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科技券促进产学研创新体系构建

2015-02-21 13:02
华东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华东理工大学青浦科研人员

当前,青浦在自身转型发展之路上也早早地将目光锁定在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这一模式上。尤其是在2014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牵手张江青浦园后,在全面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建设上,将会以更快、更好、更准的服务手段来助力青浦在创新体系上的发展与建设。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加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据悉,张江青浦园区所在的区域面临着高校与科研院所短缺的现状,在面对企业谋求创新发展的转型之际,如何使园区内近400家企业保持后续长期发展?这成了青浦在面对未来科技发展之路上所必须跨过的一道坎。除使用科技创新券以外,通过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沟通与对接,研发平台推荐了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来助力青浦在产学研合作上的建设,进而期待双方的合作会促进更多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在了解张江青浦园区的企业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华理方面也在第一时间根据问题的相关性安排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对接与落实。比如,华理材料学院无机材料系副主任曾惠丹教授就园区内安硕公司所提出“铅笔制造技术”的需求给予了积极回应。据透露,华理材料学院拥有国家级专业实验示范中心,其科研仪器对于铅笔性能方面的检测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如顺序扫描X射线荧光光谱仪能对笔芯原料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硬度仪能检测笔芯硬度,等等。只要通过这一系列的科学检测,就能方便快捷地帮助该企业“对症下药”,加强了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张江青浦园区内的上海迪诺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碳纤维自行车制造”领域内的合作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齐会民教授签订了“专用于碳纤维自行车制造的快速成形环氧树脂成形工艺改善”的技术开发合同,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再如,华东理工大学的易建军教授为园区内的上海名邦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编制了“自动化包装线”建设方案且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青浦今后在创新体系方面的发展将背靠华理的知识与技术资源支撑,从而取得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华理积极参与张江青浦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以上两项皆成功获得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授牌。这一授牌仪式的动作,可视作青浦今后在创新体系方面的发展将背靠华理的知识与技术资源支撑从而取得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

积极响应政策红利 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步伐,在如何有效地突破“产学研”上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出优良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激发出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等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近期针对科研人员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让科研人员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拥抱市场。提高成果转化率,高校院所理所当然应走在前列,华理正是其中之一。

以往,科技成果历来被视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其使用、处置一直按照国资管理制度执行。如今通过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科技成果已完全放权,相关收益都不必向上审批,完全归单位所有,自主使用和处置。对华理来说,这自然是个好消息,因为该激励政策将会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014年,青浦园区建立了以袁渭康院士团队领衔的华理大学实践基地,招收了该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37人。据华东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信息部张桂新主任介绍,面对2016年,华理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鼓励与提倡该校科研人员积极与张江青浦园区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尝试让该校科研师生在园区内创新创业。

下一个五年,青浦区将会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这三大主导产业上相继发力,相信在与华理的携手并进下,在共建重点领域人才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创新体系等方面势必会为张江青浦园区的建设与开发注入一股又一股动力。

猜你喜欢
华东理工大学青浦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青浦工业园区召开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对接活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单浩作品选登
The Dra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illers”
以“绿色青浦,上善之城”打造城市新形象
溴诱导法乙烯渣油基高软化点各向同性沥青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