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研究

2015-02-21 05:17尹洁
关键词:舆论党组织信息

尹洁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研究

尹洁

介绍党组织借助新媒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做法,分析党建工作运用新媒体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要使新媒体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新媒体的综合能力,逐步完善新媒体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电子党务建设。

党的建设;执政能力;电子党务;新媒体;舆论引导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党的执政活动和组织建设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借助新媒体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尝试

近年来,全党上下积极依托新媒体推进党建信息化,开拓党建工作新领域,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借助新媒体开辟党建工作新阵地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快捷性、及时性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各级党组织借助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媒介,开辟了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目前,除少数偏远地区,中央和各省、市、区、县基本上都建立了党建门户网站,不少地区还将党建门户网站建设延伸到了街道、乡镇一级。各地在党建网站建设中,定期收集有关领导、组工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党建主题,联系实际积极改进网站设计,构建网站特色,丰富网站内容,及时反映党建工作动态。庞大的党建网站群及时发布或转载中央和省、市、区、县的重要新闻,尤其是民众关注的社会信息,加强党群间的交流互动,积极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很好地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

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运用在线学习、远教站点、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克服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形成立体、互动的学习模式,给广大党员创造“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条件。目前,全国大部分区、县都建立了干部在线学习、远教站点等新媒体平台。一些地区还积极创新党课学习载体,如开通“掌上党课”,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发送党课学习内容。

新媒体时代,党员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党员网民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各地党组织通过建设“网络党支部”、党建QQ群、楼宇党委博客、公共微信等新媒体党务工作平台,开辟组织建设和组织活动新的空间。通过丰富多样的新媒体渠道,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到党员中去,广大党员参与党建活动也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二)借助新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各地党组织利用新兴媒体的多点对应优势,转变社会治理方式,形成新的联系群众制度。如建立网上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心的网站及时发布和更新党员志愿者活动信息,并设置在线注册、志愿者活动积分查询及服务队查询等项目。辖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注册,选择加入任意一支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固定时间开展活动。他们紧密联系社区的实际,针对群众特别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网友会客厅、微吧、微博,进行有关专题讨论、交流,反映社情民意,上传意见诉求。一些合理的诉求和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及时回复和解决。网上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受到居民普遍欢迎,主动关注网站的居民逐渐增多。网上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成了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借助新媒体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各地党组织积极运用新媒体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增加党务工作透明度,强化群众监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重大活动举行前、重大政策出台前、重大事件发生时,党组织会及时举办新闻发布会,向民众公开相关信息,回应公众关切。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公布专门的电子信箱和手机短信接收号码等方式,接受群众实名或匿名举报;同时利用手机短信推送功能,定期向党员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发送反腐警示信息。

二、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新媒体异军突起,不但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溃。在新媒体环境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对新媒体的认识问题。一是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认识不足。新媒体时代,民众通过新媒体媒介随时随地可接收海量信息,而这些信息中难免掺杂着一些虚假的甚至恶意的内容,它们可能误导民众,使其作出错误的政治判断,或者导致情绪激动,引发社会动荡。二是对新媒体的现实影响力认识不足。实践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新媒体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不大。然而,现实情况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强势来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亿网民的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三是对网民热衷政治参与的程度估计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对民众通过新媒体参政议政漠不关心,忽视网络民意,挫伤了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近年来,各地党组织采取多种方式拓宽网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但有的空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性内容,有的缺乏规范和监管,便捷的网络参与渠道实际上并不通畅。

其次是党员干部的媒体素质问题。还有不少党员干部对新媒体缺乏了解,不能正确地运用新媒体资源,缺乏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应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舆论引导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不知所措,于是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危机发生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用传统的封锁手段去应对,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殊不知新媒体时代,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开来,根本封锁不了、瞒不了,而且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矛盾积累,结果把小事拖大,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从而使工作陷入被动。

第三个问题是有关制度和机制的问题。新媒体的作用尚未得到制度化的地位。目前,我国有关新媒体的立法层级较低,权威性不够;立法主体不统一,法律规范不统一,缺少系统性和协调性。新媒体管理体制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缺乏统一的目标方案、整体的规划架构,还处于“各自为政、机构重叠、党政分建、多网并存”的局面。没有建立起常态化的新媒体管理相关机制,因此新媒体党建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引领新媒体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已经不可逆转,新媒体对舆论生成演变、思想政治生态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全方位、革命性的深刻影响。如何引导好、管理好、运用好新媒体,这是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探索的关键性问题。

(一)提高运用新媒体的综合能力

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将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作为新时期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服务的必备素质之一,努力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运用新媒体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人们运用传统媒体表达意见时,会更多的考虑言论对自己的影响和社会大众的感受与反应,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现象,因此党组织难以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而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群里由于存在匿名性的特点,人们在表达观点和意见时就少了许多顾虑,意思表示也就会更加真实和直接,但同时也难免存在故意的虚假信息。党组织要通过新媒体把握社情民意,一方面需要培养和提高对信息加以过滤和甄别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新媒体言论进行规制和取舍,对网民的信息发布和接收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这样,才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改善民生,改善党群关系。

二是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舆论的本质是多数人通过自愿的思想交融凝聚成的集合意识和整体知觉,这种共同意见是自发的,不能堵塞、遏制,而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疏通、引导,使之保持动态平衡、畅通奔流。党组织要提高舆论引导传播能力,清除各种妨碍舆论正常传播的障碍,避免舆论在传播过程中扭曲变形、受阻改向。首先,要主动做好权威信息发布工作。事件发生时,如果党组织不能及时发布正式权威的信息,人们从正式渠道得到的信息不足以解除心中的疑问,其他渠道产生的流言就会得到迅速传播,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冲击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时代大众媒体和公众舆论对人们心理的影响,通过大众媒介及时有效地发布权威信息。其次,要欢迎和积极支持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根植于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因其传播的公开性与广泛性而能形成一定的舆论声势。舆论监督可以使党组织更清楚地了解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三是社会沟通能力。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新媒体应对发事件的能力,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转危机为契机。应定期组织系统的新媒体知识培训,使党员干部了解和掌握新媒体功能和传播规律,做到“人人有新媒体意识,个个会新媒体运用”。要深入分析新媒体舆情事件,掌握规律,提高处置效率。各级党组织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积极融入论坛、社区,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积极引导新媒体舆情健康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与新媒体加强沟通,增强服务意识,及时通过新媒体发布党政信息,借新媒体之力做好正面宣传工作。

新媒体时代,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体制机制。

第一,健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针对新媒体的立法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比如对网络“人肉搜索”过程中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目前的立法尚属空白。一方面要尽快确立新媒体监管的纲领性法律文件。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纲领性的法律文件统领整个新媒体监管领域。新媒体行业问题丛生,而党组织在新媒体的监管和运用过程中常常面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尴尬境地,这不利于新媒体党建的科学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要填补现存法律空白。在新媒体侵权方面我国的立法相对滞后,在保障公民隐私权方面也没有专门的法律。

第二,健全管理机制。首先,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统一管理。目前我国涉及新媒体监管工作的部门有20多个,几乎所有的中央直属部门都参与了对新媒体的监管。多头管理,分散执法,职责不清,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应整合新媒体行政管理资源,进一步理顺监管总体思路,厘清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职能。可尝试设立统一的新媒体监管机构。其次,建立健全新媒体舆论引导机制。要密切关注网民参政议政、发表言论的各个网站及主要网上论坛和BBS,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收集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及时掌握民众舆情。建立统一规范的预警和应急信息服务系统,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存储和报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开放与控制的动态平衡,畅通舆论传播渠道,健全舆论引导传播机制。其三,要积极支持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利用媒体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下情上达,使党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对照反省自己的不足,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不断改进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近年来,“网络反腐”所取得的傲人成绩是我们党支持舆论监督最大的回报。

1.建立电子党务信息传播系统

应全力推进“党建上网”工程。采取上下联动,互联互通的方式,在各级党组织建立“党建网站”,抢占网络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力争实现全覆盖。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开发辖区内的党务信息资源,按照中组部“三网三库一平台”的总要求,结合实际,努力形成“三网一体”(即办公网、互联网、组织系统工作专网)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完善知识库、办公库、干部信息库3个数据库的建设,为各级党组织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辅助平台。

2.丰富电子党务的内容与形式

在发布信息和开展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党建”。

“网上党校”是通过网络宣传党的思想和路线的新载体,是对实体党校教学培训的有益补充。“网上党校”可以解决党员分散学习困难的问题,增强网上马列主义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将培训课程上传到相关党建网站,广大党员干部们可以随时上网听课,从而实现党员教育培训的系统化、多元化、定制化。

“政务微博”是提高党组织的新媒体参与度与互动性的重要形式。如今微博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场,党和政府不能缺席。在2013年3月召开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同志就高度评价了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在政务公开中的重要作用。上海、山东、陕西等地已将“政务微博”写入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7月,陕西成立了政务微博培训基地。2013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也要求政府职能部门“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政务微博”发展迅速,已成为政务公开、响应民声的新渠道。

“政务微博”方兴未艾,“政务微信”又崭露头角。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信迅速被广大网民所接纳,成为手机网民接收、发送、讨论信息的重要手段。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以及政府各项工作深入结合,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应该是“政务微信”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微信舆论场的抢占与掌控,将是党运用新媒体巩固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

fffff9fffff8ffffa7ffffa6

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大影响力,积极应对新媒体对党和政府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科学管理和运用好新媒体,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让新媒体成为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的新阵地,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好助手,成为讲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大平台。

[1]唐绪军.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谢新洲.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影响与利用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徐海燕.新媒体境况下党建工作的机遇挑战及创新路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2).

[4]张晨.新媒体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J].唯实,2009(12).

(编辑:米盛)

D25

A

1673-1999(2015)03-0001-03

尹洁(1932-),女,硕士,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安徽合肥230031)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2015-05-12

合肥市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HFSK14D36)。

猜你喜欢
舆论党组织信息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订阅信息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展会信息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