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湄公河次区域边界效应的因素研究

2015-02-22 02:29屠年松
关键词:运输成本边界受访者

屠年松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650093)

一、引言

对于国家之间、甚至国内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的边界效应,李铁立认为是边界对跨境经济行为的影响。边界效应包括阻碍经济往来的屏蔽效应和促进经济交流的中介效应两种。①李铁立,姜怀宇:《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3期。

大湄公河次区域 (Great Mekong Subregion,以下简称GMS)经济一体化属于典型的完全由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南-南型经济一体化。GMS次区域经济合作发生空间主要是在边界的两侧地区,受边界效应影响明显。

对于发达国家之间的边界效应,已经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研究较少,而对于影响发展中国家边界效应因素的研究成果尚未发现。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影响GMS边界效应的因素,以便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屏蔽效应,提高中介效应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降低GMS的屏蔽效应、提高中介效应,云南省将从中国经济区的边缘地带成为连接世界三大经济圈——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利用云南作为中国面向泛亚地区的经济地理中心,是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贸易区的结合部,具有连接内外、沟通两洋 (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独特区位优势,发展成为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西南门户。云南可以凭借独有的区位优势、人文相近、经济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互补性,依托国内强大的经济扩张能力和亟待释放的巨大产能,积极推进中国与GMS各国的经济合作、产业合作,促进国际区域大分工,促进GMS经济的一体化,从经济上建立GMS国家的利益共同体,从政治上重构和深化中国与GMS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一旦云南省准确把握了自己的定位和功能,就可以使云南积极顺应国家战略,在国家推进新一轮沿边开放合作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和巩固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不仅为促进本地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更为中国与GMS国家和谐关系的构建起到国家战略支撑点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对于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现有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往往伴随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是边界屏蔽效应的表现形式。因此,基于理论分析,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降低边界屏蔽效应。实证研究的成果支持理论预期:一是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单一法案 (SEA)对边界效应具有消除作用,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边界效应呈下降趋势。①Head Keith and Mayer Thierry.Non-Europe:The Magnitude and Causes of Market Fragmentation in the EU.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e.2000,136,2.实证结果显示欧盟的边界效应从20世纪70年代的20.9下降到1993-1995年的12.68,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使得边界效应呈下降趋势。二是北美洲经济一体化。美加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边界的屏蔽效应虽然还存在,但呈显著的下降趋势。②Helliwell J.F.How Much Do National Borders Matter.Brookings Inst Pr,1998.三是亚洲经济一体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边界屏蔽效应有了一定的下降。③冯宗宪,赵立伟:《基于空间场和引力模型的边界效应分析——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10期。

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受益程度也不一样,国家经济规模越小,自由贸易协定下边界效应下降对国内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④Anderson JA,Van Wincoop E.Gravity with gravitas: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而国际间垂直专业化分工增加了边界效应。从美加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测算,边界的屏蔽效应比过去相关研究的测算结果都小,但国际间垂直专业化分工使边界效应增加。⑤Kei-MuYi.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Border Effect Puzzle.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2005.

(二)本土偏好 (home bias)

本土偏好源于国家间 (或地区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实际上指的是本土偏好对自由贸易的影响。本土偏好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本国偏好。如果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偏好胜过外国产品就形成本国偏好;二是本地偏好,如果消费者在国内对于本地区产品的偏好胜过外地产品就形成本地偏好。

1、本国偏好。Head和Mayer的研究证实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偏好胜过非关税壁垒是欧洲仍然存在边界效应的原因。⑥Head Keith and Mayer Thierry.Non-Europe:The Magnitude and Causes of Market Fragmentation in the EU.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e.2000,136.

2、本地偏好。Xing Weibo和Li Shantong利用中国省际增值税数据考察了中国地区贸易的本地偏好和内部市场一体化程度。发现:地区间的行政边界是重要的贸易壁垒,导致本地偏好。通过边界效应模型,发现存在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及中国国产产品相对较低的边界效应。⑦Xing Weibo,Li Shantong.Home Bias,Border Effect and Internal Market Integration in China:Evidence from Inter-provincial Value-added Tax Statistic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1,15.

(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Toshihiro Okubo测算发现日本市场的边界效应低于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边界效应,他指出除非关税壁垒以及关税税率降低外,大量国外直接投资和日元升值也是边界效应下降的原因。⑧Okubo T.The Border Effect in the Japanese Market:A Gravity Model Analysis.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4,18.Chen指出技术壁垒成为欧盟国家之间边界效应增加的重要因素。⑨Chen,Natalie.Intra-national Versu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European Union:Why Do National Borders Matte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3.

(四)运输成本和区位条件

Luís Peres Lopes测算了葡萄牙的可贸易商品的边界效应和实际运输成本,结果实际运输成本相当高而边界效应相当低。⑩Lopes.L.P.Border Effect and Effective Transport Cost.CEUNEUROP of University of Coimbra Discussion PAPER.2003,11.赵永亮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边界效应高于西部地区;行业边界效应从低到高排列为:轻工业、重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⑪赵永亮,徐勇,苏桂富:《区际壁垒与贸易的边界效应》,《世界经济》2008年2期。地方产业结构雷同对区际贸易具有阻碍作用。⑫赵永亮:《国内贸易的壁垒因素与边界效应——自然分割和政策壁垒》,《南方经济》2012年3期。Chen和Novy在研究欧盟国家中制造业贸易一体化时,发现一些产业存在严重的技术壁垒,单位重量价值低的商品运输成本成为显著的贸易障碍。⑬Chen N.,Novy D.Gravity,Trade Integration,and Heterogeneity across Indus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1,85.

(五)货币与汇率

使用不同的货币必然产生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从而增加边界效应。Rose和Van Wincoop研究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使用不同货币产生了显著的边界效应,加入一个货币区,则边界效应削减一半。①Rose,Andrew K and van Wincoop,Eric.National Money as a Barrier to International Trade:The Real Case for Currency Un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5.Gorodnichenko和 Tesar认为边界起到了楔子作用,破坏了国内和国外的价格,认为国家间汇率的持久波动和价格差异放大了边界效应;在有效控制边境混杂因素情况下测算的美加之间与美日之间的边界效应差别不大。②GORODNICHENKO,Y.,LINDA,TESAR.Border Effect or Country Effect?Seattle May Not Be So Far from Vancouver After All.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2009,1.

(六)文化等因素

跨国间文化异质性带来贸易成本。黄新飞、翟爱梅和李腾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地理距离等变量后,遗传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起着显著的阻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遗传距离对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效应更显著。③黄新飞,翟爱梅,李腾:《双边贸易距离有多远?——一个文化异质性的思考》,《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9期。Evans的研究结论表明共同的语言倾向是边界效应产生的原因。④Evans,CarolynL.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Border Effec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

综上所述,关于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的研究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体,对于影响发展中国家之间边界效应因素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问卷调研和企业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影响GMS边界效应的因素,提出推进GMS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三、影响GMS边界效应因素的问卷调研分析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通过在GMS代表性国家中国、泰国和缅甸的问卷调研,得出结论。

问卷调研采用抽样方法。抽样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总体中的某些未知特点,基本要求是抽取的样本单位对总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在GMS国家中,中国是大国代表,泰国是中等收入国家代表,缅甸是低收入国家代表,国家选择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在中国,选择参与GMS合作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调研目的地,在昆明和南宁各发放100份问卷,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3份。在泰国,选择泰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曼谷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6份。在缅甸,选择首都内比都发放100份问卷,重要城市仰光发放100份问卷,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1份。总共发放600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80份。有效问卷中,中国占33.3%,泰国占33.8%,缅甸占32.9%。

为了降低抽样误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繁华的商场,随机访问受访者。根据对有效问卷的统计,样本的年龄结构特征如图1。主要受访者18~30岁的占62%,其次是31~60岁的占20.1%;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仅占17.9%。受访者代表了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人群——青年和成年人,符合调查经济问题的抽样目标。

样本的学历结构特征如图2。主要受访者的学历为高中 (16.2%)、大学 (50.3%)和硕士(12.8%),三者合计占89.3%,代表知识阶层,因为问卷问题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回答,所以接受问卷的受访者存在自我选择偏差,在选择是否回答问卷的过程中剔除了大部分学历较低的人群。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本地偏好。对于“相对于国外进口产品,您是否更偏好于购买国内同类产品?”的问题,仅有28.4%的受访者赞成,41.6%选择中性,30.0%反对,反对与中性的比例高达71.6%,说明GMS国家消费者没有本国偏好;但对于“相对于外地产品,您是否更偏好于购买本地同类产品?”的问题,45.2%的受访者赞成,41.2%选择中性,13.3%反对,表明消费者有本地偏好。对于“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通常国内产品要比从国外进口产品更便宜”的问题,47.2%的受访者赞成,42.1%选择中性,10.7%反对;对于“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商品比西方国家进口的同类商品更便宜”的问题,54.6%的受访者赞成,35.2%选择中性,10.2%反对。综上所述,GMS国家消费者没有本国偏好,但有本地偏好,认同国内产品比国外进口产品便宜,并赞同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商品比西方国家进口的同类商品更便宜的观点。

(二)运输成本。对于“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通常本地产品要比外地产品更便宜”的问题,54.2%的受访者赞成,33.7%选择中性,12.2%反对;表明外地产品因较远距离产生较高的运输成本从而价格较高得到广泛认可。对于“离产地越远的产品运输成本越高”的问题,69.3%的受访者赞成,23.8%选择中性,6.9%反对;表明离产地越远的产品运输成本越高成为非常普遍的认识。对于“运输成本高的同类产品价格也高”的问题,69.4%的受访者赞成,24.0%选择中性,6.6%反对;运输成本高推高产品价格的逻辑获得非常广泛的认同。对于“不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会推高产品价格”问题,70.8%的受访者赞成,21.7%选择中性,7.5%反对;该问题获得超过七成的赞成,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担忧不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会推高产品价格,这在GMS国家多数地区很现实。对于“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会降低进口产品与本国产品的价格差异”的问题,69.3%的受访者赞成,31.2%选择中性,5.5%反对;表明人们对于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寄予极高期望。对于“推进各国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降低贸易成本”问题,70.4%的受访者赞成,23.6%选择中性,6.1%反对;显示人们对于推进各国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对于“同一产品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购买价格时常出现较大的差异”问题,62.9%的受访者赞成,28.8%选择中性,8.3%反对;表明运输成本等因素导致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出现较大差异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对于“拥有丰富资源等特有优势条件地区的产品价格低于其它地区产品价格”问题,67.8%的受访者赞成,26.2%选择中性,6.1%反对;表明多数人对于资源等优势条件的重视。

(三)结算货币。对于“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采用国际通用货币 (如美元)会比采用本国货币或对方国家货币成本高”的问题,40.1%的受访者赞成,38.7%选择中性,21.1%反对;表明人们对于使用贸易国货币成本较低的支持者超过反对者。对于“汇率的频繁波动会影响进口产品的价格”问题,73.7%的受访者赞成,20.2%选择中性,6.1%反对;这是赞成比例最高的问题,表明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汇率稳定。对于“采用订立协议的方式来稳定汇率能降低贸易成本”问题,60.5%的受访者赞成,32.6%选择中性,6.9%反对,这项提议获得多数人的支持。

(四)关税。对于“关税抬高了进口商品价格”的问题,63.6%的受访者赞成,24.0%选择中性,12.4%反对;表明关税抬高了进口商品价格被广泛认可。

(五)非关税壁垒。对于“简化贸易商品检查手续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的问题,62.4%的受访者赞成,29.6%选择中性,8.0%反对;对于“在各国间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的问题,62.6%的受访者赞成,31.0%选择中性,6.4%反对;表明对于商检和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多数受访者选择赞成,对这类隐形的贸易壁垒有一些认识,但尚未达到对关税负面影响认识的普遍程度。

(六)其它因素。对于文化、语言和宗教因素,多数受访者 (64.7%、62.2%和61.6%)赞成文化、语言和宗教差异会增加贸易壁垒。

多数受访者 (64%)赞成推进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64.5%的受访者赞成各国加强本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表明多数人支持国家参与分工合作;68%的受访者赞成在中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之间建立低关税同盟政策会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显示人们支持推进GMS经济一体化的态度。68.8%的受访者赞同在六国间建立和谐亲密的国家关系能降低贸易壁垒;67.7%的受访者认同增加各国居民之间的交流能降低贸易壁垒的论点。65.2%的受访者赞同中国重视云南地区在与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表明云南在GMS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获得广泛认可。总体显示出GMS国家人们支持人民交流、国家互信、企业合作与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民意趋势。

四、影响GMS边界效应因素的企业深度访谈分析

研究团队对大湄公河次区域代表性国家中国、泰国和缅甸22家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中国7家 (31.8%)、泰国 8家 (36.4%)、缅甸 7家(31.8%),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统计局制定的《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标准,将受访企业分为10大行业,受访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见图3。受访企业涵盖了10大行业,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其中制造业比重最高,占22.7%;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饮食和旅馆业,占18.2%;第三为政府、社会和个人服务业,占13.6%。其它行业占45.5%,这与中国、泰国和缅甸的行业结构基本吻合,基本代表了中国、泰国和缅甸的企业。

通过对研究团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代表性国家中国、泰国和缅甸22家企业的深度访谈的分析总结,得出下述结果:

(一)企业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企业普遍认为,各公司、特别是大公司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影响政府,有利于增强各国的互信。通过企业间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就增加了企业间的了解,有利于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发展了,企业会对政府施加正面的影响,促进各国政治互信的深化。

中国企业在GMS发展贸易和投资的主流是好的,但有一些素质不高的企业销售质量不良产品、少数企业对外投资采用了行贿等不法手段,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二)GMS次区域的金融、科技和交通合作

1、推进GMS的金融合作,将为企业提供一个发展贸易和投资的更有利的融资环境,降低贸易成本

理论上分析,GMS国家贸易结算采用美元成本较高,而采用贸易方的本币结算成本低。实际情况是采用人民币或其他GMS国家货币结算成本较高。

多家银行均在积极开展人民币业务,但企业的态度比较实际,使用美元的企业为多数。因为:第一,世界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买方处于强势地位,2005-2014年人民币处于升值期间,进口商不愿意采用人民币结算,以避免签订合同至结算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第二,目前由于人民币使用量较少,买卖价差比美元大,企业在买卖人民币中的成本高于美元;此外,人民币尚未建立起在世界金融市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利于人民币的广泛使用;如泰国橡胶企业,若在现货业务中用人民币结算,而在橡胶期货业务中只能用美元结算,就增加了汇率风险。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要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使得人民币成为贸易货币,而且要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货币,推进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即全方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推进GMS的科学技术合作,将为企业提供作互利的环境

GMS国家各有优势,推进科学技术的合作,将为企业提供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经过30多年的技术引进和吸收,已经发展了一批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技术,技术合作的前景广阔。

3、推进GMS交通方面的合作,是降低贸易成本的最有效的路径

企业都将GMS交通方面的合作视为最有价值的合作,交通合作,包括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合作很实际,最有利于GMS的贸易发展。交通合作给GMS国家的企业带来机遇:将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贸易成本,并缩短时间,促进贸易发展、市场扩大;同时也带来挑战:企业将面临整个GMS国家企业的竞争。

(三)经济一体化

随着GMS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启动和加快,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并于2010正式建成启动,企业一致确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显著降低,贸易成本下降,贸易增长。

(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1、关税

受访企业反映:关税对于企业的贸易影响巨大,降低关税直接降低了贸易成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关税处于降低的趋势中,各受访企业的贸易成本下降,但仍然存在敏感产品,如大米、天然橡胶 (中国敏感产品清单)和茶叶(泰国敏感产品清单),敏感产品关税仍然较高,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敏感产品的贸易成本,从而限制了贸易的发展。因此,关于“贵公司对降低GMS的贸易成本有何建议”的问题,多数企业直指降低关税。

2、非关税壁垒

关税总体水平明显下降后,非关税壁垒成为发展贸易的重要障碍。在非关税壁垒中,企业主要关注商检和技术标准。对于商检,企业一致认为:近十多年来,GMS次区域国家商检手续更为简化,更为便利,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时间,也就减少了货船滞港的滞期费。但各成员国仍需要进一步简化商检手续,即使是中国,商检手续仍然比欧美繁琐。对于技术标准,其主要作用除了控制质量,就是贸易保护:对于喜欢的产品,标准就松;而对于不喜欢的产品,标准就严。采用统一的标准,成本肯定降低,但各国会综合考虑对所有贸易国的成本后决策。企业希望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不仅可以降低生产者成本,而且可以降低中间商和使用者的成本,并且减少各方投诉,因为大家均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参照。

(五)品牌偏好

受访企业基本观点:GMS国家消费者多年来受到欧美日文化和名牌产品的影响,没有本国偏好,反而表现出对欧美日品牌产品的偏好,因为对品牌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比较信任,我们称之为品牌偏好。其实,GMS国家产品,特别是中国产品,只要能打造出名牌产品,也会得到GMS国家消费者的喜爱。

可以发现:对于高端消费者,具有品牌偏好,特别对欧美日的品牌偏好明显;对于普通产品,普通消费者由于偏爱本地产品的情感,会偏爱购买本地企业的产品,若价格差异大,则会选择价格低的产品,同质化产品,主要由价格决定,价格低者有竞争优势。

(六)运输成本

一般情况下,距离远运输成本高,但由于主要运输模式成本差异明显——船运成本最低、铁路其次、公路运输第三而空运成本最高;另外,运输业务量大的地区运输成本低,而运输量小的地区运输成本高,所以某些距离较远的地区不一定有较高的运输成本,企业选择运输成本最低的路径。并且运输成本只是总成本的一部分,总成本还包括渠道成本等,企业最终会选择总成本最低的运作方式。所以,交通合作很实际,最有利于贸易的发展。由于湄公河冬季为枯水期,冬季的水路运输受阻,发展铁路和公路很有必要,但企业以运输成本最低为最佳选择,故而,湄公河的水路运输、铁路和公路运输一定要解决各种费用偏高的问题,降低成本,使它们具有与海运竞争的能力。

五、政策措施和建议

根据问卷调研和企业深度访谈发现的GMS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和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1、促进企业贸易、投资和科学技术等全面合作。政府要搭建合作平台,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盟博览会、GMS和孟中印缅合作机制,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合作。GMS企业通过贸易、投资和科技合作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在次区域内加速流动,带动产业在次区域内合理布局,优化次区域供应链、价值链系统,推动次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给企业和人民都带来了好处。企业在合作中获益后,就可以发挥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正向影响力,深化GMS国家的政治互信,优化企业合作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2、进一步降低关税。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新加坡、文莱、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90%的商品关税降为0,而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则逐年降低关税,到2015年才将90%的商品关税降为0,但仍将重要产品列入敏感产品清单,关税较高。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应该进一步降低关税,减少敏感产品数量,并降低敏感产品的关税。

3、降低非关税壁垒,简化商品检验手续,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GMS国家的非关税壁垒较高,需要认真对待,简化商品检验手续,不仅降低商检成本,而且降低时间成本,如越南建立海关“一站式”机制,不仅降低10-20%经济成本,也降低了30%的通关时间,很受企业欢迎,值得借鉴。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降低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的成本。另外,实行免签证政策,不仅方便商务活动,也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员的来往和交流。

4、企业要全力打造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打入并占领GMS国家市场。因为GMS国家的消费者不仅没有本土偏好,反而拥有显著的品牌偏好,通过打造名牌产品占领GMS国家市场是最有效的方法。

5、推进金融和交通通讯方面的合作。商家有意使用贸易往来国货币结算,但由于使用美元交易成本较低,大多数商家仍然首选美元。人民币要获得广泛使用,需要全方位推进,使得人民币不仅成为贸易结算货币,而且成为投资货币、储蓄货币和国际金融市场交易货币。科技合作使得GMS国家更多采用适合当地的技术,如中泰北斗技术合作,就推进了北斗卫星导航在泰国的应用与服务。交通合作最受欢迎,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要积极推进泛亚铁路东盟段的建设,同时降低已经开通的昆曼高速公路和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成本,使之具备与海运竞争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GMS国家地理位置邻近的区位优势。

6、推进文化、教育合作。促进文化交流项目,如孔子学院在GMS国家的发展;推进GMS国家在互派留学生、学历相互承认和教育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可以降低文化和语言差异,增进人民的理解,增加商机。

六、结论

综合问卷调研和企业深度访谈的分析:影响GMS边界效应的因素与影响欧美边界效应的因素类似,但这些因素对GMS边界效应的影响却有一些不同于欧美的特点:一是传统因素—关税的影响依然巨大;二是非关税壁垒偏高;三是交通设施的差异成为重大贸易障碍;四是不存在本国偏好,但存在对本地产品的偏好和欧美日等品牌产品的偏好;五是GMS国家货币仍然难以撼动美元的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六是文化、语言和宗教差异增加了贸易壁垒。

猜你喜欢
运输成本边界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至少节省40%运输成本!这家动保企业跨界做物流,华南首家专注于水产行业的物流企业诞生
守住你的边界
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采购与运输成本控制研究
突破非织造应用边界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人蚁边界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