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娱乐化成因及其影响

2015-02-26 21:24李龙丹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趋势影响

李龙丹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的娱乐化成因及其影响

李龙丹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当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愈加丰厚,对精神层面的渴望也愈加明显,单一刻板的新闻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此时的新闻娱乐化趋势成为必然。大量的娱乐报道、娱乐栏目应运而生,为人们带来轻松的精神生活环境,新闻报道也开始呈现出一定的娱乐化趋势。新闻娱乐化的逐渐“无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趋势;影响

1 何为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中出现明星名人花边私事,故事带有趣味性、煽情性或刺激性等;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进行改变,突出描写时政、经济、法律、国际等严肃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使严肃新闻看起来更具趣味性和戏剧性。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1]。

2 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把人的行为分为工作与游戏两种,进而把传播也分为工作性传播和游戏性传播。他从中提出了“游戏说”,视大众传播媒介为娱乐或玩具。参与媒介是为了在游戏中感受轻松愉快的氛围,因此媒介中出现低级趣味的暴力、色情都被认为是正常的。

2.1 受众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成为许多媒体的追求。对新闻媒体而言,受众不仅是其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主导者。人们的精神需求亟待充实,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更需要在轻松、愉快、接地气的氛围中获取信息。新闻媒体根据观众的需求调整定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同样,报纸的民生版块更受热捧。近年来对名人明星的私生活炒作越发激烈,也正是对名人私事的消费娱乐了老百姓。

2.2 媒体的利益

获得广告商大力赞助的电视节目拥有更优渥的资源素材,得到更专业的硬件配套,而包装精良的节目则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广而告之的目的也高度达成。髙收视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是否投资媒体的衡量尺度。稳坐娱乐一哥之位的湖南卫视对旗下诸多节目统一定位,原本严肃生硬的新闻节目也变得生动活泼,除了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更着眼于民生民情乃至网络热火的新兴娱乐事件。湖南卫视用娱乐影响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用高收视率吸引了大批大牌广告商,再用高投入的精良节目回报了观众。

2.3 国际媒体理念的撞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向强调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60分钟时事杂志》作为美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常青树,在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中极具代表性。艾美奖的评委们认为,《60分钟时事杂志》“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虽然这样的老牌节目还没有将内容娱乐化,但也照顾到了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新闻节目对新闻内容及播报方式的探讨逐渐多样化。

3 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3.1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十分有力,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众舆论总偏好含有暴力、犯罪以及黄色信息的新闻,为了引起关注,新闻事件也开始用上“很黄很暴力”的标题,内容也开始包含边缘化信息。娱乐化的新闻会影响媒体的准确导向,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新闻的娱乐化虽然切合了众多受众的需求,但如果过量过度,也是对受众的一种误导。长期接触这类新闻,会使受众丧失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也会使受众品位降低,反而造成精神上的迷茫。

3.2 对新闻媒体的冲击

如央视曝光东莞事件后数小时内,网络对新闻的关注热度登上顶峰。全国多家媒体加入这一热点舆情,除了对新闻事件的单纯复述,电视媒体对观众关注的敏感话题进行挖掘,网络媒体则跟随网民起哄“东莞挺住”。新闻媒体如果追随不良的娱乐报道,成为意见领袖和网络民粹的尾巴,将会加剧舆论的认知混乱。新闻娱乐化极易导致新闻媒体队伍职业素养的消退和专业素质的下滑。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发达,媒体从业者都应当保有社会公德心,谨记新闻人身上的重任,在新闻报道中恪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猜你喜欢
趋势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去编”大趋势
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