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感故事类节目的收视业绩分析其策划之道——以贵州卫视原《人生》栏目为例解读策划

2015-02-26 21:24吴寿锋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编导卫视选题

吴寿锋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

从情感故事类节目的收视业绩分析其策划之道
——以贵州卫视原《人生》栏目为例解读策划

吴寿锋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严重威胁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今天,“策划制胜”的理念早已成为传媒界的生存之道。一档好的电视节目与其说是做出来的,不如说是策划出来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主题鲜明地凸显在每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里。几年前,江苏卫视的《人间》、贵州卫视的《人生》、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等一拨情感故事类节目曾经在全国卫视掀起一阵收视波澜,一炮走红。有的节目在同时段还刷新了收视破1的记录,成功夺取了收视冠军的宝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卫视,多年来日收视率一直徘徊在全国33家卫视的12~14位,然而在2009~2010年间,因为有《人生》栏目的收视拉动,该频道取得了年日收视平均排第8位的好成绩,比两年前上升了4~6位。所以本文以贵州卫视原《人生》栏目为例,解读其策划之道。

1 情感故事节目需要好选题才能成就好策划

1.1 选题决定节目成败

在某些大型专题节目中,节目组会侧重于策划一些紧靠主旋律或歌功颂德、传递正能量的主题报道。在实施采编过程中,集中运用航拍、记者出镜、画面的虚实唯美等现代电视的表现手段,以在业界达到一定的影响力去赢取观众的眼球。从某些层面讲,这一类型的节目更多是迎合宣传的需要,也会发挥一定的宣传作用,但因为受题材内容的限制,节目本身不会有太高的收视表现。而《人生》栏目编导根据节目的定位,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在选题上大胆着眼于有情感故事纠纷、有矛盾冲突得不到化解的普通人身上,在小题材上做起了大文章。

坚持“三贴近”“接地气”一直是《人生》节目组固守的首要原则。节目编导对每期选题都会精耕细作。在确定选题之前,编导还根据所掌握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事先做好节目的收视率评估,若收视不好,就立马舍弃,只做有收视率的电视节目。题材选好了,意味着你的节目就成功了一半,若选题是100分,就算在采访过程中出现疏漏,最终也能达到70分;若选题只有70分,要想做满70分需费九牛二虎之力不可。

选题的成败往往决定着节目的成败。如《电影“达人”老石》的选题,因为人物过于年迈,表达也一般,不符合大众的收视需求,节目播出收视只有第6位,很不理想。而像《谁偷走了我的女儿》,讲述的是80后、90后的情感纠纷,当事人也因年轻、有表达张力,节目播出后就达到了同时段排第3位的收视。

1.2 在平凡人中寻找不平凡的故事

在人物类情感故事节目的选题中,平凡人的生活中往往会蕴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好故事,其播出效果,“高大上”人物是无法比拟的。普通人物有着真实的情感经历,容易即物起兴表达内心独白。如《找爱的女人》节目当事人谢支香,因为和丈夫结婚7年未育而离婚,为了满足自己做一回母亲的心愿,离婚半年后,哪怕承受前夫家人抛弃和唾骂的压力,但她依然前往千里之外的福建省南安市,寻找前夫失踪多年的儿子。她这种超越常规思维的行动,让人非常难以置信,最终她坚持做到了。寻子经历阻碍重重,犹如在大海里捞针,但在栏目编导的帮助下,她终于在南安一个小村落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孩子。当确认孩子身份的那一刹那,她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被一触即发,以泪洗面,敞开心扉,倾诉衷肠。在只有短短几分钟的见面时间里,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要认这个孩子做她的干儿子,并承诺供他读书,临走时把身上仅有的400块钱塞给了孩子。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出现在这个普普通通女人的身上,她传达的是一种母爱,满足当母亲的心愿。这个选题不仅是倡导真、善、美的好故事,还为栏目取得了同时段收视第2位的成绩。

1.3 人物形象关乎收视业绩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被实践者普遍认同。电视是门艺术,能在电视节目里出现的人物是有讲究的,如果形象过于丑陋、表达能力欠缺等,就不能作为电视节目的主角和配角。如《找爱的女人》节目的女主角谢支香,形象气质俱佳,表达能力强,间接促成了节目的高收视。编导在接触这个选题时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判断能力,除了有好故事外,当事人的年龄、形象、表述能力将决定着节目收视的成败。

2 情感故事节目在策划中需要发挥创新思维,坚持原创

受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其核心也基本围绕在一个“新”字上,包括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节目内容、新的艺术风格等。如今,我们在五彩缤纷的电视屏幕上,已经很难找到带有开先河性质的原创型节目了,似乎所有的创作空白都已经被人们涂上了各式各样的色彩。所以,要想达到创新的目的,就必须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突破。

如《人生》栏目的一期《为“妻”

征婚》节目中,编导是在一家网站里发现了一则“为‘妻’征婚”的帖子,而发帖者却是一位与妻子离婚一年多的男人。题材很离奇,也颇具趣味性。经过了解,该男子叫蔡华,因为得了尿毒症,无法给予妻子幸福生活,所以希望妻子能重新嫁人,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两人已经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妻子李伯芬就是不愿意离开这个家庭,所以蔡华在网上发帖为妻子重新找个男人给嫁了。

为创新地策划好这个题材,编导以李伯芬回家被拒为切入点,用倒叙的手法叙述故事的原委,不仅鲜活,而且有视觉的冲击力。在采访过程中,编导还帮助蔡华制作了一块征婚启事的广告牌,他还将这就块醒目的广告牌带到了繁华的街道上进行征婚,扩大宣传力度。

在进行节目策划中,增加这样一些道具及场景的安排,在视频的展现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印证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理论,突出策划的原创性。

3 情感故事节目策划效果应兼顾受众的需求及收视取向

我国的各类电视节目中,有很多新节目往往是以“老面孔”与观众见面,失去了新鲜感,本来应该是很有特点的节目也因为“面孔”相似而变得平淡苍白。而像《人生》这样的情感故事类节目,是将一个时代青年男女遭遇到的情感纠纷、家庭矛盾、人生经历的坎坷等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题材的定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节目的制作上,采编人员也力争为每起情感事件寻找节目出口,给予当事人专业的心理疗伤,化解了沉积多年的矛盾,创造性地圆满一个人生故事。给观众留下了“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的思考。

3.1 讲真实的故事,还原当事人的情感需求

在百花齐放的电视节目中,“阳春白雪”“小桥流水”各有其妙。电视工作者要想策划并制作出让观众满意的节目来,就必须认真分析、努力满足观众不同的收视需求,多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换位思考”的方法特别有利于同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使观众在收看节目时,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人生》栏目在采编过程中,一直坚持贯彻新闻人、新闻事的采编原则,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在节目《找爱的女人》中,谢支香不仅向观众讲述她的真实故事,而且用实际行动证明她的真实情感。从她远赴千里之外的福建南安见到孩子那一瞬间的表现,到离别时把身上仅有的400块钱塞给了孩子的行为看,她的情感是真实的,是无可非议的。

3.2 让悬念和细节贯穿节目始终,成为收视率的增长极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类《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公益类节目《等着我》等,在不断刷新收视新高。这些节目之所以能在全国亿万观众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并能被一如既往地关注、热爱,除了在节目中敢于揭露问题真相,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让电视观众看到真实的新闻事件外,这类节目还在悬念的设置和细节的抓拍上运用精准得当,很自豪地在央视层面发出了独家声音。

作为情感故事类节目的《人生》,能在开播的两年间保持同时段收视率排位第6,与该栏目注重对每期节目策划的创新,强调悬念的设置和细节的运用是分不开。该栏目在评片会上,频道分管总监就要求编导在45分钟节目中,每两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出现。

如《为“妻”征婚》原本是一期情感公益类救助题材,但编导在节目中的几个片段里设置了悬念,显得恰到好处。从节目开始1分钟,李柏芬回家被前夫蔡华拒之门外的激烈冲突,到蔡华和李伯芬离婚近两年,而娘家人全然不知情,小舅子对蔡华的问责,再到蔡华拿着征婚广告牌到繁华街道为“妻”征婚被女儿阻止等,一个个悬念的铺垫,牢牢地抓住了观众视线,也刷新了收视报表。

时下,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将有吞噬传统媒体之势。电视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电视传媒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出更多深受大众喜爱的品牌节目,需要我们每一代电视人继续去努力实现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品质是电视节目的生命力,相信电视荧屏将会依然五彩缤纷。

猜你喜欢
编导卫视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