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微博上的媒介使用行为及其新闻伦理争议

2015-02-26 21:24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记者微博

何 平

(作者单位:延边广播电视台广播汉语频率)

记者在微博上的媒介使用行为及其新闻伦理争议

何 平

(作者单位:延边广播电视台广播汉语频率)

摘 要:本文对记者发微博时产生的新闻伦理争议做了三方面的阐述,就如何避免争议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媒体应制定全面、细化的工作手册,逐一落实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为网络新媒体发展扫清各种障碍。

关键词:记者;微博;新闻伦理争议

2009年8月,我国的新浪微博内测版正式启动,它是国内门户网站中率先提供微博服务的媒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微博技术的开创,微博已逐步发展成反映社会问题、设置公共议题的重要舆论平台,其影响力日益广。目前我国已逐步开通了综合门户网站、个人以及针对网络电子商务等各种形式的微博平台。

1 记者发微博时的身份混淆问题

记者作为一种职业身份,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媒体从业人员,即从事信息采集、处理,最后报道新闻的专业人员。但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职业身份只是他们日常的一部分,因此,在工作之余,记者也可以发布私人生活等方面的微博。在记者发布微博时,存在使用媒体的官方微博和个人微博两种情况。

然而作为被大众熟知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人们往往不会注意其微博的言论是否是私人观点,而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代表了官方的言论。因为公众有一种“角色位移”心理:记者代表官方媒体、了解更多消息,记者的言论一一定传递着某种官方态度。虽然,记者在个人微博上注明了“此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但由于其往往传达官方信息,公众很难认为记者在个人微博中发表的言论、抨击的社会现象与其职业无关,而仅仅认为代表着其个人价值观,与官方媒体不做任何联想。

2 记者微博传播信息时的新闻伦理争议

2.1 微博新闻真实性原则被违背

真实性是所有新闻发布者都应坚守的第一原则。真实性原则以及对此原则的坚守形成媒体的公信力。然而在微博时代,不论是记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可以通过微博畅所欲言,发布、传播见过的各种新鲜事,因而无法保证在传播过程中有恶意编造,或因一些客观因素而存在片面曲解的新闻。

另外,微博的网络技术特点决定其快速传播的特性,加上缺乏类似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微博成了谣言的温床。如2010年的“金庸被去世”网络事件就是最好的教训——由于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听信小道消息,不经求证,贸然发布了此条谣言由此导致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为此,中国新闻周刊官博不但要正式向广大民众道歉,周刊副总和责编也要引咎辞职,挽回其公信力。诸如此类事件在微博时有发生,不但警示着职业记者,也提醒我们每一位普通民众对微博新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应盲目跟从、附和。

2.2 舆论导向不客观、不全面

微博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传播新闻。正确的新闻传播是对公众舆论的集成、指导。先对新闻传播内容和观点进行选择、剔除,最后客观、公允、全面地评论新闻事实,正确引导公众主流舆论。特别是在新闻传播的舆论热点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全面、理性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强加个人情绪夸张、煽动性报道评论。在发布微博时,记者往往会优先发布符合自身价值趋向或喜好的新闻。而这些行为与新闻行业要求新闻工作者持中立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客观报道事实。

2.3 侵权问题

新闻伦理的底线范畴是不侵犯个人、机构等的合法权益。微博新闻中的侵权现象,主要涉及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以及新闻版权等。

记者在使用私人微博发布言论时,公众往往会忽视记者职业之外的个人身份,盲目跟从、附和、转发记者随性言论,从而可导致大量网民广泛转发,甚至添油加醋,故意扭曲言论等。网络的自由性、虚拟性、匿名性,导致部分微博用户认为恶意造谣、无端中伤他人等行为不必负法律责任,将微博视为任意宣泄和随意谩骂之地,导致无依据的负面传言泛滥。

此外,数字化传播中文本的复制轻而易举,同样的新闻信息一再被转载是常见现象。若是转载新闻信息时未说明来源,或版权所有者禁止未经授权的转载,则构成了对版权的侵犯。

3 结语

在微博时代,记者普遍采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潮流。事实上,这种新媒体的运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便利,包括新闻发布者和新闻接收人员。不仅拓宽了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也彰显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存在形式。总的来说,微博新闻的广泛运用对新闻媒体机构、记者以及社会公众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纪莉,张盼.论记者在微博上的媒介使用行为及其新闻伦理争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

[2]曹爱民.记者微博面临的困惑与问责原则[J].青年记者,2013(6).

[3]马骎.游走在自由与责任的边缘——自媒体时代记者微博之惑[J].青年记者,2014(12).

[4]刘海龙.新闻工作者微博应用的困境及其根源[J].新闻记者,2012(9).

[5]吴世文,石义彬.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实践的困境及取向——从“陈永洲事件”谈起[J].当代传播,2014(3).

猜你喜欢
记者微博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博的有效运用思考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