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研究

2015-02-26 21:24温晓明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新闻传播发展策略

温晓明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研究

温晓明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观,都已随着国家对内对外的政策和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并逐渐被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认可。对中国原有的误解和偏见逐渐消除,形成了有利的舆论环境,而这种转变过程中,我国也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新闻传播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闻传播;发展策略;公共外交

1 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的实质及作用

公共外交早已成为国外主要的外交手段,用于长时间的软实力竞争,从而弥补硬实力发展战略的不足之处,塔夫兹大学在1965年第一次提出公共外交概念。根据官方的规范定义,公共外交主要是指政府通过交流项目,利用媒体传播手段,对其他国家的舆论情况进行了解和影响,从而提升国家的公众形象及影响力,并减少其他国家和民众的错误观念,能够更有效地增加国家利益。学术界和外交界也对公共外交的定义进行日常沟通职能和战略沟通职能的解说,但总体来说公共外交仍是以政府为重要行为主体,将他国民众作为行为对象,通过交流、沟通和宣传,达到树立国家正面形象的目的。在国家战略制定方面,公共外交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对传统外交起到显著的增效作用,开展公共外交加强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力,能够散播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思维理念,并创造更多与国际社会对话的机会。我国对公共外交思想并没有具体表述,但已经具有较长时间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国际交流、传播活动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并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公共外交体系。

2 目前中国新闻传播的公共外交策略面临的挑战

2.1 国外缺乏对中国的认识

自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已经逐渐走到了国际社会的中心地位,新闻传播也从对外宣传转变成公共外交思想,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维护中国国际形象的任务也将更为艰巨,因此,新闻传播公共外交策略面临的挑战也将增多。当前,国外民众对中国形象产生的错误认知,主要是来自于缺乏对中国的认识,由于其他国家的报道倾向和转载选择的问题,往往会造成我国信息对外传播的缺失,忽视了新闻传播向国外民众主动介绍的方法。国外民众主要分为本土受众和华裔受众,本土受众由于受到语言和思维方式的障碍,无法通过多渠道获得传播内容,一般情况只能通过本国的主流媒体接触中国信息,除非有强烈的需求和动机,才会主动接触中国媒体。而对中国信息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方面,本土受众分为较多层次,对敏感话题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信息具有较低的信任度。而华裔受众则没有了语言和思维方式的障碍,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传播内容,信息来源方式更为直接,因此信息的准确程度也更高。

2.2 制度和观念差异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造成了价值观差异较大,并且建国时期我国对外传播主要是进行灌输性的单向宣传,这种宣传方法具有过于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无法实现足够的传播效果,也无法正确树立国家形象。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不断对报道方式进行改进,但仍有存在冷战思维的西方国家有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从而对中国形象进行扭曲。通过对国外媒体的内容转载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政治方面的报道,较少进行直接引用,而是在提取素材后,进行重新解读和包装,并且引用报道以文化和社会生活为主,对国内媒体的信任程度较低。

3 新闻传播中公共外交策略的构建

3.1 构建立体化宣传机制

提升信息选择的或然率,需要通过降低分母值预期的困难来实现,也就是降低受众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从而让信息得到更好的传播,因此,新闻传播工作应当让民众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获悉新闻发布平台。我国网络宣传工作发展时间较短,网络发布平台的建立并不十分完善,在网民中的知晓程度较低。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应当打好群众基础,加强网络平台人气,才能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通过运用科学的宣传策略,来提升网络平台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宣传效应。网络新闻编辑可以通过设置醒目页面标示、借助传统媒体、链接人气网站和论坛等方式,扩充网络新闻的宣传渠道。

3.2 制定与时俱进的公共外交传播机制

中国公共外交传播机制的制定与西方国家不同,重点在于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才能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我国新闻媒体应当着力塑造诚实、负责、守信的大国形象,根据这一战略目标进行沟通,从而调整新闻传播的时机、形式和内容,与国家整体战略相配合,打破传统宣传模式的影响,树立新型观念,加强文化、风物、生活等题材的比重,宣传更容易让民众接受的信息内容,从而引发对中国的关注,逐渐修正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重视播出地区民众的心理特点、语言方式和思维模式,将受众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以受众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才能有效加强新闻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谈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J].当代传播,2010(4).

[2]叶皓.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J].现代传播,2012(6).

作者简介:温晓明(1984-),男,河南永城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新闻传播发展策略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