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3年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2015-02-19 09:04张帅,费樱,焦彦朝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抗菌药细菌



2008-2013年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5012.R.20150113.1850.013.html

张帅1, 费樱2*, 焦彦朝3

(1.贵阳医学院 医学检验系, 贵州 贵阳550004; 2.贵阳医学院附院 微生物免疫科, 贵州 贵阳550004; 3.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贵州 贵阳550004)

[摘要]目的: 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观察各年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耐药性,不同标本来源、不同送检科室检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并观察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结果: 6年共分离大肠埃希菌4 607株,各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8.2%~26.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1.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3.0%),2010-2013年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妥布霉素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下降(P<0.05);血液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于其他标本来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来自ICU的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其次为外科,儿科送检标本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2010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37%,2012年为70.9%,2010-2012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上升。结论: 6年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增多,耐药情况严峻,ESBLs产酶率较高,应加强本地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药物耐受,细菌; 抗菌药; 超广谱β-内酰氨酶

大肠埃希菌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也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我国,引起肠道外感染的细菌中,大肠埃希菌是常见致病菌之一[1]。在肠道内可引起如腹泻、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2],在肠道外可引起如尿路感染、肺炎等疾病。因此,掌握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为此,2008年1月~2013年9月对临床科室送检分离自肠道外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来自2008年1月~2013年9月临床送检标本(括痰、尿、血、分泌物等)中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菌。

1.2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购自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

1.3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接种分离细菌并进行相应处理[3]。采用SIEMENS 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及SIEMENS MicroScan革兰阴性杆菌鉴定药敏复合测试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菌株的确证试验:采用双纸片法,抗菌药物纸片为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 μg/10 μg)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 μg/10 μg)。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4]。

1.4观察指标

观察各年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耐药性,不同标本来源、不同送检科室检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并观察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1.5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各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8.2%~26.5%,于2010年后逐年上升。见表1。

表1 2008-2013年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2.2大肠埃希菌耐药率

6年间,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1.0%),其次对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复方磺胺甲恶唑均在56%以上,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3.0%)。2008年和2009年检出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2010年-2013年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下降(P<0.05)。在6年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50%,而对3种β内酰胺含酶抑制剂类药物耐药率均小于15%。见表2。

2.3不同标本来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率

在不同标本来源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血液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低于其他标本来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 。见表3。

2.4不同送检科室检出大肠埃希菌及耐药率

来自ICU的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其次为外科,儿科送检标本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见表4。

表2 2008-2013年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

n为当年大肠埃希菌总检出菌株数,(1)表示该年大肠埃希菌对该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与耐药率最高年份相比,P<0.05

2.5大肠埃希菌产ESBL酶菌株检出率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检出率在2010年最低为37%,2012年最高为70.9%。2010-2012年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上升。见表5。

3讨论

大肠埃希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属于正常菌群,多分布于人体消化道[5]。根据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提示,大肠埃希菌是引起社区和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2]。本次调查显示,6年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并由2008年的18%上升至2013年的26%,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与国内主要地区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25.8%~27.9%)相近[6~10]。

本次耐药性结果显示,除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巴坦外,大肠埃希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08年和2009年高于其他年份;2010-2013年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妥布霉素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下降(P<0.05),这可能与本地区上述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关。本次调查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4%~7.7%),而对妥布霉素(47%~64.3%)和庆大霉素(54.6%~67.8%)的耐药率较高,形成这种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菌株携带了不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而阿米卡星结构改造、对修饰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1],且可能与在本地区该药物的使用率低有关。β-内酰胺含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巴坦则显示出较理想的抗菌作用(耐药率均小于15%)。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的抗菌效果最显著,6年耐药率均在3%以下,但选用该药时应慎重,因为亚胺培南抗菌谱极广,抗菌效果极强,易造成耐药菌株产生和真菌感染。此外,亚胺培南也具有诱导产生大量ESBLs的作用,且价格昂贵,所以选用该类药物时,除应结合患者病情[5],同时还应参照不同地区的耐药特点。

表3 不同标本来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

(n)为该类标本检出大肠埃希菌总菌株数,(1)表示该标本来源大肠埃希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与其他来源菌株对该抗生素耐药率最高者相比,P<0.05

表4 不同送检科室检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

(n)为该科室检出大肠埃希菌总菌株数,(1)表示该科室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该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与其他科室检出菌株对该药耐药率最高者相比,P<0.05

表5 2010-2013年大肠埃希菌产

本研究结果显示,来自血液标本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低于其他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ICU的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但不同标本来源和各临床科室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与其总体耐药趋势是一致的,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大肠埃希菌是产生ESBLs的主要细菌[12],产ESBLs菌株的质粒上常常携带着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本次调查显示,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较2002年有明显升高并在近四年呈上升趋势[13],特别是在2012年(70.9%)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50.7%~56.5%)[6~10]。研究显示, 由质粒介导的产ESBLs菌株出现和传播与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有密切的关系[14]。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有助于控制本地区产ESBLs 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显示出对常用抗生素的更高耐药率[15],这不仅提示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而且提示研究人员要加强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综上所述,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且耐药及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尽可能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结果选用药物。

参考文献4

[1] 马越, 李景云, 张新妹, 等. 1999-2002年北京、广东、湖北和辽宁地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比较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4(4): 226-234.

[2] 刘坤友. 耐药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31):119-121.

[3]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57-360.

[4] 中华医学会.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3(1):21-23.

[5] 吴雪梅. 242 例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5): 987-988

[6] 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等. 2008 年中国 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5): 321-329.

[7] 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等. 2009 年中国 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 [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5): 325-334.

[8] 朱德妹, 汪复, 胡付品,等. 2010 年中国 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 [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5): 321-329.

[9]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 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5):321-329.

[10]汪复,朱德妹, 胡付品,等. 2012 年中国 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5):321-330

[11]张淑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16):299-301.

[12]Jacoby GA. Genetics of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1994(1):2-11.

[13] 席学莉, 马文, 桂坤, 等.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院内肺部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 贵州医药, 2002(7): 612-613.

[14] Domenech-Sanchez A, Pascual A, Suarez AI, et al. Activity of nine antimicrobial agents against clinical isolates of klebsiella paeumoniae producing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and deficient or not in porins[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0(46):858-859

[15]吴开明. 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及耐药情况分析[J]. 大家健康, 2013(5):42-43.

(2014-09-13收稿,2014-11-17修回)

中文编辑: 周凌; 英文编辑: 刘华

Detection Rate ofEscherichiacolifrom 2008 to 2013

and An Analysis of Its Drug Resistance

ZHANG Shuai1, FEI Ying2, JIAO Yanchao3

(1.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Science,GuiyangMedicalCollege,Guiyang550004,Guizhou,China; 2.Laboratory

ofMicrobiologyandImmun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GuiyangMedicalCollege,Guiyang550004,Guizhou,

China; 3.GuizhouEntry-exitInspection&QuarantineBureau,Guiyang550004,Guizho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etection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from January 2008 to September 2013 and to analyze its drug resistance. Methods: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resources and clinical departments were collected to identify bacteria and to test their drug sensitivity. The detection rate of E. coli and drug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Especially, the detection rate of E. coli producing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 (ESBLs) was observed. Results: During the six years from 2008 to 2013, 4 607 strains of E. coli were separated. The overall detection rates were 18.2%~26.5%.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E. coli to ampicillin, piperacillin were the highest (>91.0%), while it to imipenem was the lowest (<3.0%).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0-2013, drug tolerance rates of E. coli to ciprofloxacin, gentamycin,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and tobramycin decreased (P<0.05).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E. coli from blood samples was lower than that from other sources.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ICU-sourced E.coli to common antibiotics was generally in higher level, followed by those from departments of surgery and pediatrics;The detection rate of E.coli producing ESBLs was 37% in 2010 and 70.9% in 2012 showing a rising tendency. Conclusions: The isolate amount of E.coli keeps on creasing during the 6 years, the situ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is severe, and the producing rate of ESBLs is relatively high.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rationality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E. coli; drug tolerance; bacteria; antibiotics;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

[中图分类号]R44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07(2015)01-0048-04

通信作者*E-mail:645903661@qq.com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3

猜你喜欢
抗菌药细菌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细菌大作战
细菌怪来了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细菌大作战
门诊处方中抗菌药应用不合理情况的 调查分析
抗菌药用量不足,为何也会致耐药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细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