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①

2015-02-25 11:58宫玉玺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后备选材排球

宫玉玺(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对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①

宫玉玺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 要:排球运动自传入中国便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和发展,已成为当今比较流行的运动之一。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男排重新崛起的关键因素,该文在对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人才培养的规模正在逐步走向壮大,各单位的教练授课内容全面且专业,训练场地、器材、训练、等方面都得到所属单位的支持。

关键词:排球培养后备人才调查分析

排球运动是在1905年传入中国的。随着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则的不断进化与修改,在中国的影响力也逐步加大,在一个世纪的发展中,排球运动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中国排球运动在具有影响力的赛事中的不断进步,影响着各个地区对排球运动的重视及发展,尤其是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虽然呈现出上涨趋势,但部分单位依然存在着选材及发展的各种隐患。

因此,对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大力度,在选材培养及运动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应突出优劣态势,抓住问题所在,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关键落到实处,才能做到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后备人才的优质输出。

1 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学校排球教练员的相关情况

目前,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学校排球教练员已实行岗位聘任制,对此能促进教练员培养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使各种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得到克服及避免。当前,无论是教练员、训练场馆设施学校教学、还是家长态度,都对于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此,对北京市6所体校的男子排球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员家长进行了统计与数据分析。

1.1对北京市6所体育运动学校男子排球教练员学历的调查

北京市各体校排球教练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占所调查总数的17%。本科学历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78%。大专学历的教练占总人数的5%。高学历的教练员教学科学性强,能够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达到更高。

1.2对北京市6所体育运动学校男子排球教练员教龄的调查

从执教到成为优秀教练,教练员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即适应准备期、适应发展期、创造提高期和稳定发展期,用时12~14年。北京市各体校现有的被调查的男排排球教练员中,10年以上教龄的达到了61%的比例。但调查发现,各体校排球教练员的学历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和有10年以上教龄的教练员所占百分比均较高。因此,在执教的过程中,教练员虽然学历高,但是因为教龄时间不长而缺乏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而高职称教练员虽经验丰富但是学历不高,普遍的知识存在老化、知识更新不及时等现状。这就使得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的训练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

1.3对北京市6所体育运动学校排球训练场馆设施的研究及分析

北京市6所青少年男子后备人才基地当中,设有排球室内训练场馆的单位有5所,占总场馆数的83%;室外排球场地1所,占总场馆数的17%。室内场馆有较好的训练环境,因此训练的时间和训练计划的实施能够得到保证,不过有些学校的室内场馆面积不够,存在较差的基础设施条件,再加上很少维护和修缮,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排球运动员的训练需求。另外,还有一些单位有室外场地但无室内场馆,这样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正常的训练时间和训练计划就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训练条件较差的存在于县、郊区等。影响运动员训练的一大因素就是场馆及相应设施的不完善和缺乏。

表1 北京市教练员选材方法

表2 北京市6所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年龄调查表

表3 京市6所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男子排球人才发展走向

2 北京市6所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年龄、选材、发展现状调查

2.1北京市6所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选材方法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选材时单纯依靠经验的教练员所占的比重相当高,并且传统校的选材依靠经验所占比例比普通学校的高,但是依赖测量指标所占的比重下降了。通过各级教练员长时间工

作实践总结出的经验选材,诚然能选出一些好苗子,但对主观判断过分的依赖,难免有些盲目和片面,也容易导致失误,这对竞技排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2北京市6所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男子后备人才年龄现状的调查

从表2统计数据可知,北京市后备人才年龄现阶段在10~18岁之间,有8岁的年龄差,男队员年龄集中在16~17岁,是总比重的45%,而10~12岁、13~15岁和18岁的运动员所占比重最多不超过20%,因此,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年龄发展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趋势,有次发展,人才断层现象容易产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幅下降的18岁的人数,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北京市高水平竞技排球运动员的选拔。教练员应把握运动员发育敏感器的黄金时间,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手段,迅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战术水平,为进一步向高水平阶段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3北京市6所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发展情况

据调查得知,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正在呈上升趋势发展,随着科技及技术水平的进步与提高,多数教练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以高效率的方式快速培养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专业型人才。而随着时间与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已结成一种固定走向。

当前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的发展基本呈现出(表3)的发展趋势,一小部分运动员有机会被专业机构选中,能够继续自己的专业,进行更系统、更专业、高科技的训练,继而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另一小部分运动员能够靠自己优异的专业成绩得到重点学校的青睐,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学校继续训练。进而导致了“强者会更强,弱者会更弱”的发展趋势。

3 结语

北京市青少年业余体校男子排球教练当中,本科学历的教练员所占比重占有2/3,所以,科学训练的训练模式正在逐步普及,以新的专业教学理念替换传统的技术学习,能够使运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接近高水平阶段;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练员的存在占大多数,经验丰富的教练对于训练队员更具有说服力,能够对运动员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运动员选材应该采取科学化的选材方法,才能保障新一代的人才发展能够跃跃欲试;不能坚持原始的原材方法,这样不仅容易导致选材失误,更容易造成人才的断层,导致排球运动的发展受到影响。北京市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大多数集中在16~17岁之间,逐渐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人才发展逐步局限化,很多的运动员不能有一个合理的出路,导致人才流失。对于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北京市各体育运动学校都进行统一教学模式,以科学教学的方式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进行加强与巩固,使运动员的身体与文化水平能够同步进行,以保证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孙正,黄志伟.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72.

[2]张凤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8(2):69-71.

[3]史青.浙江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科教导刊,2010(12):171-172.

[4]张国湘.长春市高中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张嫒.河南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08.

[6]徐忠鸣.浅析运动员科学选材[J].学园,2010(18):53-54.

[7]焦磊.黑龙江省青少年排球课余训练动机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

[8]赵成九.吉林省中学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①宫玉玺(1992—),男,汉,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b)-0189-02

猜你喜欢
后备选材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