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医疗队跨区基地化训练批量伤员救治的问题与对策

2015-02-21 18:00程时武叶常青李全岳
西南军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战伤野战批量

程时武,叶常青,胡 赟,李全岳

我院野战医疗队参加了“卫勤力量-2014C”跨区基地化训练,这次训练以更加贴近实战的模式,紧紧围绕批量伤员救治为核心,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战争战场救治理念和方式方法、保障能力评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训练和考核,暴露出队员在面临批量伤员救治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1 存在的问题

1.1 战伤救治工作流程不熟练 虽然平时对战伤救治规则进行了学习,但是缺乏针对性系统训练,没有形成合理清晰的救治工作流程。尤其新编制下,人员编组变化大,面对批量伤员时,显得手忙脚乱。在对重伤员的救治中没有注意进行二次救治分类,部分伤员没有能按紧急、优先的顺序及时处理。忽视批量伤员分类救治及阶梯救治的原则,没有摆脱平时在医院工作的思维和对普通患者的诊治流程,检验检查过多,造成面临批量伤员时救治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中,批量伤员救治时就出现类似的分类混乱、超范围救治等问题[1]。美军近年来几场战争的卫勤保障经验也表明,战时必须坚持分级救治及快速后送[2-3]。

1.2 战伤救治技术掌握不全面 战伤救治基本技术包括战伤分类、休克防治、复苏术、野战输血、感染防治、清创术、战伤手术麻醉等,在救治操作过程中,由于某项知识点不熟悉或者救治措施不全面,就会影响救治效果。战场早期有效复苏将为后序救治及伤员的最终生存提供基本的前提[4],训练中部分队员不能随着国际上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来更新知识结构,导致对于基础生命支持方面一些过去认为有效、现在认为可能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不能及时了解,影响救治效果。野战条件下人员编制有限,对于批量伤病员不可能都采取平时的专科专治,需要队员尽可能快速、有效地处置伤病员,这就要求队员应具备全科知识与技能。但当前医院专科设置细化,许多队员平时工作中对其他专业涉足较少,有相关问题也多是通过会诊解决,其操作技能难以满足野战救护的要求。

1.3 野战医疗保障资源更新慢 目前我军野战医疗保障资源与临床实际应用有较大的差距,包括新型包扎敷料、新型检查检验设备、军医卫生员背囊、信息化设备等都需要更新。野战条件下各种医疗保障资源供应不充足,救治过程中部分队员不能很好地从临床基本技能角度出发给予处置,过分依赖检验及辅助检查。通过学习和训练,暴露出我军和外军在医疗保障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包括外军的战伤救治体系、新型卫勤装备的配备、高新技术的运用等。

1.4 医护之间配合不默契 新编制下野战医疗队人员减少、人员编组调整较大,对队员的能力素质和医护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训练中由于各功能组室之间配合不默契,批量伤员到达时医护工作都很忙乱。由于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医护双方了解的信息不对称,部分医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执行。

2 对策

2.1 强化熟练战伤救治工作流程 野战条件下医疗救治工作以应急处理之后的迅速后送为主,救治以简单有效为主要原则。结合人员、设备等实际情况,总结优化野战条件下各种常见战伤的标准救治流程,要求全体队员学习掌握,并挂在帐篷内便于随时学习和指导救治工作,从而使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平时认真学习新的救治理念、救治措施,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我们训练中发现的问题。批量伤员救治过程中应优先处置伤员,在伤员得到救治后的间隙再完善各项医疗文书[5]。简单方便的野战医疗医嘱单,保证了分级救治的连续性和避免重复治疗,便于医护之间交接和下级救治机构参考。

2.2 强调队员“一专多能” 战伤救治和平时医疗工作既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有很大不同,针对与平时医疗工作的不同点加强培训,强调队员“一专多能”[6]。组织队员认真学习战伤救治规则,对各项战伤救治基本技术反复演练,尤其对几项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清创、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要求每位队员都能够做到熟练规范地操作。由各专科人员向其他队员培训本专业的医疗护理操作,以相互促进全面掌握。在平时医疗工作中可以通过轮训、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等非军事行动、参加战伤救治培训班等机会,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针对性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战伤救治知识及技能。

虽然国际形势总体趋缓,但未来战争中仍然有可能使用核、生、化武器。近年来军队人员中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7]。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诸如次声武器、激光武器、贫铀弹、电磁武器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致伤方式,其救治存在特殊之处,对这些特殊伤病,在平时医疗工作中难有接触,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野战医疗队训练中应对这些内容作针对性的学习和讲课,使队员初步了解对这些特殊伤病的救治。

2.3 合理利用野战医疗保障资源 一支训练有素的野战医疗队,如果各种医疗资源配备和利用合理,必将能提高批量伤员救治能力,能更好地保障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野战训练时,根据伤员情况合理选用、调配,以达到统筹节约资源、有力保障的效果。训练后各功能组室及时总结统计各种医疗资源的消耗,对不合理的部分及时进行总结调整,为充分合理配备和利用各种医疗资源提供资料。对部分性能落后不能正常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更新,训练前医疗队将野战X线摄片系统由CR更新为DR,训练中对我军未来即将配备的部分新型医疗装备进行试用,在训练中取得了很好的作用。

2.4 训练中加强医护配合 战场救治不同于平时医院工作,批量伤员到达后需要超负荷的运行,只有医护团结协作,加强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才能在繁忙的救治过程中少犯错、不犯错。平时队员一起仔细梳理工作细节,对医护工作进行重新分工,明确职责。发挥医护协同作用,通过不断改进野战医疗医嘱单、制作醒目的标识、调整床位布置、优化物品摆放位置、重新检查准备物品等措施,确保医护工作顺畅,伤员救治工作井然有序。

[1] 王正国,张连阳.汶川特大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教训与发展建议[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2):121-124.

[2] 吕宏迪,李林,全勇,等.伊拉克战争美军卫勤保障对我军的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0):956-958.

[3] 白云,蔡久波,柳堤,等.美国海军分级救治及大批量伤病员处置情况简介[J].人民军医,2011,54(2):104-105.

[4] Tai NR,Brooks A,Midwinter M,et al.Optimal clinical timelines--a consensus from the academic department of military surgery and trauma[J].J R Army Med Corps, 2009,155(4):253-256.

[5] 陈千,马玉琴,邓月仙.基于新战伤救治规则的战时医疗文书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 462-463.

[6] 敖其,列才华,李志枚,等.边疆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急救训练模式浅析[J].西南军医,2014,16(1):111-112.

[7] 张璐,刘夙云,马为民.中国军人心理健康测评仪在新兵心理健康复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人民军医,2013,56(12):1382-1383.

猜你喜欢
战伤野战批量
批量提交在配置分发中的应用
强化基层军医战伤外科培训的思考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采用经济数控车床批量车削孔类工件的再实践
为战斗力“把脉”续航 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开展战伤救护岗位练兵掠影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小小野战兵
小小野战兵
在数控车床上批量钻铰孔类工件的实践
考虑价差和再制造率的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生产批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