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党报如何破解舆论监督难的问题

2015-02-26 21:24李延军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市级新闻媒体

李延军

(作者单位:陕西铜川日报社)

市级党报如何破解舆论监督难的问题

李延军

(作者单位:陕西铜川日报社)

摘 要:地方党报特别是市级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空间越来越小,致使市级党报舆论监督的路子越走越窄。本文针对市级党报在进行舆论监督时的难点,及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困难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立足工作实际,对提高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市党报;舆论监督;途径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给予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市级新闻媒体生存的社会责任和土壤。近年来,随着都市类报刊“靠监督打天下”和省级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突破,地方市级党报和新闻媒体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空间受到压缩,市级党报监督的路子越走越窄。监督难这一问题已成为市级党报急需突破的重要方面。

1 市级党报进行舆论监督的难点

市级新闻媒体、市级党报在进行舆论监督中难在哪里?困在那里?出路在哪里?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其中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而起决定性的却是内因。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报自身顾忌太多,既想监督党委、政府,又怕得罪党委、政府,思想不够开放,误认为新闻监督就是“揭短亮丑”,害怕引起地方领导和实权部门的不满;二是一些记者只愿栽花,不愿栽刺,更怕费事。加之一些记者平时不注意学习,对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常识缺乏了解,采写重大舆论监督类稿件时漏洞明显,被人抓住了把柄,给所在媒体造成名誉损失,致使报社领导和其他记者在进行新闻监督时存在很多顾忌。

造成市级党报、新闻媒体监督难的外部因素也有以下几点:一是法制政府建设制度不健全,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些部门和地方单位领导为了维护自己小集团的既得利益、个人利益和局部私利,在工作和行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搞小团体、小山头、小地方保护主义等,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小集团利益思考,使这些地方利益成为躲避和对抗党报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社会力量。还有一些被批评监督单位阳奉阴违,出具虚假证明、包庇和纵容有问题的单位和领导,在问题被曝光后,有的托人情、找关系,有的利用上级对党报、新闻媒体进行施压,有的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维护自己的政绩,捂住盖住问题保面子;二是新闻舆论监督缺少法律的支持和道义的支撑。尽管大家都知道党报和新闻媒体的新闻监督是一项重要职责,可是在目前的法制大环境下,在现行法律基础上,缺乏直接对舆论监督的法律支持,纵观近年来的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如果当成被告,几乎任何一个对新闻媒体报道不满的当事人,都可以将新闻媒体或党报记者送上被告席,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被动、造成新闻从业人员的担心受惊。而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市级党报更好发挥新闻监督作用的一个大问题。

2 市级党报进行舆论监督的优势

作为市级党报,在新闻监督方面还是有诸多优势可言。市级党报等新闻媒体的受众面相对稳定,地方新闻大多受到当地党委、政府一把手的重视,与相关县区、部门以及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事业单位都有一定的联系。要搞新闻监督,虽然不像中央、省级的媒体那样得心应手,但在特定区域内,消息来源准确、快捷,比省级党报和都市类报纸更清楚事实真相,监督起来更有效果;再者,地方记者熟悉当地的地形特征、人事以及单位的具体情况,采访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更易深入到新闻事件的核心,还原新闻的本来面目,使监督更为准确有力。所以,作为市级党报和当地的媒体记者,用好舆论监督这个武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3 市级党报进行舆论监督的体会

市级新闻媒体、党报如何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克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搞好地方新闻舆论监督,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充分发挥好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

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区县及各部门,尤其是被舆论监督的有关单位的一把手,应切实树立对舆论监督的正确认识,从正能量上看待和认识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不要寻找各种借口给舆论监督制造种种障碍,致使市级党报难以进行舆论监督。另一方面,报社领导也要为批评报道撑腰,维护记者的采访权,为记者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当好后台,确保记者在新闻舆论监督时和进行批评报道时不受伤害。大家要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支持市级党报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为地方政府创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为新闻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3.2 要着力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和陕西省委文件精神要求,结合铜川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关规定,提出了相应的贯彻意见和办法,建立并完善了新闻宣传

管理、新闻发布会、企业诚信通报等多项规章制度,并对改进党委、政府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加强典型宣传、改进重点工作报道、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及改进舆论监督等进行明确规范。各新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也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工作制度,对新闻舆论监督宣传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制度建设,使新闻舆论监督、引导的重心和方向与中央、省市委的要求保持一致。

同时,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准确把握热点敏感问题,突出新闻舆论引导时效做了要求。在当前媒体高度发达、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如果对热点敏感问题,特别是牵扯到民生问题时,一时的掩盖和回避是极不明智的。如何迅速应对一个时期的倾向性问题和突发事件,是检验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最佳标杆,因此,实现新闻舆论引导的实效性,就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功能,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抢占先机,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的事实更是新闻舆论监督的生命。批评报道既要采访反映问题的人和有关部门,还一定要采访被批评者,这样就能客观地叙述看到和调查到事实真相,让受众自己去判断是非曲折,绝不能把新闻舆论监督当成“包打天下”的武器,一厢情愿地进行舆论监督。

3.3 要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论述

要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论述,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要求媒体从业人员既要政治强、还需业务精,既要纪录严、还要作风正,要努力了解国情、省情和市情,紧紧把握党委政府的目标方向,时刻加强大局意识。同时,新闻工作者又要学好法律,时刻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用法,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还有一点很重要,要时刻牢记陈毅同志的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伸手难逃脱!这就要求进行舆论监督的记者要有一身正气,真理在握,严格纪律,作风端正,勤于学习,模范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肖丹.如何提高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的有效性[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5).

[2]刘晓敏.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地市报人,2013(4).

[3]钱月婷.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的四个原则[J].新闻世界,2009(11).

[4]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宪政“第四权力”[D].武汉:武汉大学,2004.

作者简介:李延军,男,铜川日报编辑,记者,本科。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市级新闻媒体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