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影评

2015-02-26 10:47练书锋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3期
关键词:桑桑草房子光头

摘 要:本片根据曹文轩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主人公桑桑的视角追述了他亲历的一些动人感人的童年往事,刻画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真诚诗意地展现了当时背景下基层人们的真性情、真生活。一连串的悲剧,透露出真善美,可以说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非常真实和极具典型性,是当时真实生活的缩影。

在主人公桑桑的追述中,影片里的孩子大人所做的事情都明显带有那个时代和那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非常真实地让观众看过之后,也仿佛从他们几个孩子的角色里找到童年的自己。因为那种“真”,正是成人世界所太缺乏的,很多成人也只能在《草房子》这种电影中,才能回味一下那种“真”,寻找一下曾经的感动。

1 真实的故事引人深思

当然在叙事中,观众不仅感受到了真实的故事,也能在故事中有所思。如蒋老师和白雀的爱情,是不自由的,是步履维艰的,它让观众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爱情很大程度上依然被家庭环境等因素所左右;也反思当下,爱情是自由了,然而两个人在一起的感受却没那么质朴,没那么易满足,没那么纯粹了。而且透过百雀爸爸“一个教书先生,有什么好的?”和桑桑母亲让桑桑去赊糖和醋,以及演话剧时村民对桑校长“你是在耍我们吧?”的指责,虽然这些细节篇幅不大,但至少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还没有被大家太尊重。通过陆鹤因为是光头而被大家嘲弄,也反映出人们的世俗偏见,认为光头就是不好的,一个家长因为自己儿子要为演话剧而剃成光头就直接大呼小叫地找到学校;而当今社会,光头只是一种发型,并不会影响这个人的生活。

2 平淡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草房子,不仅是家庭学校房屋的具象所指,也是一种质朴、清贫的隐喻。叙述方式也自然真实,一连串故事都是在桑桑追忆的视角中,舒缓、自然、顺畅地展开,在制作上也没有使用什么特效,色调、镜头的运用也没有什么花样,好像一部纪录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们觉得它是平淡的、朴实的、没有距离的。

在这平淡的叙事中,人性的光辉却丝毫没有被冲淡。童年的玩火烧红薯,护送纸月回家,陆鹤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敢于置学校的名次于不顾,这些都反映了孩子的童真。始终不能忘记桑桑为了帮助在学校门口卖东西的杜小康,掏出了自己兜里的钱放在杜小康的桌子上,杜小康说那你得拿点东西,桑桑拣了一块糖,转身向学校走去,在把糖放进嘴里的那一刻,桑桑的泪就流出来了。看到这里,观众也会不禁为这两个孩子动情,在那个纯真的年代,一切都是发自内心最真的地方,桑桑的泪是真的,真的为杜小康担心、伤心,是真的为杜小康感到难过。影片最让人们感动的就是这种“真”美。

桑校长得知自己的儿子是为杜小康抄课本时并不是在责怪桑桑,反而说是好孩子,体现了桑校长的博爱之心。在麦垛上搂着对方,喂着吃甘蔗,一起看露天电影,应该在当时来讲是很美很浪漫的事了;桑校长背着桑桑四处求医,甚至为救儿子向别人下跪,以及后来用手去接儿子的尿,用儿子的尿来沐浴自己的脸,那一刻,没有人会羞涩,没有人会觉得好笑,留给观众的只有感动,因为那里面裹着父子之间深沉的无言的爱。

影片中的杜小康是一个勇于担当,有信念,有执着追求的人;虽然是“富二代”,但却有朴实的真性情,对朋友重义气,对父母孝顺听话,对学习坚持不懈,和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截然不同。在那一天早晨,杜小康发现鸭子下蛋的时候,他双手捧着那个热乎乎的身上还有鸭子绒毛的鸭蛋,那个画面定格在朝阳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神圣。对于杜小康来说,那不是简单的鸭蛋,那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希望,因为他父母答应过他,只要鸭子下蛋了,赚到钱了,他就可以再回去读书了。可是造化弄人,就是在希望刚刚燃起星星之火的时候,一场暴风雨却袭卷了一切,杜小康父亲的过世,让家庭的重担不得不落在杜小康的身上,他不得不为家的生存和温饱而舍弃自己的梦想,当梦想照进现实,不知不觉已淹没在残酷的现实中了。让人们也在反思,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渴望却褪色了不少。

电影的后半段里,纸月的外婆死了,蒋老师休假了,杜小康没有学上了,桑桑也得病了,校长憔悴了,热闹的草房子一时间变得安静而寂寥。就在大家迷茫混沌的时候,又有了些许转机,一个偶然的机会,桑桑父子遇到了一个老中医,老中医的一个方子让桑桑起死回生;就在抓药的时候,桑桑看见纸月被她爸爸给接走了,桑校长和其他人都不信,桑桑说了一句:小孩能看到的,可能大人已经看不到了。但不得不说,接走纸月的还真不一定就是她爸爸,影片前前后后对纸月的身世都是很神秘的,可以说,纸月这么一个善良有韧性的孩子,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3 尾声

影片的结束,空旷的校园里,桑桑再次回忆着大家都在的生活,仍然怀念着,在点油麻地小学老师和学生的名字,然而此时有些人的答到也只能是“余音绕梁”了。一切都已成为过往,成了回忆,记忆中永恒留下的是美丽如画的草房子,以及那纯美的爱情,纯真的友情,纯粹的父子情。这三种情的共同点就是“纯真”,这就是《草房子》感动人心的地方,这么纯的情,在当今社会,怕是很少有了,所以《草房子》总会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不禁泪流,唏嘘不止,净化被世俗污染过的心灵。

猜你喜欢
桑桑草房子光头
光头强开花店
剃成光头就不会有头皮屑?错!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草房子》第三章 白雀(七)
从《草房子》探讨儿童文学里“中国故事”的讲述
暴风雨前夕
爱着草房子
我家有个“光头强”
父亲的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