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节约报道”的三个关键点

2015-02-26 21:24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政府主导

吴 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广播电视台)

改进“节约报道”的三个关键点

吴 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广播电视台)

摘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节约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节约型社会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本文从政府主导、普通民众参与以及大众传媒自身三个点来分析当前改进节约型社会的报道。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政府主导;民众参与;节约报道

在我国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大众传媒所肩负的责任较为重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一再强调,要推进生态文明落实,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充分说明了最高领导人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传媒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强化报道,推进节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形势下,要改进报道,需要抓好三个关键点:即地方政府及相关事业与企业、普通民众和传媒自身。

1 改进“节约报道”需地方政府主导

在当今社会,政府总揽全局并依靠行政力量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要带头,这应该毫无疑问。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不愿主动开展节约工作的现象。这也正是传媒在有关报道中不能使地方政府起到示范效应的主要症结,这里具体就几个方面作分析。

首先是来自地方政府自身的障碍。建设节约型社会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号召的重要内容。但是现行的一些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与之存在冲突。一些政府官员遏制不住创造政绩的冲动,追求形象工程,或热衷铺摊子、上项目。这些项目耗资巨大,占地过多,会带来土地、能源、原材料的大量消耗,这就存在着很大的浪费。

其次来自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引发的事业、企业浪费问题。许多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和企业,由于对其过分放权而监管不力,造成浪费现象严重。对此传媒很少及时有效地跟进监督。比如近年来不少地方蔓延的基建热,就是一个突出的浪费现象。而此类耗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大工程明显的超前发展,造成资产闲置和能源资源浪费,传媒却常常对此视而不见。不仅事业单位存在巨大浪费,一些企业也暗藏惊人挥霍。如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煤炭资源被普遍丢弃和浪费,将条件不好的煤层过度开采。结果一座设计服务50年寿命的矿井,仅仅20多年就要报废关井。而传媒对此有责任加以批评揭露,以促使企业按科学标准从事生产经营。

再次是地方政府日常行为失范带来的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应做好带头作用,然而由于其权力和地位,社会尤其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不易落到实处。构建节约型政府要求每一位公务员有责任有义务从小事做起,并时时节约,处处节约而不影响工作效能。比如自觉节约用纸,循环利用;自觉控制空调使用(26度空调行动);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细微的方面。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对这些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约束和规定,而这种节约意识主要依靠个人的自觉和道德自我约束,因而是十分微弱和稀少的。

2 改进“节约报道”需普通民众参与

建设节约型社会,地方政府是主导,但同时需要社会大众的认同和配合,否则这一利在千秋的事业就会流于空谈。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中奢侈浪费之风十分普遍,勤俭节约成为一些人嘲笑的对象。虽然大众传媒已开始进行各种节约的宣传报道,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影响仍非常有限。这就出现了上边喊节约,下边照浪费的“两张皮”现象。社会中追求奢华排场、挥霍性消费的现象随处可见。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的奢侈消费正呈迅猛增长态势,目前已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3%,荣登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宝座。至于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丑行在一些富人大款中已不鲜见,它加剧了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失衡,容易引诱社会滑向攀比型的畸形消费。因此可能造成社会中弥漫着一股挥霍浪费之风,令传媒的有关节约报道处于颇为尴尬的境地。其实这一不良之风的形成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可是它却轻易击溃了我们民族传统中几千年形成的节俭美德。古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也说明了传媒需要花费极大的气力,付出艰巨的努力,才有可能扭转人们的消费误区,回到正常节约之路上来。

3 改进“节约报道”需媒体自身努力

宣传节约,呼吁节约,传媒责无旁贷。问题是传媒不应把自己排除在外,以为事不关已,而不省察自身,因而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构成了无形的障碍,影响了传播效果。在此有两个问题需要传媒正确认识并加以矫正。一是某些传媒以往成为过度消费以至浪费的始作俑者。回顾改革开放后的历程就可以看到某些传媒在鼓动人们大力消费方面的“功绩”。比如“万元户”报道、轿车进家庭的渲染等。刚刚解决温饱的大众在传媒的持续诱导下,欲望开始扩张,开始追逐舒适、享乐式消费。除此之外,传媒还利用自身的独有资源刊播广告,通过炫富广告来瓦解人们的传统消费意识。铺天盖地的广告把各种各样的商品强加于人们,精美动人的广告把人内心深处的享受欲、占有欲充分调动起来,迫使他们去购买、去消费,而这些消费早已超出了人的合理需要,成为失去理智的疯狂的占有与浪费,以至于有人说,在这个社会中,浪费或消费已变成一种日常义务。二是传媒的扩张增容。当今时代,传媒规模扩张已成普遍之势,有人惊叹“厚报时代”来临也不无道理,如有的报纸日出30多版、甚至40版,都蔚为大观;许多电视台由一个频道裂变为二,再变为四,以至十几个频道。传媒外在数量的膨胀尚无停止的势头,自然是出于竞争,抢占市场的需要,但是“敬惜字纸”的观念,珍惜资源的意识是否淡化消失了呢?目前,世界报纸发行100强中,

有20家在中国。而大量报纸发行之后,去向也值得关注,大部分被看过即扔,或进了废品收购站,或成了垃圾被焚烧。对此,许多传媒不是不知晓,而是佯装不见,视若无睹。还有些电视台,重复上马模仿跟风别人的栏目,办成了“鸡肋”,又不肯撤换,白白糟蹋了资源。

以上提到了传媒在节约型社会报道中面临的三个关键点。这三个关键点对传媒而言都是难点、焦点。不解决这些难点、焦点,很难相信传媒对此真正有所作为,取得实效。节约型社会离不开传媒的参与,因为这需要它及时反映社会事实,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唤醒大众的理性认识,从而矫正社会行为、观念误区,为推动这项迫在眉睫的千秋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

4 改进“节约型报道”三点建议

至于改进有关报道,有关人士也从科学认识当今宏观形势及具体报道方式上作了有益探索。问题在于,传媒已经作了一定的努力,已经以典型引路和负面曝光形式作了批量报道,为何收效不大呢?这里还是因为没找准要害,而要害就是如前所述的三个关键点。

首先,对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节约环节改进。传媒需要政府的支持,取得政府的理解,帮助政府发现工作中的“不节约”,指出缺点,纠正错误,改进工作。这当然依靠传媒管理者的勇气和坚韧,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帮忙而不添乱,揭示而不攻击,围绕大局开展监督工作,坚持原则不松懈。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采用“蹲点”的办法,派记者到个别政府机关、一些事业单位一起生活和工作,亲身体验和观察问题,发现亮点。

其次,对于社会大众,传媒需要以高于普通人的视野引导他们合理消费,矫正误区,树立节约意识,并转化为具体行动。这需要长期不懈的教育、劝服工作。同时,通过有关案例向人们发出消费警示也是必要的,因为过度的、奢侈的消费不一定都有益于个人健康和家庭福利。面对大众,传媒不宜空洞说教,而需要采用有效的形式施加影响,比如开设专栏和频道,欢迎社会各界参与,针对家庭节约小窍门让人们献计献策,针对社会铺张浪费如何治理,针对不合理消费怎样约束等。当然,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实,传媒应善于“用事实说话”,以有形事实表达无形意见,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实施节约行动。

最后涉及传媒自身。这需要传媒时刻警醒自己,树立榜样,当好表率。传媒既要关注市场竞争,开发自身资源,又应适可而止,使数量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传媒没有理由要求别人节约,而把自己排除在外。

5 总结

改进节约型社会报道,对于传媒来说,并非易事,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攻克难关,真正营造一个“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心理氛围,使社会组织和个人从“要我节约”转变为“我要节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军.节能报道的时代背景与误区规避[J].中国记者,2005(8).

[2]宋鹏霞.从战略高度把握节约型社会报道[J].中国记者,2005(8).

[3]蒋剑翔.建节约型社会:镜头不应避开领导[J].学习月刊,2005(10).

猜你喜欢
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破解高职校企合作困境的政策性策略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政府主导模式的思考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重点行业创新
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品牌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主导性分析
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
国际行业减排规则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有序用电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