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美国教学模式对西藏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5-02-21 14:05罗爱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语言

琼 达 罗爱军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试述美国教学模式对西藏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

琼 达 罗爱军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美国文理学院规模较小,办学理念以通识教育、小班教学、教学质量高为主要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学识素养,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思想和独立思考的人。其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教学模式的探究和经验借鉴有利于提高西藏地区大学外语教学质量,对于转变西藏高校外语教学办学理念和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理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外语教学

一、前言

2002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西藏自治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不断推进,通过各高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区7所高校的外语教学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评估方式、教材建设以及分级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西藏大学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旧有的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英语分级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分高班、中班、低班进行授课。不同级别的班级使用不同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大而造成的教学困难。

但多年来西藏高校外语教学总体上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简易课堂活动。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但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前相对机械陈旧的以对话和问答形式为主的课堂活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西藏各高校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获得练习目的语言的机会较少,亦甚少有机会亲身体验目标语国家文化。西藏高校的英语教学理念、模式、效果均与全国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借鉴国内其他高校以及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对于西藏各高校而言迫在眉睫。

2012年8月,笔者作为美国Fulbright外语助

教项目学者赴美国圣欧拉夫学院进修美国文化相关课程,并从事中国文化和汉语教学一年。在此期间,全程参与了该学院外语(中文)教学,同时利用此次访学机会深入了解了美国其他一些文理学院的外语教学,对其外语教学理念、模式、管理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研究,现将以美国圣欧拉夫学院为代表的外语教学模式对我区外语教学的启示概述如下。

二、美国外语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圣欧拉夫学院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特点和传统决定了学院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正是苏联心理学家维高斯基(Vygotsky)、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所提倡的。

维高斯基(Vygotsky)提出了“认知发展潜能区”理论,认为在语言学习时应强调环境真实性和参与者间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其支架(Scaffolding)观念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框架,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互动能力,通过沟通式教学、情境教学、活泼生动的教学设计、参与式、合作式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语言与文化教学并举等多种方式加快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快速掌握好语言。

杜威(John Dewey)则倡导“从做中学”、“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课程的安排和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他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技能。传统的语言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融会贯通。我们应提倡语言教学中学生的“知行合一”,而不能本末倒置。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主体是以一定的认知结构来认识适应周围环境,以自己的经验去解释周围的事物,并将这些事物纳入自己的经验之中;学习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建构过程。他的理论同样对我们的语言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时要根据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去积极认知周围的环境,并构建新的语言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获取新的语言知识。

以上三种理论都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直接参与、实践及课外学习,尤其是学生的讲座或报告(presentation);重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西藏各高校外语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部分教师缺乏现代意识和教改意识,对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缺乏理解,对网络化和信息时代的教学特点缺乏认识,因而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有必要指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笔者认为摒弃“填鸭”式授课方法,让学生多参与到课堂教学,只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属于狭义的范畴;而其广义范畴则是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当然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他部分也必须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因此,西藏高校外语教师应该全面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其指导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理念下,教师应主要扮演组织课堂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语言,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及时、积极的点评。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

圣欧拉夫学院作为典型的美国文理学院,其外语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会议为指导,制定语言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外语教学方面,非常注重教学会议(Meeting),它具有统筹和宏观的指导作用。

开课前,所有不同年级的同课程教师与系室负责人一同就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大纲,每位任课教师给出周计划(weekly schedule)。在开学一个月左右,大家再次碰头,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issues and concerns)在会议中进行交流探讨。类似会议,会在学期中、后期不定期召开,以便系室与教师们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存在

的问题。这对于教师之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交流也大有裨益。学期末的总结会议,顾名思义,就是查找该学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总结,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目前,我区几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外语教学教研会议,但这种会议更多是讨论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工作,缺乏宏观指导性和约束性。外语教学会议应该既做好日常交流、总结,还应该加大宏观指导性和约束性,更应该将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实施年级负责制,由负责人对所负责的年级班级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采取教师间“结对互助“的形式,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就教学方法等指导新教师,切实把指导性纲领真正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年级负责人应在学期初组织教师修订教学大纲,对教学进度进行宏观把控,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学期中的中期教学检查,对半学期教学进行总结并对期中考核进行部署;学期末则应对期末考核进行具体部署。而每学期一定量的听课、说课、集体备课也应成为有规律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

另外,学生也应有机会与教学管理层进行交流。如西藏大学外语系设立了外语系主任接待日。此做法与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公时间”(office hour)相似,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与教师或教学管理者见面,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学生也可就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向系主任进行反映,咨询。此做法有利于开辟学生与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课外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三)突出实际运用的教学模式

文理学院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特点和传统决定了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授课模式,且注重对所学语言的实际运用,这些都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要素。在圣欧拉夫学院语言课程的班级人数一般都控制在25人左右,人数少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广泛使用目标语的机会。常规课(regular class)上,全班同学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报告(presentation),如:对话、演讲等。除了常规课,语言类课程还有实验课(Lab)。在实验课上,助教按照教授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常规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因此助教会在课堂上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玩游戏、做习题、学唱歌等等,让学生充分使用所学语言。

然而,在西藏高校中外语课程都是大班授课,人数一般都在50人左右甚至更多。班级人数太多大大减少了每个学生发言、练习的机会,同时在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时也影响了活动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减少班级人数,尽量保证学生均等使用目标语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避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杜绝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当引导、监督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提问这一形式,要求学生用互相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针对课文教学,教师不应一味翻译,而应要求学生改述(paraphrase),即用“简单”英语解释“难”英语,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目标语。

众多周知,语言学习仅有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课外练习作为辅助。为了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圣欧拉夫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资源。其中包括教授(含助教)的“一对一”课外辅导( tutoring sessions)。学生可以将课堂或完成作业时发现的问题带给助教,也可跟助教进行目标语对话。通常情况下,助教一般由学生担任,他们要么是母语为班级学生所学的目标语,要么目标语水平相对较高,在此情况下,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更加自如,学习效果甚佳。与此同时,学生还被鼓励参加与所学目标语有关的文化活动(cultural events),参加此类活动成为教授考查学生课堂外接触目标语或目标语文化环境的重要依据,教授会给予相应的平时分。此类课外文化活动每次被冠以不同的文化主题,学生也可以进行语言报告,感受不同的学习环境,保持对所学语言的兴趣。

目前我区高校学生很少有课外练习所学外语的机会和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高校实行了

让大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担任英语专任教师助教,教师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然而这只是学生实习期间的短暂举措,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而且助教的工作以帮助教师们批改作业为主,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因此,在课外学习方面,应大胆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实施助教制度并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助教课外辅导学生,掌握学生课外学习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对于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助教也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学生也可利用这些时间与助教进行交流,提高目标语运用能力。

语言的习得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圣欧拉夫学院,学生们有机会参加“语言营”(language Concentration),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所学语言以及目标语的文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及效果。比如,“亚洲营”(Asian Concentration)可以让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赴中国进行为期一个月或更长的交流学习。为了提高我区高校大学生外语的运用能力,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外语练习场景,比如,利用外教资源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争取支持让学生参加各类“语言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文化环境等。有条件的高校应进一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如外语文化艺术节和英语俱乐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为了突出语言教学效果,美国文理学院特别强调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及网络)的使用。教师通过使用投影仪、VCD、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使用多媒体的频率高、范围广,而且网络使用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资源对教学进行补充。学生通过使用电脑可以用很少的时间获得很大的信息量,而用较多时间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分析。在对信息进行搜寻、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而在西藏高校中,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情况仍不理想。部分教师缺乏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课件制作和课件使用等方面的技能,从而影响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部分教师对基于计算机的外语教学模式缺乏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成为“鼠标教师”,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形成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缺乏生气与活力。目前,区内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各学校还应加大力度,在资金、技术支持、设备维修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尤其是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等的网络连接,这样可以为建立完善英语学习辅导系统提供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每个课程应开发自己的网页。圣欧拉夫学院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moodel),此平台及时方便,资源丰富,信息容量大,自主性强。在此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可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有效互动,还可以充分利用如QQ、微信等社交平台,实时交流。

(五)行之有效的课程设置

目前在西藏的高校,外语课程都是一周两次常规课,每次两节课,每节课50分钟,课程设置较集中,且再无其他辅助课程。而在圣欧拉夫学院,课堂教学(classroom teaching)设置了每周三次,每次50分钟的常规课( regular classes)和每周一小时的实验课(lab)。一周三次每隔一天的常规课,在频率上适当保证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兴趣。这样的设计既保持了学生所需的语感,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完成作业情况进行及时检查、给予反馈。而且一次一小时,时间短,避免了学生产生厌倦、反感的情绪。在西藏高校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不同对外语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如在目前每个班级一周开设两次英语课程的同时,加开一次实验课,给学生进行巩固复习的机会。针对排课量加重,教师课时量增多的问题,学校可将同级别不同班级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由助教指导实验课。学生可以将疑难问题带到实验课上,亦可以对所学语言知识进行练习,这样可有效避免语言知识大量“输入”与“输出”的不平衡。同时,根据每个学校教学资源的情况,可以开设与目的语(英语)一致的一些文化拓展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六)针对性极强的作业布置

课外作业是学生课外辅助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目前在我区高校中,由于在教学方法上仍旧沿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不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形式单一,且无新意。大部分作业仍停留在抄写句子、翻译句子等比较机械的形式,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生在课外没有有效地利用时间去练习,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更多时候跟着老师的节奏,养成了较大的学习依赖性。

在圣欧拉夫学院,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形式多样,包括:演讲、报告、阅读、情景对话、写作、采访等等。这些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探索、解决问题、进行准备的能力。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与要求,学生或以小组的形式或单独完成作业,在完成过程中,学生对学习也有完全的控制权。教师应考虑学生课外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作业形式应多样化,并具针对性,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应考虑各种英语学习技能的结合。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在班级介绍文章内容和阅读所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锻炼学生总结陈述的能力。又比如,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的同时,要求将写作内容在课堂上以话剧的形式呈现。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对班级进行不同的分组,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如班级内可以分成阅读小组、写作小组、话剧小组等等,根据不同作业内容,组成不同的小组。

(七)科学合理的测评

有效的教学应有科学合理的测评,即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测试和评估以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在圣欧拉夫学院,学生通常会有每周一次的小测验(quiz)、每单元学习后的测试(test)和学期中、末的两次大考(mid test和final exam)。这些有规律的测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着有效的“监控”,老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除此之外,对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除了教师点评外,还会以同学间点评、学生自评等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展开。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学与测评相互交织的特点。

相比之下,我区高校的测试较少。以西藏大学为例,每个学期学生仅有两次测试,即期中和期末考试。学校统一组织的是期末考试,由旅游与外语学院组织出题、改卷。考试形式为笔试,没有听力测试。期中考试则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形式多样。有的教师组织口语测试,有的测试听力,有的则是通过写作或其他形式。学生的考核由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和平时成绩(20%)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和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评分。此做法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勉强应试心态,能够促使学生在平时切实注重英语学习的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笔者认为,一学期仅进行两次测试,对学生的“监控“力度不大,且教师并不能实时获得教学反馈。除了测试,还应采取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对学习状况有较清晰的认识。针对教师,也应采取教师自评、教师间互评和学生评估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圣欧拉夫学院的外语教师不仅语言水平过硬,且通晓所授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这样确保了学生学到地道的外语,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兴趣。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外语教师应注重自身语言水平的提升及知识面的扩展,学校在这方面也应有相应的评估形式,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此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勉强应试心态,促使学生从平时就切实注重英语学习的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通过对比西藏高校和美国圣欧拉夫文理学院的语言教学,可以发现我们的语言教学模式与学生实际情况有较大脱节,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不太理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要认真

借鉴包括圣欧拉夫学院在内的其他学校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和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会议的作用,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言教学成效,使学生的语言“双基”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1]Benson,M.P.Learner Autonomy in the Classroom Practi⁃cal English[M].Language Teaching.Mc Craw Hill,2003.

[2]潘冰冰.西藏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大学英语,2014(9).

[3]曲晓丹.美国文理学院办学理念的特点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

[4]胡月.美国文理学院通识课程特点对我国大学课程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2(13).

[5]王春春.以“学”为中心:美国精英文理学院教学特点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6]龙秋梅.美国四年制私立文理学院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王春春.“与众不同的学院”:美国文理学院的特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8]肖铖,琼达.西藏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9]李正栓,索磊.美国外语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10]肖铖,琼达.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Inspirations of Teaching Model in the US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t Colleges In Tibet

Chongda Luo Ai-jun

(School of Tourism and foreign Languages,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850000)

American liberal arts colleges are relatively of smaller scale.Their principles on school management mainly feature liberal education,small-class teaching and high teaching quality.With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ll-around scholarly accomplishment,American liberal arts colleges devote themselves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knowledge,ideas and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The student-center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adopted by those colleg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America.It pays to explore the model and summarize its experience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t colleges in Tibet.And study in this respect has an enlightening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theor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liberal arts colleges;student-centere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3.028

G759.2

A

1005-5738(2015)03-194-006

[责任编辑:蔡秀清]

2015-07-21

琼达,女,藏族,青海民和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教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语言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语言是刀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