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

2015-02-20 14:34王银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2期

王银平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

王银平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摘要: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对空间维度词“长、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声音域、评价域以及程度域。

关键词:空间维度词;长;短;认知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传统语言学意义上的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Lakoff & Johnson认为,“我们的经验和行为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是隐喻性构建的。”[1](P147)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人们通常用自己熟悉和了解的领域来理解相对抽象和陌生的领域。人们熟悉和了解的领域叫做“始源域”,相对抽象和陌生的领域是“目标域”。

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表达和理解的。[2]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始于对空间的认识,空间概念是构建其他概念的基础,空间范畴是人类认知的始源,是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3]空间维度词是对具有一定形状的事物的特定部位或部分所占据的空间的量进行说明的词语,包括“大、小”、“长、短”、“宽、窄”、“高、低”、“粗、细”、“厚、薄”、“深、浅”等。[4]目前,国内对空间维度词进行系统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学者。任永军在《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4]一文中,借助认知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现代汉语空间词语中的七组空间维度词在始源域中的实指义和目标域中的隐喻义分别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实指义和隐喻义的内在联系。任永军将“长、短”、“宽、窄”、“厚、薄”三组空间维度词称为直线型空间维度词,而将“高、低”和“深、浅”称为垂直型空间维度词。张志军、孙敏庆从俄汉对比的角度,对俄汉语参数形容词 “深、浅”、“高、低”、“长、短”、“宽、窄”的隐喻义进行了认知分析。[5]伍莹对汉语空间维度词“宽”、“粗”、“大、小”、“深”、“高”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6]~[10]其他学者,如王红娟[11]、唐琼玲[12]、刘颖[13],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汉空间维度词“深、浅”、“大、小”和“高、低”的隐喻义进行了对比分析。

我国学者对英汉空间维度词的研究显出以下不足:第一,大多数研究主要是针对汉语空间维度词;第二,从对比角度对空间维度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俄汉语方面,对英汉空间维度词进行研究的少;第三,对英汉空间维度词的研究主要针对垂直型空间维度词,鲜有学者对英汉直线型空间维度词进行研究。

本文借助语言学的认知理论,对英汉空间维度词“long”和“长”、“short”和“短”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英汉空间维度词“long”和“长”、“short”和“短”主要投射到哪些领域?(2)英汉空间维度词“long”和“长”、“short”和“短”的认知隐喻在哪些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3)英汉空间维度词“long”和“长”、“short”和“短”隐喻投射存在异同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的语料来源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及权威的英语工具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和《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

一、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概念意义及维度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中,汉语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释义为:长: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短:两端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英语空间维度词“long,short”的释义为:long:measuring a great length or a greater length than usual 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short:measuring a small amount in distance or length.

根据词典释义可以看出:英汉语对空间维度词“long”和“长”、“short”和“短”的维度界定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即两点之间的线与地面平行。也就是说,并非空间中的任何两点的距离都叫“长、短”或者“long,short”——垂直方向上两点的距离为“高、低”或者“深、浅”。

二、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隐喻投射

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借以把握各种各样的非空间范畴和关系,这种认知方式即是空间隐喻化的认知方式。[14]因此,汉语空间维度词“长、短”和英语空间维度词“long,short”都可以由空间域投射到其他抽象域。

(一)由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和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很大一部分隐喻来自空间概念。空间概念用于其他概念,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人们自身的经验。这种经验模式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形成有形体的想象式理解。 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之所以能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是因为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运动的状态。经历的时间越长,在时间轴上体现的时间越长;经历的时间越短,在时间轴上体现的时间也就越短。时间和空间虽然有“无形”和“有形”的区别,但空间维度词“长、短”由空间域向时间域的隐喻投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4]“长、短”维度的典型说明对象是一维突出的事物,而一维性是时间的重要特性,时间和空间的这种天然的联系能够穿透文化对语言的“包装”。笔者认同这一说法,“长、短”的一维特征与时间的一维特征非常相似,因此,维度词“长、短”可以由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如:

(1)这种混乱状况是不会长久的。

(2)夏季昼长夜短。

(3)People who exercise regularly usually live longer,healthier lives.经常锻炼的人通常活得更长、更健康。

(4)They won’t listen to a long lecture,so just keep it shorter and sweet.他们不愿听冗长的演讲,所以你得尽量讲得简明扼要。

(二)由空间域投射到声音域

空间维度词“长、短”可以描述声音,是因为声音有沿时间轴延伸的特性。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远,传播的时间越长,传播的距离也就越大,也就是说,传播的长度越长。反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越短,传播的时间也就越短,传播的长度就越短。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都可以由空间域映射到声音域。声音持续而不间断的是“长”,声音不连贯且断断续续为“短”。如:

(5)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

(6)可是,车不仅不减速,而且在加足马力,鸣着短促的喇叭,旁若无人地直冲而来,根本就没有停车的意思。

(7) He let out a long sigh,mainly of relief,partly of sadness.他发出一声长叹,主要是由于松了口气,也有部分原因是伤心。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环节,需要建筑设计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互相协调。对于房屋结构设计,房屋的外观和质量需要得到有效保证。而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是指对房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和房屋内部结构要互相结合和协调,尽量减少施工损耗和施工成本,从而保证房屋结构的设计质量和外观,实现其实用价值,并使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得到科学合理的优化。

(三)由空间域投射到评价域

在表达长处和短处时,英语用的是“strong”和“weak”,如strong points 和week points,也可以用strengths和weaknesses 来表示。英语中的空间维度词“long”在向社会评价域映射时,可指“好记性”。比如:Those of you with long memories may recall Cooper’s fight with Muhammad Ali.英语中的“short”在表达缺点时可以使用复合词“shortcoming”。《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对“shortcoming”这个词所下的定义是:a fault in someone’s character or abilities,or in a product,system etc,that makes something less successful or effective than it should be.(性格、能力、产品、制度等的)缺点、短处。例如:In spite of all her shortcomings,She’s still the best teacher the school has.尽管她有些缺点,但她仍然是该校最好的老师。此外,空间维度词“short”在向评价域投射时,要比“long”活跃。“short”可指(对人说话)粗暴无礼。如:Sorry I was short with you on the phone this morning——I was being hassled by the kids.对不起,我今天上午和你通话时对你简慢了——我被孩子们弄烦了。“short”也被用来表示对某人或者某事怠慢或者冷淡。如:Her suggestions were given short shrift by the chairman.她的建议受到主席的冷落。

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在由空间域向评价域投射时,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汉语可以直接用“长、短”表示长处和短处,也就是优点和缺点。而英语则使用的是“strong,week”,即“强、弱”这两个词。英语空间维度词“long”在向评价域投射时,只能表示某人的记忆力好;在汉语中,空间维度词“长”却不能表示记忆。英语空间维度词“short”在向评价域投射时,可表示某人的粗暴无礼或者冷淡的态度;汉语空间维度词则无此隐喻投射。由此可见,虽然英汉空间维度词在构造抽象概念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但又受到认知方式的制约。任永军认为:英语倾向于非视觉认知,汉语则倾向于视觉认知,如对于“长处”和“短处”概念的表达。

在由空间域向评价域投射时,“长”表示的是积极和正面的评价,“短”表示的是消极和负面的评价。这是因为“长”的东西通常要比“短”的东西更有用、更有优势。比如在跑步时,长腿比短腿更具有优势。这些体验使得人们自然地使用“长、短”来评价人的能力、品质、性格等。如:

(9)其次,应客观地对待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正确地看待自己。

(10)我们不夜郎自大,敢于正视自己之短、他人之长,善于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由空间域投射到程度域

汉语空间维度词“短”和英语空间维度词“short”可以投射到程度域,表示“不足,达不到”。如:

(11)别人都来了,就短了他一个人。

(13)The total cost will be just short of MYM17 million.全部费用差不多达到1700万美元。

(14)Her time was only 2 seconds short of the world record.她的成绩只比世界纪录差2秒钟。

(15)I’m a little short of money at the moment.目前我的钱不够。

在由空间域投射到程度域时,英汉空间维度词“long”和“长”并无此映射。王寅的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和心智都是基于身体体验的,其最基本的形式主要依赖于身体部位、空间关系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15](P37)归根结底,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因此,人们的经历和体验在隐喻意义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使用短的东西时,常常会感到不够或不足,而在使用长的东西时并无此体验,所以没有向程度域投射。

三、结语

本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和丰富的语料,对英汉空间维度词“long”和“长”、“short”和“短”的隐喻映射进行了认知阐释。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英汉两个民族对空间的感知体验大体相同,因此,“long”和“长”、“short”和“短”在英汉语言中都可以由空间域向时间域、声音域、评价域投射,“short”和“短”还可以由空间域向程度域投射。然而,两个民族在文化、认知方式上不尽相同。例如,在汉语中,“长”和“短”可以从空间域映射到评价域,在英语中,在表达长处和短处时,使用的是“strong”和“weak”。此外,在向评价域投射时,英语空间维度词“short”和汉语空间维度词“短”虽然都可以表示负面的评价,但具体意思却不同。“short”主要表示人的粗暴无礼或者冷淡的态度,而“短”主要表示缺点。本研究也反映了英汉空间维度词“long”和“长”、“short”和“短”不管是同还是异,其隐喻投射都是建立在人们对空间概念的体验和经历基础上的,体现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Lakoff 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3]徐英平.俄汉空间系统多层面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

[4]任永军.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延边大学,2000.

[5]张志军,孙敏庆.俄汉语参数形容词隐喻意义的认知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

[6]伍莹.汉语维度形容词“宽”语义系统研究[J].现代语文,2013(1).

[7]伍莹.汉语维度形容词“粗”语义系统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8]伍莹.汉语维度形容词“大、小”语义系统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6).

[9]伍莹.汉语维度形容词“深”语义系统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

[10]伍莹.汉语维度形容词“高”语义系统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7).

[11]王红娟.空间维度词“深、浅”的认知诠释[J].科技信息,2006(11).

[12]唐琼玲.“大、小”隐喻英汉对比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3).

[13]刘颖.英汉纵向空间维度词认知隐喻的对比——以“高/低,high/low”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2(1).

[14]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A Cognitive Comparative Study on Spatial Dimensional Term

“Long” and “Shor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ang Yinping

(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SiasInternationalUniversity,Xinzheng451150)

Abstract:Spatial metapho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cognition and many abstract concepts are constructed through spatial metaphor.This paper proceeds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spatial dimensional term “long”and “short”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ased on plentiful language data.This study discovers metaphorical mappings of “long” and “short” mainly cover the domain of time,sound,evaluation and degree.

Key words:spatial dimensional term;long;short;cognitive metaphor

文献标识码:分类号:H315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5)12-0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