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媒体影响力分析——以微信为例

2015-02-23 07:02范晓明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务民众问卷

范晓明

一、引言

政务微信是政府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的订阅号或服务号,它是为民众提供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实时管理和民生服务的一种创新思路。2012年8月,广州市白云区政府率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政务微信,这一举措为政务微信的后期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据《2014新媒体蓝皮书》统计,截止到2013年3月,政务微信发展总量已达5043个,其中浙江省政务微信总量达到612个,暂居第一,江苏、广东分列二三位。政务微信平台的搭建,为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实时管理和民生服务提供了新型的传播渠道。

二、文献综述

政务微信是在政务微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政务微信的发展,已有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吴丹在《政务微信:指尖上的政民对话》中阐述了政府通过提供信息发布和民众即时沟通交流,对重塑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董立人、郭林涛在《提高政务微信质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中论述了政府迫切需要加强对政务微信的运营和管理、增强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民众意愿、解决民计民生迫切需求的问题。郭泽德在《基层政务微信运营模式初探——以北京市密云县“果园街道公共服务平台”为例》中阐述了政务微信在实现政民互动以及线上与线下平台联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学者对政务微信大都是基于理论上的研究,缺乏必要的数据分析。本文基于前人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对政务微信影响力因素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基本思想是从变量内部相关关系出发,提出能够解释所有指标的少数几个不可观测的公因子,每个指标可以近似表示成公因子的线性组合。Bartlett值P<0.001,KMO>0.7因子分析法有效。模型如下:

四、评价体系构建

(一)指标确立

采用文献法收集9个指标与构成政务微信影响力评价体系相关的指标,具体指标如下:粉丝数x1、被转发数x2x、媒体关注度x3、粉丝活跃度x4、点赞数x5、原创性6、评论倾向x7、互动性x8、真实性x9。

(二)样本的选取与描述

本文以北京市普通市民为调查对象,为确保所得数据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调研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调查问卷选项设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五个不同维度,分别赋值5、4、3、2、1分。问卷严格按照调查程序进行,在发放的200份问卷中,回收问卷164份,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76.8%。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是:男性比例占53.2%,女性比例占46.8%,这与中国男女比例接近。在年龄层次上,25到35岁人群占比最大,该年龄段的人是微信高使用率和接受新媒体能力较强的人群,他们更乐意表达与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在文化程度中,本科以下比重最大为60.3%,本科占30.2%,硕士及硕士以上占9.5%。

(三)数据处理

通过因子分析降维的方法来提取9个指标中影响政务微信影响力的主要因素。首先,将调查问卷统计得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求得KMO值为0.711,巴特利检验P值为0.000(P<0.001),说明原有变量适合因子分析;最后,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三个因子作为公因子,并对其进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其中主因子F1,对媒体关注度、粉丝活跃度、评论倾向、被转发数有较高载荷;主因子F2,对粉丝数、点赞数、互动性有较高载荷;主因子F3,对真实性、原创率有较高载荷。结合9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命名F1传播力、F2互动性、F3权威性三个主成分。

通过用原来指标的线性组合求各因子得分函数为:

公因子得分为:传播力0.648、权威性0.429、互动性0.427。因此,政务微信影响力主要影响因素是以上三个因子。

五、建议

近年来,中国政务微信运营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政府能否充分有效地运用政务微信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客观反映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政务治理能力。现结合上文结论,就如何提高政务微信影响力给出以下建议:

(一)发布内容和形式多样性,提高微信传播力

微信与微博发布形式不同,微信更倾向于朋友圈的点对点信息传播,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大于对发布信息的数量。因此,政务微信发布的内容更应惠民利民,同时兼顾内容的趣味性、可理解性、时效性;在发布形式上,应充分结合图文、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做到多种功能交叉使用;信息发布频率应保持适中,间隔稳定,适时发布。对服务类信息和有迫切民生需求的信息提高发布频率,注重信息的质量,力争做到不沉寂、不扰民;发布信息对象要有针对性,面向特定的目标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为了提供有效的服务,政府机构应当深入分析目标服务群体的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以及微信使用行为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不断改善政务微信服务水平,提高微信传播力。

(二)加强与民众对话,提高微信互动性

当前政务微信大都无法实现前端“发布”与后端“服务”兼顾,重发布而忽略政、民间的互动。因此,政府应加强与民众对话,不仅发布关乎民计民生的信息,还要对民众迫切关心的问题给予及时回复。政府应通过政务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增加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还能充分反映政府“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政府还可以通过创建互动社区、互动问答和设置关键字回复等,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此外,通过微信平台与民众“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实时互动,应注重双向性,避免互而不动。

(三)保证信息内容真实性,树立微信权威性

政务微信内容来源主要包括原创和转发。无论是在微信内容的原创上还是转发上,政府都应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从而树立政务微信的权威性。首先,在信息内容的原创上,政府应了解民众的心声“对症下药”,加大微信内容原创比例,让民众体验政务工作在微信里办出“威信”。其次,在微信内容的转发上,政府部门更应谨慎对待。在转发之前应依法做到对信息内容全面审查,如涉及有关行政机关的,应与有关行政机关沟通确认,确保公开的信息准确无误,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官谣”现象。政府还应健全信息公开之前的审核程序,切实做到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同时应严厉打击山寨版政务微信,如“天津发布”“山东发布”等,这些山寨政务微信通过发布虚假信息误导百姓,既扰乱社会秩序,又损害政府部门的权威性。

[1]蒋天民,胡新平.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及展望[J].现代情报,2014(10).

[2]吴丹.政务微信:指尖上的政民对话[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3]李财富,薛张伟.社会管理视阀下的政务微信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4).

[4]马轶婷.“微时代”的网络问政——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8).

猜你喜欢
政务民众问卷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问卷网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