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内涵新论
——基于价值观研究的视角

2015-02-20 02:48
关键词:四有纪律同志

刘 勇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 230601)

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内涵新论
——基于价值观研究的视角

刘 勇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 230601)

邓小平同志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人才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四有”论。他的“四有”人才思想仍然是当前我们党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全面理解和落实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搞好人才工作,基于价值观视角阐释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内涵。

邓小平;价值观;人才观;四有论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者们就已经开始研究这一领域。90年代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学术界对邓小平的人才思想的研究曾经掀起一股热潮,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对其人才思想的研究掀起了第二个高潮。直至现在,依然有很多学者关注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学术界对邓小平的人才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宏观层面,其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角度:第一,研究邓小平的人才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宏观上论析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第三,研究邓小平的人才思想与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等人才思想的关联性。也有部分微观层面的研究,如对邓小平的科技人才思想的研究,对邓小平的人才思想的现代化特征的分析,也有对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的研究等等。目前,专门从价值观的视角来研究邓小平的人才思想的不多。本文试从价值观的视角来论述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并从“四有”人才思想的内涵这一更微观的角度来加以讨论。

一、基本前提:培育“有理想”“有纪律”的人才价值观

(一)心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共产主义崇高价值理想

在“四有”人才思想中,邓小平同志对“有理想”“有纪律”这两条极为关注。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已经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认为这是关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的大事”[1]。在一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中,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2]110之所以把“有理想”“有纪律”标准放在首位,邓小平同志也有相关的阐释。他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2]110在这里,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当前来看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是当前具体的价值理想。而共产主义信念则是激励我们不断奋进的长远价值理想。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某种意义上,“有理想”不仅能够激励人的斗志和毅力,也能够促使个人严于律己,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使个人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因此,“有理想”和“有纪律”联系极为紧密,是相互统一的关系。

(二)以史为鉴,重视近现代史教育,强烈反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史传统。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教育是培养“有理想”人才的重要方式。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历史教育对广大青年的教育意义,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他强调要通过对广大青年的历史教育,使广大青年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他曾指出:“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中国继续贫穷下去,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20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面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股西方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同志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实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他揭露了这种思想欲搞垮中国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险恶用心;重申了只有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否定党的领导,十亿人民没有凝聚的中心,党也就丧失了战斗力,那样的党连个群众团体也不如了,怎么领导人民搞建设?”[2]197

(三)科学阐述纪律与法律、纪律与自由这两大关系的价值内涵

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马克思高度重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也重视全面的发展,并认为共产主义应该是这样的联合体。从价值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根本指向,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观”[4]。重视自由的价值无疑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进步,然而自由不是无限的、绝对的、无节制的。自由是相对的,必须存在必要的前提。自由“不是个人欲望无限制的满足……任何个人自由的实现必须以不妨碍他人自由和国家社会整体自由的实现为前提”[5]。因此,在强调自由的同时,不能忽视法律以及纪律等制约工具在整个国家和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尤其是党的纪律,并科学阐述了国家法律与党纪的关系。他曾说:“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无论是不是党员,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纪律就包括这一条。”[2]112此外,他也阐述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他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2]111他还通过对当时国情的科学把握论述了纪律的重要性。在1987年一次会见外宾时,邓小平说:“中国在国际上处于落后状态,中国要发展起来,要实现四化,政治局面不稳定,没有纪律,没有秩序,什么事情都搞不成功。”[2]249

二、重要环节:培育“有道德”的人才价值观

(一)明确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利益根本一致性的价值取向

培养“有道德”的人才,这种人才应该要具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统一起来。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有些人受过去“左”倾思想的束缚,把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原则机械解释为个人利益要完全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个人要坚决牺牲“小家”为“大家”,强调绝对的服从。这不仅有违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初衷,也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产的积极性。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可见,完全忽略个人利益并不是真正的集体主义。邓小平正是有感于曾经相当长一段时期整个国家与社会对集体主义的机械理解,并对整个国家造成了严重后果,所以提出要坚持把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利益相结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个人利益。在谈到如何对待个人利益时,他曾说“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7]175。在谈及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三方关系时,他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地指出:“按照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7]351此外,邓小平同志也倡导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反对极端自私。他曾提出要“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7]369。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传统

1.“天降大任,先苦心志”——坚持艰苦奋斗价值观

“有道德”的人才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曾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8]27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8]290-291在一定程度上说,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只有灿烂的中华文化没有中断能继承下来,这跟中华民族历来坚毅有恒、勤劳不懈的美德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此时人们很容易懈怠、麻痹,甚至会出现腐败现象。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后10年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抵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2]290此外,对于科学技术人员,邓小平曾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到:“无数的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7]94

2.“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坚持诚信教育价值观

中国有句古话“民无信不立”流传甚广,可见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可缺少的元素。袁贵仁教授对诚信是这样定义的:“它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秩序正常运行的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9]不难理解,诚信不仅是我们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民族和社会面貌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向来对科技工作者有着很高的道德期许,对德与才都极其看重,“早就明确了以德为先、以才为重、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取向”[10]。他特别强调诚信友善、团结合作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如在1977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他说:“凡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要求和创议,就应该给以支持。对于那些追求个人私利,互相封锁,不搞协作,甚至垄断、剽窃等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错误思想和作风,应该进行批评教育。”[7]99除此之外,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通过谈话方式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诚信观,例如,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谈及香港回归中国后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时就郑重地指出:“我们不仅要告诉阁下和在座的英国朋友,也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2]102

三、实践关键:培育“有文化”的人才价值观

(一)明确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价值观对培养人才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文化”人才培养目标是“四有”人才思想的实践关键。这里的“有文化”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侧重于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个体的素质,决定整个民族的素质;整个民族的素质,决定国家发展的动力和能力。”[11]建国后,我国对知识分子的指导方针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在多次谈话中提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为“有文化”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实现路径。比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他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7]141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跟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结合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提到实事求是时,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7]143邓小平同志通过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论证了实事求是思想对于我们党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才培养是重要的一环,而人才培养又离不开教育。可以说,我们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也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价值取向。邓小平同志在论及教育指导方针时也时常提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早在1977年,邓小平在一次论及教育的谈话中就曾指出:“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7]40又如在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通过分析中国国情,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教育工作和经济工作放在同等地位上来抓。他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2]121

(二)重新审视脑力劳动者价值,提出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的价值目标

在剥削阶级社会,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脑力劳动者中有一些群体为剥削阶级服务,与体力劳动者处在对立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废除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时的脑力劳动者与之前旧社会时期的脑力劳动者的性质已完全不同。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只要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知识分子就需要注意解决是否坚持工人阶级立场的问题。但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脑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7]89除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阶级状况出现的新变化,邓小平同志也对西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有着独到见解。20世纪后半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西方兴起。面对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高瞻远瞩,通过对国际与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并强调开放的重要性。他在1988年一次谈话中说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2]274为此,他明确指出我们要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并强调科技研发一旦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社会文化带来巨大变化。他说:“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宙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民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7]87邓小平同志这段对科技研发的论述为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进而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四个现代化的进展,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渐被机器所代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体力劳动会不断减少,脑力劳动会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要求有更多的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造就更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7]89由此可见,“通过改革,形成杰出科技人才涌现的机制,是邓小平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思路”[12]。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是我们在邓小平的人才思想的指导下努力地培养人才、积极地发现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创造一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实施人才战略所结出的丰硕成果。”[13]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才尤其重要。总结这段历史经验,更能体会到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 李颖.教育的困难在于教育改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小平的教育思想[J].党的文献,2014(2):44-51.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4]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163-164.

[5] 万斌.万斌文集:第4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19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9]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6:321.

[10]迟爱萍.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战略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22-27.

[11]周红.邓小平人才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意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3):100-104.

[12]贾璋炜.论邓小平杰出科技人才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4):115-119.

[13]孙寅生.论邓小平人才思想及其重要作用[J].中国人才,2012(4):14-15.

(责任编辑 张佑法)

New Analysis of Deng Xiaoping’s “Four Haves” Talent Though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s

LIU Yong

(Institute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Deng Xiaoping is known as the chief designer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 door to the outside world. His thought is extremely abundant. Among them, the theory of “four haves” is very famous. This theory is still the important guidelines of our Party to strengthen personnel work now.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s,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connotation of “four haves” systematically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theory and promote the personnel work construction.

Deng Xiaoping; values; view of talent; the theory of “four haves”

2014-11-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大众认同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JD710029)

刘勇(1988—),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勇.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内涵新论——基于价值观研究的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5):101-105.

format:LIU Yong.New Analysis of Deng Xiaoping’s “Four Haves” Talent Though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5):101-105.

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5.016

A849

A

1674-8425(2015)05-0101-05

猜你喜欢
四有纪律同志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严良堃同志逝世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