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卿:我的卡车情结

2015-02-21 03:58
商用汽车 2015年1期
关键词:斯堪尼亚车模重卡

本刊记者 韩 超 |文

徐思卿:我的卡车情结

本刊记者 韩 超 |文

虽然不是每一次都能遇到稀有或者喜欢的车型,但是在他心中始终期待着下一辆卡车,当然他也不知道下一辆车会是什么,正是这份神秘感始终吸引着他、支持着他。

My Love and Stories about Truck— Interview of Mr.Xu Siqing, a Truck Fan

Mr.Xu Siqing looks like a big boy who loves taking pictures of trucks, and his photo album and hard-disc of PC keep numerous classic pictures of various trucks.Such a hobby was once was being laughed at, he still is persist in taking pictures of trucks, because he believed that truck represents a kind of culture which is essential to people’s life.

“咦,你怎么会迷上卡车啊,那家伙块头大,外观不好看,工作环境也很差,真搞不懂你喜欢它什么?”这是徐思卿经常被身边朋友问起的一句话。每次遇到朋友发问,他总是笑呵呵地重复着他的回答:“喜欢就是喜欢,需要理由么?”

徐思卿,这个从小就热衷于拍摄卡车的大男孩,在他的相册和电脑硬盘里收藏着无数张经典卡车的身影。一聊起他的爱好,他就自豪地告诉记者:“90后是标新立异的一代,当别人都喜欢欣赏外观时尚的乘用车的时候,我就爱拿起相机,记录下每一辆与我擦肩而过的卡车。因为它们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不可或缺的汽车文化。”

爱卡车,与生俱来

说起与卡车的缘分,徐思卿认为

这也许是命中注定。因为他的父母和亲戚没有一个从事与卡车相关的职业,并且他从小也没接触过卡车,可长大后就是喜欢,喜欢得毫无理由。“如果要问我卡车是什么时候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我想也许是在幼儿园时期。”记得那个时候,徐思卿的家住在上海市区,每逢周五他都会跟随父母坐车到郊区的大房子里享受快乐的周末。在这段经常往返的路上,由于经过上海军工路、张华滨港区、宝钢工厂等物流集散地,他见到了各式各样的重卡,“有欧洲车、美国车以及国产车,太多现在看起来依旧是经典的车型,都能让我目不转睛地盯上好久。”

上小学后,徐思卿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卡车变得更加好奇,总是喜欢偷偷跑到附近工地看卡车是如何工作的。并且,他的小屋子里堆满了长辈送来的玩具,但他最爱不释手就是一辆斯堪尼亚卡车的车模。徐思卿说:“那是我迄今最喜欢的车模,是舅舅从香港给我带来的,做工非常精细。每次见到舅舅,我都会拿着车模向他学习汽车知识,他也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这是发动机,这是变速器,这是车桥,车桥里面有主减速器,主减速器就是用来……”随着对汽车知识的不断学习,徐思卿逐渐成为了小伙伴中间的“卡车达人”,不管在路上遇到什么样的车,都能脱口叫出名字。

也许是有了舅舅这位汽车专家做领路人,徐思卿不仅全面了解了卡车,也深深地迷恋上这个行业。据徐思卿回忆,上大学前他一直盼望着能够与卡车近距离接触,“每当我路过物流集散地时,总会幻想着自己能坐在卡车上面兜一圈,那将是多么的快活。”上大学后,徐思卿终于攒够了钱购买了一个单反相机,一有时间便会坐在路边,目光一刻也不停地捕捉着卡车身影。令徐思卿感到非常骄傲的是,斯堪尼亚113H、沃尔沃F10、斯太尔91、前苏联卡车克拉斯、三菱重卡、日野大鹰等许多今日难以见到的经典卡车都被他拍摄成照片,收藏在了电脑硬盘中。

“斯堪尼亚3系,方方正正的外形是它最明显的特点;前苏联克拉斯重卡,外观雄健,行驶起来气势磅礴,相信给无数车迷留下了深刻印象;沃尔沃F10重卡非常经典,造型最具时尚感,小时候我还老把它的Logo当作手表呢。”徐思卿告诉记者,相较于进口卡车,他更喜欢国产车,因为过去的每一款国产重卡都非常经典,那是中国工程师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现在虽说商用车厂商遍地开花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但车厂多了,经典车型却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许多厂商急于追求眼前利益,只会在产品的外观上近乎完美地模仿进口卡车,让我看起来非常难过。”

拍卡车,坚持不懈

此外,徐思卿还告诉记者,卡车由于块头大,外观方正,近距离接触容易给人带来强烈的压迫感,所以很多人都难以对其产生好感,每次他把照片分享到网上都会引来朋友的嘲笑。但是他从来不肯放弃,因为他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那就是用卡车文化去改变朋友的认识。“未来我一定要收集更多的卡车图片和知识,一方面我要让大家都能像我一样了解这些服务于人们繁华生活背后的‘无名英雄’,另一方面我还要把这些熟悉的经典面孔保留下来,帮助中国的卡车工业走出一条个性鲜明的发展之路。”徐

思卿如是说。

当然,要拍摄卡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很少在繁华的市区露面,并且工作在最恶劣的环境中,这意味着车迷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据徐思卿介绍,目前在他网上的个人主页里陈列着近2 000张卡车照片,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拍摄故事,其中令他最喜欢就要数那张于2013年5月24号下午拍摄的斯堪尼亚113H,同时这也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重卡之一。

聊起这张照片,徐思卿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日,他在学校附近的工地蹲点,烈日炎炎下等待了数个小时都没有遇到心仪的车型,已经渐渐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是强烈的期待感还是支撑着他,他的心告诉自己还能坚持一会儿。令人没想到的是,奇迹就在这最后坚持的几秒钟发生了,“我刚收起休息的折叠椅,就接到了朋友打来的电话,得知一辆斯堪尼亚113H正在附近补胎,尽快赶过去就有机会能拍到。”徐思卿告诉记者,由于当年进入国内的大部分斯堪尼亚3系车型基本已经报废,这款经典的欧洲卡车在国内见到的机会越来越少,此刻有机会能够亲眼目睹到该车的风姿,并近距离拍摄照片令他感到激动不已。在等待朋友过来带路的短短几分钟内,徐思卿既兴奋又焦急,为了不错失良机,他不断调试着相机,准备把这一经典车型完美记录下来。看见朋友远远招手,徐思卿迫不及待地奔跑着去跟朋友会和,最终在一片树荫地下,与期盼已久的斯堪尼亚113H相遇。虽然该车的车身已经能够明显让人感觉到岁月的沧桑,但整体伟岸的身影还是让他找回了小学时期第一次见到斯堪尼亚3系卡车的那种兴奋之情。

如今,徐思卿依然坚持不懈地拿着相机,记录下身边与之擦肩而过的卡车身影。去拍车,虽然不是每一次都能遇到稀有或者喜欢的车型,但是在他心中始终期待着下一辆卡车,当然他也不知道下一辆车会是什么,正是这份神秘感始终吸引着他、支持着他。不过,有时徐思卿也会提前研究一下某公司某辆特殊的车会行驶什么路线,但大多数时间他认为自己都是跟随心灵的指引在路上与它们的偶遇。

这就是徐思卿,一个拥有着卡车情结的大男孩。

猜你喜欢
斯堪尼亚车模重卡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某重卡线束磨损失效分析与可靠性提升
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
实施本地化战略,首辆国产斯堪尼亚卡车或将于2022 年下线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车展,没有车模看什么
斯堪尼亚举行印度客车工厂落成典礼
来自北欧的大块头 斯堪尼亚汽车
汽车模型成收藏新宠
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