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发展与戏剧影视学专业建设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2015-02-20 12:46凌燕,陈亚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为题艺术类影视

2015年7月3—5日,影视艺术发展与戏剧影视学专业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共同主办,全国近五十所高校的戏剧影视学专业负责人参加。

随着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越来越多的戏剧影视学专业转向了艺术类专业。无论是艺术类还是非艺术类,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相应问题。本次论坛旨在通过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讨论,对当前我国戏剧影视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相应问题进行交流思考,围绕我国戏剧影视学专业究竟应当如何发展这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周星教授在以《戏剧影视学专业的使命与发展认知》为题的发言中,回顾了戏剧影视学专业建设的历史来由和发展历程,也分析了本专业的学科设置的合理性和自洽性,指出戏剧影视学专业与其他艺术类专业大同小异,我们既要强调各自差别,也要兼容不同学科的长处。他表示,我们要立足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既要突出专业特性,也要注重学科基础,让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前景和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张育华教授以《宽厚相济道器兼修——传媒大学戏文专业办学心得》为题介绍了传媒大学的培养目标倾向于编剧培养,注重教授学生编剧技能等普适性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张教授发现创作给研究以灵气,研究给创作以底气,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她指出,各学校的专业建设要有特色。例如传媒大学就是把握自身优势,立足于电视剧研究与创作,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以《影视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为题,提出了当前我们要面对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全球化的信息环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二是影视创作产业化,而我们培养的人才依然是针对作坊式而非工业化的影视创作;三是数字化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方式。针对这些挑战,他指出,我们要打破教学同质化,创新培养模式要敢于差异化定位,应对日益细分的市场同时还要注重交叉学科教学,培养综合性人才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教授以《从广播电视编导到戏剧影视文学》为题,就北大广电专业十几年的教育心得与大家进行交流,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的专业培养模式。他提到,为了更好适应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北大对学科建设重心进行了调整,发扬综合性优势和生源优势,跨专业教学,重视学生创作,吸引其他专业为本专业服务。

上海戏剧学院孙绍谊教授以《中美电影教育比较谈》为题,提出戏剧影视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和创作的矛盾,对此,他总结了美国电影教育的几点优势,例如研究生比例高,作品题材选择广以及校友会的大力支持等。对于中国电影教育的问题,孙教授认为我们要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议取消艺术类考生,同时考虑跨学科开设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李亦中教授在《数字时代影视专业建设》的发言中,提出了学生培养要突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艺术素养,熟练掌握数字传播技能,具备创意策划能力。要加强跨学科渗透以应对传媒行业融合大趋势,淡化电影电视作为传播载体的区别,打造适应面宽的新媒体人才。

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影视艺术发展与戏剧影视学专业建设高峰论坛设置了两个专题论坛:“艺术类/传播/文学——戏剧影视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实践还是理论——戏剧影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戏剧影视学专业的专业定位”论坛旨在讨论处在艺术类、传播学、文学等学科交叉路口的戏剧影视学究竟应该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北京电影学院姚国强教授首先以《艺术学背景下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发展简论》为题进行发言,提出了只有老师成长,学生才能成长。姚教授建议阅读与翻译海外文献,扩大与海外的交流,大量观摩电影作品以及举办影展,并提出学校建设影视专业要注重定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负责人乔丽在发言中提出了目前地方性综合大学戏文专业的发展困惑和瓶颈,同时建议放宽对实践技术专业老师的门槛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播系影视专业负责教授黄雯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科技大学作为理工科强校,在建设戏文专业时立足优势,发展特色,如注重技术和后期制作;用影视来叙述科学,让科学可视化等。

“戏剧影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分论坛关注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矛盾及其如何解决的问题。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学院长苗新萍首先发言,她介绍说江苏师范大学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地区特色,主打电视节目制作,培养学生“职业化思维”,打造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杨爱君认为,教师也要坚持创作,教学实践要与市场接轨。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编导系主任王超在发言中提出“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自己摄像,任课教师要具备综合素质,学校要建设实践基地等。

“实践还是理论”分论坛还特别邀请了业界代表参与讨论。与高校专业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焦虑”相反,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央视著名制片人时间提出,大学期间首先要注重学生“道”的培养,而非“术”的传授,要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剧本中心主任、著名电影编剧苏小卫以《电影和观众在一起和时间》为题,进行了精彩发言。她认为培养人才不可急躁,要有耐心,等待他们慢慢成长,并强调大学教育要注重价值观和基础知识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国涛】

猜你喜欢
为题艺术类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