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识别与综合防控

2015-02-20 19:56刘润安杨宝生梁元凯
西北园艺(综合) 2015年3期
关键词:黄萎病多菌灵病株

刘润安 杨宝生 梁元凯

茄子黄萎病识别与综合防控

刘润安 杨宝生 梁元凯

茄子黄萎病与绵疫病、褐纹病在我国北方菜区并称为茄子的三大病害。茄子发生黄萎病后,往往导致植株枯死,一般年份减产30%,严重时可减产70%,甚至绝收。为了科学防治茄子黄萎病,发挥当前防控新技术的优势,减轻病害损失,现对该病症状的识别、病原菌侵染规律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新技术作以介绍。

1 症状特征

在茄子生长前期一般不表现出症状,多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发病。病情自下向上发展,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黄斑,病斑不断扩大,颜色也由黄色变为褐色。发病初期病株在晴天中午萎蔫,早晚或阴雨天尚可恢复,经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叶缘上卷,叶片变褐脱落,果实僵化不生长;病情严重时全叶黄萎,叶片脱落,病株枯死。茄子黄萎病的症状常常表现在半个叶片或半边植株上,再由半叶向全叶发展或由植株一侧向另一侧发展,俗称“半边疯”。剥开根茎的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2 侵染规律

该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孢子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种子也可带菌。病菌从茄子根部伤口、幼根表皮或根毛侵入,然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引起茎、叶、果实、种子染病,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气温19~24℃,潮湿而多雨发病重;气温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茄子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持续低于15℃,或雨水多,或久旱后大量浇水使地温下降,则发病早而重。田间灌水等农事操作有利于病害的传播扩散。此外,地势低洼、土质黏重、多年连作、施用未腐熟带菌肥料、缺肥或偏施氮肥等均可加速黄萎病的发生及蔓延。

3 综合防控技术

茄子黄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且种子常常带菌。因此,防控上要坚持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播前种子杀菌处理为基础,采取合理栽培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选用适宜耐病品种一般叶片长圆形或尖形,叶缘有缺刻,叶面茸毛多,叶色浓绿色或紫色的茄子品种较为抗病,如黑紫茄王、茄杂2号等。在生产中还应根据栽培茬口及茄子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合理选择。

3.2 实行轮作要与茄科以外的作物轮作,最好选择葱蒜类作物为前茬。

3.3 种子和苗床土消毒播种前可先将种子晾晒1天,之后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水量为种子量的5倍左右,不断搅拌,并及时补充热水,维持水温15~20分钟,然后待水温下降至30℃时停止搅拌,在冷凉环境下继续浸种6~8小时。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冲净后再进行催芽。播种时选用无病新土或对床土消毒后进行育苗,苗床土消毒时1m3培养土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g配制成水溶液后向土上喷洒,将培养土充分拌匀后,用于苗床中,下铺上盖。

3.4 嫁接育苗为有效预防茄子黄萎病,宜采用嫁接苗,可用红茄或托鲁巴姆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用劈接法进行嫁接。

3.5 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基肥应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性。在定植时,10cm处地温要稳定在15℃以上,采用高垄地膜栽培,定植时避免浇冷水,并注意提高地温。移栽起苗要带大土坨,尽量少伤根。可将NEB加水稀释后进行穴施或顺沟浇灌,可有效防控茄子黄萎病。定植后小水勤浇。门茄坐果后,可追施茄果类专用叶面肥2~3次,以满足果实生长需要。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深埋销毁。

3.6 用药剂防控定植前每亩可用0.5kg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25kg细土拌匀穴施作预防处理。田间发病初期可选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300mL,10天左右灌1次,连续灌2~3次。

刘润安,杨宝生,梁元凯,陕西省铜川市蔬菜技术推广站,邮编727031。

2015-03-06

猜你喜欢
黄萎病多菌灵病株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中科院微生物所棉花黄萎病防治研究获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