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

2015-02-26 21:24刘昌渝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

刘昌渝

(作者单位: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

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

刘昌渝

(作者单位: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

摘 要: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存在的主观性是其创作的哲学问题,这个主观性与创作纪录片的过程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这种主观性也呈现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最终效果。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主观性是通过纪录实现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一种纪实手法。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探讨纪录片创作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主观性选择

电视纪录片是通过真实的纪录方式消除虚构和不真实的因素,来完成电影或电视剧的一种节目类型。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所具有的纪录本身的内在含义是回归到人的真实,对创作空间进行无限制的主观性的创作。本文主要围绕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1 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和主体内容的挖掘

对电视纪录片进行创作,必须对纪录片的题材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对所要进行记录的内容有一个认识问题的深度。纪录片的创作是艺术的选择,只有对所要记录的事物内容有了正确的本质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完成对纪录片结构能力的选择。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和外围世界发生的人与事,凭借自己的主观选择和判断,对这些人与事中具有特殊特别性和意义非凡性的进行挑选和判断,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确立创作纪录片的题材。因此,在创作纪录片的整个过程中,离不开创作者对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的意识定位,并善于对生活和社会进行关注,并以寻求真实、客观的态度对真实的生活和社会进行纪录。对纪录片进行真实客观记录的主体是人,也就是在纪录创作中包含了编导和摄像,有人的纪录工作,就会带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也就决定了对拍摄内容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

2 拍摄电视纪录片对拍摄手法的主观性选择

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人对于创作一个真正的纪录片是需要时间周期才能完成,但对于日播栏目的纪录片创作,允许的时间周期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在创作纪录片时,如果单纯因为了时间周期的长度进行单一的拍摄纪录,则失去了拍摄纪录片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意味着纯粹等待自然结果的拍摄方式并不能有效保证节目创作的质量和价值。但除此之外,如果仅仅注重拍摄纪录片本身的方式,也缺乏记录真实生活和人物的意义。在进行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要认识到通过纪录人物、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与众不同让观众能够有目的性地解读和认识,感悟到纪录片带来的背后生命本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拍摄过程中,要依照拍摄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对纪录的对象进行差异性调整,这要求纪录片拍摄的编导对拍摄手法具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只有这样才能把真实生活表现出来,并在主观选择性的基础上使拍摄对象的生活空间有象征性和目的性的呈现和归宿,从而使某一生命个体或文化现象在某一方水土上接近生命本质和文化核心的生活,从而为观众呈现最大限度的生活真实化的纪录。

3 实现纪录片创作的主观与客观的融合统一

在创作纪录片时,长镜头的运用,是对纪录片客观事实进行呈现的最好方式。纪录片的创作和拍摄的本质是纪实性,所以在拍摄手法上主要运用了纪实主义。拍摄中的长镜头,是一种画面语言,更好地对画面情境进行完美呈现,并能为观众带来一种生活的亲切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结合拍摄对象的行为、语言和发生的事件形成一定的环境背景,从而客观切实地反映和展示人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在拍摄过程中的人物、事件的瞬息万变,并通过调动镜头来实现创作灵感思维瞬间的变化,更好地实现拍摄真实元素的融合和统一。因此,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对现场拍摄镜头的选择、角度的选取、内容的取舍以及环境运动的变化都是需要主观性

选择的构建才能完成纪录片的创作。

4 纪录片编导对编辑方式的主观性选择

当纪录片的拍摄创作在对拍摄素材和拍摄手法的完成之后,则需要进行后期制作编辑工作。这部分工作相对前面的拍摄过程是属于静态工作,主要是对编导思维深刻度进行考验和打磨,这其中对主观选择性将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在对纪录片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主要以某一个主题思想为导火索贯穿整个纪录片内容拍摄的牵引,但在实际编导进行剪辑编辑过程中,有可能通过拍摄内容重新确立新的纪录主题,因为在实际的拍摄纪录片中有可能存在拍摄的过程与实际确立的纪录主题要素有一定的偏离,这就需要编导在后期进行编辑制作时重新对纪录片进行思路的整理和主题的确立。

5 结语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从社会、生活和人中来,并表达了时代和社会、人们的所思所想,作为纪录片的创作者,要抛开世俗和浮躁,打破一己之见,进行纪录片主观性选择,深入到拍摄纪录片主体的本质,并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步伐和需要,以及人们心理变化的过程,在纪录片中注入更多与人们生活、人生、思想最贴近的价值观和思想深度,并抓住创作纪录片的主观性选择,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深刻把握和解读,为观众呈现有共鸣、有深度的纪录片。

参考文献:

[1]刘洁,梁振红,韩柳洁.纪录片的虚构:与纪实一起抵达“深度真实”[J].中国电视(纪录),2010(9).

[2]黄显容,李勤.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J].现代传播,2009(4).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中国电视纪录片原型叙事中的奇石符号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