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儒学教育的嬗变与终结

2015-02-20 19:23税贞建
关键词:殖民统治殖民者儒学

税贞建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儒学教育的嬗变与终结

税贞建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从中国引入的封建儒学教育,是古代越南社会最为重要的教育方式。自近代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以来,在其殖民统治下,经由拉丁越南文取代汉字,建立法式学校,儒学教育的改造,新学的破灭,以及以法国教育制度取代儒学教育制度等一系列的嬗变,古代越南的儒学教育最终走向了末路。

法国;殖民统治;越南;儒学教育

古代越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深受中国儒学的影响。儒学自秦汉之际由中国传入越南后,便长期受到越南统治者的尊崇,如黎朝及阮朝的统治者,几乎都全盘接受了儒家的忠孝节义观,并将其作为统治的依据和法度。黎圣宗对孔子“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的主张,十分尊崇,于洪德元年(1470年)发布敕旨,规定“子居父母丧,妻居夫丧,当遵三年通制,不得徇直行,悖礼逆法”。阮朝绍治帝则明言:“朕为天下主,教孝作忠,以教风化。”受此影响,儒学教育成为古代越南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越南自李朝开始兴科举,儒学教育随之兴起。经过陈朝的不断完善,到属明时期,越南儒学教育体系正式形成。黎朝圣宗时,儒学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体制趋于完备。1802年,阮朝建立后,为了维护日渐衰微的封建统治,阮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便包括提高科举制的地位。得益于此,儒学教育在古代越南延续了其最后的辉煌。法国殖民者入侵后,随着法式学校的兴起,越南儒学教育一元化的教育局面被打破,儒学教育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并最终走向了终结。

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越南被分为南圻(越南南部)、中圻(越南中部)和北圻(越南北部)几个地区。越南南北地区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法国殖民者无法用同一种统治措施解决越南问题,因此,其不得不对越南不同的地区,采取了不一样的统治方式。在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传统的儒学教育逐渐发生了变化。

拉丁越南文取代汉字和字喃,成为越南的通用文字。文字是文化之根。越南历史上,最流行的文字是汉字,以及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多用于文学作品中的字喃。至于用拉丁文记录越南语,则是16世纪以后,到越南传教的欧洲传教士们为了方便传教而创的。为推广拉丁越南文,法国传教士编了《越葡拉丁字典》和《教义纲要》,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拉丁越南文只是传教士们所使用的一种传教工具而已。法国殖民者入侵后,越南各地相继发生了许多抗法事件。这使法国殖民者意识到,仅凭武力并不能真正使越南人民臣服,而越南人的抗争精神,又与其秉持的忠孝节义的儒学价值观,以及家国同构的宗法意识,有着莫大的关联。因此,法国殖民者认为,对越南人的征服,应由文化征服开始;而要想在文化上征服越南,必得先扫除横亘在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统治中的巨大的文化障碍,即承载儒学价值观及宗法意识的汉字。[1](P18~19)但考虑到儒家文化在越南社会的强大影响力,为得到越南上层社会的支持,以便更好地统治越南,在约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法国殖民者在扫除其殖民统治所面临的文化障碍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允许越南维持拉丁越南文、法语与汉字同时并存的局面。1859年,法国殖民者最终宣布在越南取缔汉字和字喃。至1917年,汉字在越南社会的正统地位被最终打破。[2](P43)由于法国殖民者的强行推广,至20世纪20年代时,越南掌握拉丁越南文的实际人数,已逐渐超过了掌握汉字的人数,拉丁越南文的地位和实际作用,已经超过了汉字和字喃。汉字地位的变迁,意味着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儒学教育危机的开始。

法式学校的建立。南圻是越南最早被法国殖民者侵占的地区。由于这一地区离中国中原地区较远,受中国文化影响相对较弱,因此,法国殖民者对其实行直接管辖后,便顺利地取缔了南圻地区原有的封建官僚建制与儒学教育制度。为便于其殖民统治,取缔儒学教育后,法国殖民者便在南圻地区新建了许多法式学校。这些学校主要开设法语、汉字、算术等课程。由于这些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充任殖民政府的低级官吏,故其一度被人们当作进身的阶梯,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部分显宦子弟来此就学。但由于在法式学校里,法国移民子女与越南本地学生之间经常产生利益性冲突,加之“殖民者开始关注越南教育问题,是应当时殖民地内外激荡之形势所迫,因此多看重教育的政治利益,而不是教育对越南人知识的增加及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功用”[1](P33~38),故其办学质量低下,普通越南人实际进入此类学校读书者较少。虽则如此,南圻地区法式学校的建立,为日后法国殖民者在越南推行法国教育制度打下了铺垫。其不仅冲击了越南传统的儒学教育,亦预示了越南儒学教育的终结。

改造后的儒学教育。与南圻地区不同,越南中圻和北圻地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加之其地是法国殖民者较后侵占的地区,故而较多地保留了儒家文化。因此,在对越南中圻和北圻地区的文化征服中,法国殖民者不得不采取了异于南圻地区的教育策略。在法国殖民者入侵之前,以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越南科举考试,不仅极大地抬升了越南儒学教育的地位,也扩大了越南儒学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南儒学教育的宗旨,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封建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和卫道士,这是法国殖民者所不愿看到的。于是,法国殖民者开始逐渐改造越南的科举制,以使其能为法国殖民统治服务。在法国殖民者的干预下,阮朝皇帝下旨,在各级科举考试中,减少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增加自然科学、地理、法国历史、法语和罗马字等考试科目。由于改造后的越南科举考试不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加之越南科举考试对其教育所具有的引领作用,这就使得越南的教育体系逐渐偏离了其原有的儒学教育的轨道,儒学教育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越南新学的兴起。随着法国对越南殖民程度的不断深入,加之受中、日维新运动的影响,越南部分有识之士对越南儒学教育的现状深表不满。他们日益意识到,要赢得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就必须摒弃原有的封建教育模式。于是,20世纪初,越南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创办新学的运动。1907年3月创办的东京义塾,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东京义塾是越南进步知识分子梁文玕、陶元普、潘俊丰、阮权等以日本私立学校应庆义塾为原型,在河内创立的一所免费学校。其经费由进步人士资助,学生无须缴费。其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儒学教育,而是力图以更开阔的眼界,来思考越南现有的教育制度以及国家命运等问题。其日常教学所使用的文字,并非传统儒学教育所使用的汉字,而是拉丁越南文。其之所以如此,除拉丁越南文简单易学,可以借此较快地形成全民教育的语言基础之外,也与越南人希望借此逐渐摆脱其对汉字的依赖,以早日拥有独立的民族语言的心理需求有关。东京义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上较为丰富多样。其不仅开设了地理、历史、自然、卫生等课程,还时常组织开展演说、评文等活动,以此培育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陶冶其爱国情操。[3]东京义塾创办后,兴办私学的潮流,以河内为中心,很快便辐射到了北圻和中圻地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越南许多进步人士或创办东京义塾分校,如玉川义塾、梅林义塾等,或依照东京义塾的办学模式创办乡学,由此掀起了一股创办新学之风。随着东京义塾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法国殖民者逐渐意识到,东京义塾所掀起的团结爱国运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其在越南的殖民统治。于是,1907年11月,法国殖民者下令封闭东京义塾,逮捕了东京义塾几乎所有的教员,同时下令没收并严禁收藏流传东京义塾的教学材料。至此,越南进步知识分子发起的教育自救运动宣告失败。东京义塾是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儒学教育的一个缩影,既象征了越南儒学教育在法国殖民者文化征服中的突围,又预示了越南儒学教育在法国殖民者文化征服中的最终溃败。

随着法国殖民者的逐步入侵,越南的社会经济结构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其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地主经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冲击下,不断瓦解。经济基础的改变,使得原本依附于其上的越南儒学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一严重危机来自于两方面。其一,儒学教育所面临的外部的压力。1917年,法国殖民者正式在越南推行法国教育制度,由此拉开了现代越南教育的序幕。与越南传统的儒学教育不同,法国教育制度将学生的入学学习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法国殖民者在越南推行法国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以此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以便维护其对越南的长期殖民统治。[4](P308)其虽在客观上促进了越南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但却蚕食了越南儒学教育的生存空间,给儒学教育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其二,儒学教育自身的缺憾。由于“儒学教育自身随着历史发展暴露出来的不合时宜,甚至是不适合”[5](P301),致使“旧式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殖民地政权和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举制已完全丧失了生存的基础”[6],于是,1919年,越南科举制被正式废除。科举制的正式废除,标志着越南儒学教育开始走向终结。与此同时,随着西学的传入,在内忧外患的国家民族危机面前,越南的仁人志士们,开始寻找更为切实的救国方法。他们不再沉浸于圣贤之言中,转而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等,试图以此救亡图存。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让位于新的教育方式,致使儒学教育的发展之路被最终切断。在法国殖民统治下,1919年以后,越南完全停办了儒学学校。此后,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开始创办小学、中学和大学,并勒令所有学校都必须按法国或法-越教程教学。至此,越南儒学教育宣告终结。

儒学教育的终结,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换来了越南现代教育的发展,但对于越南而言,这一代价未免太大。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儒学教育终结后,越南人的整体识字水平急剧下滑。越南儒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既有文、史、地、兵、算等知识,又具有相应的道德修养的封建社会的各种人才。在儒学教育大盛之时,一般越南民众只要稍微有条件,都会或多或少地选择接受部分儒学教育,因此,儒学教育时代的越南人,非文盲程度总体较高。“在法国人来之前,近80%-85%的越南人可以读写,但是在法国人从越南退出的1954年,这个数字已经跌落至15%-20%。”[7](P67)不仅如此,越南儒学教育的终结,更使儒学教育所承载的以德治世的社会功用,在后起的越南现代教育中,丧失殆尽。换言之,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儒学教育的终结,使“越南传统文化的发展,发生了断裂”[5](P350),致使越南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德治名存实亡,因而加剧了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越南社会的分裂与民族文化危机。

[1]陈立.越南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越)潘玉联.越南教育与科举制度[M].河内:越南百科词典编纂中心,2006.

[3](越)阮秋贤.中国维新运动对越南维新运动的影响[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4]王士录.当代越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5]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6]陈立.论法国殖民者统治下的越南教育[J].世界历史,2005(5).

[7]郝艳霞,王润生.十二年来的越南教育发展概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The Evolution and End of Confucianism Education in Vietnam under French Colonial Rule

ShuiZhenjian

(Schoolofhistoryandpolitics,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550001)

The feudal Confucian education introduced from 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educational method in the ancient times.Since the modern French colonists invaded Vietnam,under its colonial rule,through a series of changes of Latin Vietnamese replace Chinese characters,building a French school,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fucian education,burst of newfound,and the French education system to replace the Confucian education system,Confucianism education in ancient Vietnam eventually came to an end.

France;colonial policy;Vietnam;Confucian education

2015-04-22

2014年贵州省社科院一般课题(2014-JKGHAD-0289)

税贞建(1990—),女,贵州习水人,硕士研究生。

B333

A

1673-1395 (2015)07-0084-03

猜你喜欢
殖民统治殖民者儒学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缅甸岁月》书中缅甸人形象描写简析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庙会功能之嬗变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