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2-14 19:10王利群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内容艺术

王利群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王利群

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高校公共艺术课包含内容广泛,课程内容丰富,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视不够,其体制建设无法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教育内容上也趋于僵化、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我国高校必须加快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使其内容规范化,教育方式现代化。

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 体系

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起步相比其他国家而言相对较晚,因而在体制的发展上和内容发展上都存在缺陷。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06年,我国教育部门还颁布了专门针对公共艺术课程改革的教育法规。根据相关调查及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现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主要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只相当于选修课程,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其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理论及体系建设不完善,且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最后,我国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强调,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课堂氛围单调乏味,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及问题出发,通过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体制,实现其教育现状的改善。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但由于当时生活物质条件及文化艺术氛围的不足,我国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基本实行放任发展的策略。直到1998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针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及普及的文件,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才真正成为高校教育中正式的内容。①此后,我国高校公共教育课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期间,我国360多所高校都逐渐开设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约占到全国总高校的80%左右。并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也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基础理论内容外,还增加了艺术鉴赏、实践课程等内容。

然而尽管我国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高校公共理论课程的专业性不强。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学生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但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性不强或高校教学设备的不足,大多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应有的专业性,教师在教育内容上和教育方式上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体制,课堂效果不强,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也不大。其次,课程结构比较松散,课堂时间利用率不强。由于在我国公共艺术课程一直都处于选修课程的地位,因此在课程安排、学时分配上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应地,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无法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课堂氛围也较为松散。甚至许多在高校担任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也并非高校编制内正式的教师,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公共艺术教育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换一个角度来讲,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阐述构建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体系

1.课程内容

要达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首先要对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对课程的改革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应该分类设置课程内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内容既要包含一定的基础理论课程,也应包含一定的技能实践课程。对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应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体系化。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使学生接触大量的经典作品或进行一定的作品赏析等来完成。技能实践课程则更重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鉴赏、理解的能力。其次,高校应综合实施课程内容。综合实施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学科内容的综合,及某一种艺术形式中理论与实践及各种相关内容的综合。另一方面是学科之间的综合,及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生的联系。只有形成课程内容的综合实施,才能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使公共艺术的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使艺术真正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最后,高校应分层规划课程内容。所谓的分层规划是指各高校根据自身学生的特点及学校的师资力量等,将公共艺术课程划分为限定选修课、随意选修课及艺术专题讲座等几个层次,使学生在选择艺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②针对不同的学生,其所适合的艺术教育课程也有所不同。例如对大一新生而言,由于大多数人对艺术课程的概念还相对陌生,并不了解自己对哪一方面内容较为感兴趣和擅长,因此可以选择限定性选修课,全面、浅略地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初步的了解。到了高年级时,学生可以通过大一一年对学科的了解及对自己学习兴趣的把握,在高年级时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艺术课程进行学习。而对于那些对艺术存在浓厚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参加艺术类别的专题讲座以加深对艺术的学习。学校可以通过邀请权威的专家和学者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2.课程结构的优化

课程结构的优化也是提高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高校学生的艺术基础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课程结构优化时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得到艺术素养的提高。其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抓基础,重普及。正如前文所说,我国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较差,基础知识储备量不足。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应首先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此,应该在大学低年级设置相关的理论知识课程,使学生对各艺术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其次,高校应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课程难度和深度。当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后,高校应开设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及造诣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艺术教学。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实施教育的指导方针,只有制定了正确的课程目标,学校和教师才能从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教学。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鉴赏艺术及感受艺术的能力,并通过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确保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生活情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及高校艺术课程教育的教师必须明确这些课程目标,并以这些目标为中心,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及辅导。

4.课程标准的设置

任何阶段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课程标准来细化课程目标,并作为评价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的标准和参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情况下,学校的教学过程并不符合课程标准,有时甚至严重的背离了原有的标准,因此在教育质量上不尽如人意。艺术类课程本身包含的内容广泛,种类多,因此要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有一定的难度。其次这类学科教学主观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授课教师本身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学校必须依照权威的教学指导意见,并结合本校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在不同形式的艺术课程中设置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

5.课程评价与管理

课程评价与管理是一个反思与完善的过程,是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为完成课程的评价与管理,高校应首先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价管理体系,使学生都能积极、及时地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教师测评的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发表对课程及任课教师意见的途径。但由于测评过程通常在网站中完成,学生及教师无法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学生的许多建议不能及时的传递给教师,教师也无法及时做出回应,因此在评价效果上还有待加强。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高校艺术课程包含的内容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评定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应该进行整体的管理与监督。只有通过完善的管理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6.课程体系落实途径

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制定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但若没有严格的执行力,有再好的体系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落实的配套措施。课程体系的落实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教学上的。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念。为此,教师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吸取国外的教学经验,并根据我国学生的特点开拓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内容。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及艺术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进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应及时改变原有的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积极应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新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理解艺术、鉴赏艺术的兴趣。同时,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7.课程配套教材的支撑

好的教材是教学内容得以高效开展的前提。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编者应注重教材内容与现代生活与理论的结合,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次,教材也应具备较高的艺术内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和指导,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③在符合以上标准的前提下,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学习内容。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加快推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构建符合艺术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这也是更好地开展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易晓明,杜丽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美育学刊,2012(11):89-93.

②王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以公共艺术教育与公共体育比较研究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5-58.

③张晓红.谈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性模式的构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3):62-65.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编号:Y201225358。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内容艺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纸的艺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主要内容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爆笑街头艺术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