视唱练耳、中西方音乐史、形体、民歌、戏曲、和声、曲式分析、表演、合唱课等每一节课程都有其独立的专业性,但同时民族声乐演唱也更加需要这些相关知识的累积做基础和配合辅助的学习,缺少哪一门课程的学习或忽视哪一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而言都将是不小的损失。而怎样把这些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呢?从本人学习和教学的经验来看,唯有加强演唱实践才是有效融合以上各类综合学科的最佳途径。我们经常把培养人才比喻成栽树,那么在大学声乐教育培养体系中,树干是学生本体(嗓音和形象),根须是文化素养(文化课的学习),树枝是各种与声乐演唱相关的艺术门类(乐理等)而繁茂的树叶是声乐艺术的张力和表现力,老师是源源不断的雨露,而实践是能够让树苗茁壮成长的阳光,阳光的照耀可以让小树充满活力,阳光的炙烤也可以让小树经历考验。没有实践就像一名没有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很难拿起手术刀去切除病灶。

艺术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上专业课的时候一个人唱,其他(她)同学观摩,参加各种与演唱专业有关的比赛和录音,一些公益演出和慰问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受益,特别是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更加能够让学生在演唱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一、课堂实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好的演唱方法外还应当注重在学生表演上加强指导,学生与演员较大的区别在于演唱和表演时的交流感的强弱,成熟的演员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声乐的设置、表情、眼神、动作相协调与观众有一种适度的沟通,而学生多数因为演唱能力所限,导致只关注发声方法的对与错,容易忽视形体上的配合,这就要求声乐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进行指导和帮助,是学生逐步达到要求,逐渐减少学生气,相对较早的进入舞台表演状态以适应将来的演出要求。那么想把艺术实践完成好,首先要循序渐进的把学生从声音和僵化的形体中解放出来,拔苗助长一味追求进度是不行的。例如上小组观摩课,在一名同学演唱其他(她)同学观看品评的时候,大一的学生一般最好视其声音基础选择难度不大的声乐作品,这样能减轻学生演唱时的心理负担,也可以使其精力专注到形体、表情、眼神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相对容易的获得演示的成功,久而久之的树立起自信心,让学生对今后表演中寻找更好的效果而充满期待。而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艺术实践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好他(她)的演唱和表演相兼顾的重要性,因为任何一个声种训练和学习追求的高级表演方式都是声情并茂,教师也可以在一名同学演唱过后鼓励他(她),谈一下演唱感受,同时也可以请其他(她)观看的同学做点评和观后感,这样一来就使得艺术实践的氛围更活跃、更具实效。

二、声乐比赛实践

现在青年学生可以参加的比赛很多,无论是专业的声乐比赛还是业余的声乐比赛,或者是选秀的都应当鼓励学生们去参加,不论是大一或者高年级学生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良好的比赛心态,既要认真准备又不要过分的追求比赛结果,切忌急功近利,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方能厚积薄发。否则求胜心切不宜与在不比赛中发挥最好的水平,也达不到艺术实践的最佳效果。由于比赛现场评委的审视和观众的品头论足会对选手造成较大的压力,就使得选手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一次次的磨砺,强化了抗击打的能力素质。

三、舞台演出实践

对于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应当尽量多的争取走上舞台进行公益或商业性的实践演出,拿起麦克风给不同的群体演唱不同的歌曲,交流不同的台词,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演练,真正的考验一名声乐演员驾驭舞台把握观众群体的本事和功力。比如:广场演出和剧场的演出是大不相同的,广场演出观众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音响效果也不像剧场里面容易控制,而面对不同的观众群体,比如学生、老年人、军人演唱曲目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演出现场出现的一些意外和插曲,比如音响出现故障、忘词等,都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的挑战,在各种规格的演示中逐步形成稳定、大方、投入、灵活的表演心态。这种实践演出一定会为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合唱排练演出的实践

几乎所有的大学声乐系的学生都会有参加合唱的经历,一般情况下这类排练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他们可能不像看重声乐课那样认真,觉得群体的东西没有太多可学的,但其实不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从前还是当代有很多歌唱家都有着参与合唱的经历,作为教师应该适当的提醒学生对合唱排练的重视,在一部优秀的合唱作品中可以呈现独唱作品无法做到的震撼、细腻、柔和、多变的效果。高中低多声部的协调、配合、转接可以使参与者清晰地感觉到旋律的重合之美,这种排练演出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和声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本身的合作意识。当然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经验等因素,他们往往容易在合唱排练中把声音唱的过重过实,也有一种偏见的说法,即合唱参与的过多就不会唱独唱了。本人觉得根本原因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唱得对不对的问题,相信一名有合作精神有艺术鉴赏力的歌唱家一定也能把合唱作品演唱得更加完美。关键在于声乐教师要及时的提醒自己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概念,因为专业老师的话往往比合唱指挥更让学生信服。

学校组织如校庆、新生音乐会、教学展演、优秀学生音乐会等多为师生同台演出,对于教学来讲这种演出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们的传、帮、带的作用,老师们在舞台上的表演也是他们教学理念,演唱概念的体现,同时对于学生的相对不稳定而言,老师们表演风格上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从登台亮相到高潮迭起,再到精彩收场,每一步都可能给各自的学生们留下深刻的有操作性的印象,给学生树立起榜样更有助于确立教师在学术上的权威,同时也有利于日常教学工作的推进。

多数老师和学生会选择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举办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以此全面的展示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获得的演唱成绩,同时也是向社会和同行推荐自己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众所周知,中国民族声乐或任何一个声种唱法的学生对于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都是十分重视的,一名敬业的学生和敬业的老师会如对待一项工程一样精心策划音乐会,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五、音乐会的实践演出

那么怎样准备一场音乐会最好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音乐会这种形式的演出是学生即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的重要实践活动,无论学生本身,还是教师和家长都是一种心血的凝聚,同时一场成功的音乐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绝对的信心,也可提振其勇攀高峰的势气。但如果准备不当或掉以轻心也会导致音乐会效果平平,严重的也会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也必定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伤害,所以说一场音乐会的举办是需要慎重且反复推敲的。

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大学本科学生的毕业独唱音乐会可采取三步走的办法来实施,首先应该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准备曲目,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的备用曲目不应少于20首,它应该包括民歌、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其中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的民歌不应少于一半的比重,因为民族声乐的音乐会如果缺少了民族性和多样性,一味的演唱艺术歌曲,必然会造成色彩的缺失,而令人失望,在平衡了曲目的难易、风格后就应当进入预演阶段,也可以把它说成三步走的第一步,那就是教室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筛选曲目,精炼曲目,因为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时候需要学生独立完成,面对观众和亲友时有动力就一定有压力,压力过大自然容易出现闪失,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进行多次的模拟现场情况,比如简单的开场白、串联词、上场下场谢幕等特别是尽可能多的请其他同学观摩,这样循环反复身临其境的演练将启到稳定心态的作用,另外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作品驾轻就熟的自信心,老话说曲唱千遍自熟,自然有其道理。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性训练就可以进入第二步计划,即举办一场小规模的音乐会,地点可以选择在小观摩厅或大学的小型音乐厅,从化妆到曲目搭配以及音乐会流程都按照正式音乐会进行,这相当于一场正式实践演示,让学生切实体会和感受到音乐会对演唱品质、体能、心理上的巨大考验。接下来就是个人独唱音乐会主场的最后实施,相信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磨练,学生本身已基本做到胸有成竹了,到了这个时候主教老师应该可以坐在台下欣赏自己的教学成果。

结语

我们经常听到专家或观众说哪一位青年演员或毕业生学生气太重或台风稚嫩,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声乐艺术人才培养周期长,并非音乐院校四年就能完全能解决所有问题,有待于到职场中在修炼在提高,另一方面教育机构或者说专业声乐教师本身也应该及时准确的帮助学习建立起实施好艺术实践,让教学更具操作性、实用性让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相对有效的适应工作、胜任工作为他(她)们的歌唱梦想,插上有力的翅膀。“作为中国的声乐工作者,这是我们的任务和责任,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开拓创新,中国民族声乐必将走向世界。”②

注释:

①②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第一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音乐会声乐艺术
搞砸的音乐会
失败的音乐会
纸的艺术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