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分析

2015-02-24 01:15海南省儋州市农垦那大医院57179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8期
关键词:包块淋巴瘤边界

舒 婷 海南省儋州市农垦那大医院 571799



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分析

舒婷海南省儋州市农垦那大医院571799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腹部包块或腹部淋巴结肿大起病的淋巴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与临床资料,总结其疾病诊断与超声图像特点。结果:淋巴结受累部位通常位于肠系膜区或腹膜后,在本文的35例腹部结内淋巴瘤患者中,单发包块型10例,超声图像表现为腹部单发不均匀低回声包块,多数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多发结节型25例,典型性超声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低回声,边界规整,内部回声均匀;特异性超声图像表现为鹅卵石征、血管包绕征、网状分隔以及门型血流等。结论:超声检查为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可根据超声图像评估患者病灶特征以及受累区域。

关键词腹部结内淋巴瘤超声图像

淋巴结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是哺乳类动物特有的一种周围淋巴器官,主要是由淋巴细胞结合形成的。通常人体浅表下淋巴结体积直径小于0.5cm,体积较小,表面柔软光滑,无粘连、无压痛。淋巴瘤是一组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常累及腹部淋巴结,但腹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包块发生时,导致难以鉴别淋巴瘤与腹部其他肿瘤、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等疾病[1]。我院为分析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对35例腹部包块或腹部淋巴结肿大起病的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结内淋巴瘤患者35例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与超声图像特点。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49.8±3.3)岁,腹部包块起病者26例,以腹部淋巴结肿大起病者9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进行剖腹探查肿物活检14例,CT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16例,浅表淋巴结活检5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保留完整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

1.2方法对35例腹部结内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日历EUB-420型超声诊断仪进行空腹检查,探头频率为3.5MHz,首先确定患者淋巴结部位,观察其是否有原发病灶。根据超声图像观察淋巴结形态、境界、大小、内部回声结构以及淋巴结分布与数量,超过2个可视为多发;并详细观察肿瘤部位与临近脏器有无重叠、浸润或压迫现象。结合超声图像特点与腹部淋巴结解剖分布特点可将腹部淋巴结分为腹腔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与盆腔淋巴结4个区域。

2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后发现,单发包块型共10例,占腹部结内淋巴瘤总数的28.6%,均位于腹膜后或肠系膜根部,包块直径为4.6~27cm,其中巨型包块为7例,包块大于10cm。呈类圆形1例,呈分叶状3例,形态呈不规则6例;8例病灶边界较为清晰,2例病灶边界呈弥漫性浸润,边界不清晰;内部均呈低回声,回声不均匀患者7例,其中有5例病灶内部出现不规则纤细高回声带,将其分割为网格状;2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其中有1例图像显示为边界规整的类圆形低回声肿物(如图1所示);另1例病回声极低。5例内部有分隔现象病灶中,4例给予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血管包绕征2例,受累血管无移位现象(如图2所示);另外出现病变部位血管管腔受压但未受包绕2例,其中腹腔干、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静脉受压1例,下腔静脉受压1例。

多发结节型25例,占总数的71.4%,最大结节长径小于5cm患者11例,在5~10cm之间患者11例,超过10cm患者3例,呈区域性分布;累及腹膜后淋巴结患者20例,位于腹主动脉周围;累及肠系膜淋巴结患者12例、腹腔淋巴结8例、盆腔淋巴结7例。超声典型特征为多个边界清晰的类圆形低回声,边界规整,内部回声较为均为;特异性特征为结节呈聚集分布时,可见“鹅卵石征”(如图3所示);当结节互相融合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态分布。其中最大病灶内有纤维分隔患者8例,最大径超过5cm。本次进行彩超检查患者有16例,其中7例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不规则或门型分布;5例可见少量血流信号,4例未发现血流信号。本文对象中,出现“血管包绕征”3例,其中包绕下腔动脉、双侧髂总动脉1例,包绕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1例,包绕肠系膜上、下动静脉1例。

图1 边界规整的类圆形低回声肿物

注:a为胰头左前方病灶,超声显示为类圆形低回声;b为包块边界清晰,内部有纤维分隔现象(箭头所指)。

3讨论

腹部结内淋巴瘤一般有单发包块型与多发结节型两种,

图2 “血管包绕征”单发包块型淋巴瘤(箭头所指)

图3 呈“鹅卵石征”多发结节型淋巴瘤(箭头所指)

由于多发结节型淋巴瘤有典型性特征,易诊断;但单发包块型无典型性超声表现,易误诊为其他腹部疾病,诊断难度相对较大。要详细区分鉴别腹膜后纤维化与单发包块型肿瘤,腹膜后纤维化通常存在血管包绕征,病灶呈弥漫性分布,有均匀低回声,主要病变位置在肾动脉至髂动脉水平的腹膜后区域;淋巴瘤病灶部位主要于患者腹主动脉中上段,有丰富的血流信号[2]。多发结节型超声诊断典型变现为多个边界清晰的类圆形低回声,有鹅卵石征,肿瘤内部组成细胞较多,排列较为密集,因此病灶内部呈均匀低回声。淋巴瘤病灶内血流信号的分布、多少与检测仪的敏感性及病灶部位、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无论是单发包块型或多发结节型经超声检查,均有利于诊断腹部结内淋巴瘤种类,同时也可为病灶特征与受累区域进行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波,房济刚.腹部淋巴结常见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6):476-477.

[2]陈姝廷.超声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0):43-44.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11-24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514-02

猜你喜欢
包块淋巴瘤边界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拓展阅读的边界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