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

2015-02-26 06:49谢洪泼陈林艳郑小珠郑婉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时点因性乳腺癌

谢洪泼 陈林艳 林 弟 郑小珠 郑婉婷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广东省湛江市 524001



临床护理路径在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

谢洪泼陈林艳林弟郑小珠郑婉婷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广东省湛江市52400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拟行化疗的癌因性疲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采用简易疲乏量表和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T1时点)和术后第1周期化疗结束时(T2时点)癌因性疲乏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T1时点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时点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

乳腺癌目前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需行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性治疗。而手术治疗可能影响女性患者的第二性征,并且放、化疗副作用较大,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绝大部分乳腺癌患者(70%~100%)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容易出现虚弱、兴趣减退和情绪低落等症状,即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1]。

CRF是由于癌症及其相关治疗(如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引起患者长期痛苦和紧张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性疲乏和部分功能障碍(如虚弱、不能集中注意力、活动无耐力和兴趣减少等)。目前,CRF的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心理疏导、运动干预以及家庭、社会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因此,系统化、科学化的护理干预在CRF的治疗中发挥重大的作用[2]。鉴于此,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临床专业特点,根据标准护理计划系统地、科学地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图并逐一实施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有效提高护理工作预见性和计划性等优点[3]。本文在乳腺癌术后患者CRF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纳入标准:(1)女性,年龄≥18岁,并能自行签署知情同意书;(2)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肿瘤临床分期为Ⅰ或Ⅱ期;(3)已经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拟行术后第1周期化疗;(4)化疗实施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和氟尿嘧啶(FEC)方案,3周重复为1个化疗周期,均需完成1个化疗周期;(5)卡氏功能量表(KPS)评分≥40分;(6)经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 BFI)评估均符合CRF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2)出现严重化疗药物毒性反应,不能完成研究者;(3)合并严重心、肺或肝肾功能等不全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肿瘤分期、受教育年限和婚姻状况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医嘱行乳腺癌术后化疗常规护理,包括体位、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患肢功能锻炼指导等。

1.2.2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培训,根据护理计划、乳腺癌患者术后及围化疗期临床需求,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其中临床护理路径表以住院时间为横轴,以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检查、药物治疗、有氧活动、心理护理及出院计划等干预措施为纵轴。(1)入院护理:首先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作息时间和陪护制度等一般情况;宣教乳腺癌CRF和术后化疗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化疗前评估(主要包括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2)术后体位、切口护理和引流管护理等;(3)指导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有氧活动,并根据术后恢复天数不同进行不同程度活动锻炼;(4)饮食干预:指导患者饮食合理搭配,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搭配相应的药膳饮食;(5)心理护理:利用交谈法主动和患者沟通,并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认识CRF;指导患者家属、朋友给予患者心理社会支持;采用语言引导结合音乐治疗缓解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6)休息和睡眠护理;(7)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饮食、休息、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等相关注意事项,并行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和评估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T1时点)、术后第1周期化疗结束时(T2时点)CRF状况和生活质量。其中采用BFI评价患者CRF程度,该量表应用10分制数字描记,0分表示无疲乏,1~3分表示轻度疲乏,4~6分表示中度疲乏,7~10分表示重度疲乏;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的5个功能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2结果

2.1CRF状况比较两组患者T1时点CRF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时点CRF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RF状况比较〔n(%)〕

注:T1表示入院时;T2表示术后第1周期化疗结束时;*表示校正值。

2.2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T1时点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时点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s,分)

注:T1表示入院时,T2表示术后第1周期化疗结束时;a表示T1时点与对照组比较,P>0.05;b表示T2时点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术后患者CRF具有发病快、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和不易缓解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已经成为评估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基于此,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应重视CRF的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表明,系统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乳腺癌患者CRF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5]。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不同疾病的临床路径特点所提出的一种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分别从疾病特点、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制定护理计划和流程图,可明显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从而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性与连续性。同时,临床护理路径可使责任护士明确护理目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6]。

本文中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采取了心理疏导、有氧运动、饮食干预和休息、睡眠干预等一系列整体化护理措施,术后第1周期化疗结束时患者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术后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CRF存在显著的临床效果。黄丽萍等[7]综述了乳腺癌患者CRF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心理因素、手术因素、放化疗因素、睡眠质量因素和家庭、社会支持因素等。而临床护理路径正是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并根据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需求,科学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流程图,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基本内涵。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先进的临床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CRF程度,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化疗耐受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田浪,曹晓翼,彭俊平.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生物学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1):41-44.

[2]张馨,崔晓薇,吴羡美,等.368例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7): 3344-3346.

[3]崔立敏.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现状与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1):134-135.

[4]姜萍岚,王曙红,蒋冬梅,等.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4):323-328.

[5]李亚玲,王耕,王明华,等.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35-338.

[6]吴清时,陈彩芹,陈红梅.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05,26(9):1306-1307.

[7]黄丽萍,熊邦琴,王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下旬),2013,10(27):74-76.

(本文通讯作者:陈林艳)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10-09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0-1374-02

猜你喜欢
时点因性乳腺癌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O2O模式下我国网约车企业收入确认的探析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论“前后”的时间义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