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后预告服务

2015-02-26 21:24刘小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

刘小婷

(作者单位:漳州电视台)

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后预告服务

刘小婷

(作者单位:漳州电视台)

摘 要:新媒体的冲击波及传统媒体,电视新闻节目能否留住受众,不仅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更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长达30分钟甚至1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想让观众“不要走开”,除了新闻节目本身的可看点外,节目内容之间的后预告也很重要。本文提出“后预告”概念,并通过对其存在形态、作用及良性运作模式等的研究,探讨地方台做好电视新闻后预告服务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新闻节目;后预告;再创作;电视互动

预告是对未发生的事件进行一个预先的判断。它可以是对未来确定发生事件的告知,也可以是对未来不确定发生事件的判断。电视节目预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前预告,即节目播出前的预先告知,俗称为“内容提要”,通过前预告,观众大致可以浏览当期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视节目、电视剧的编排中;另一种则为后预告,即节目开始后至片尾之间对下一个节点的提前告知,这种形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综艺类节目中,较为常见的形式有“下节看点”“下节更精彩”等,通过提示、揭秘或互动的方式,延伸观众收看的满足感。通常情况下,在一档时长较长的新闻节目中,后预告的潜在作用更大。

1 后预告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1.1 在广告中收获受众

现如今,电视新闻栏目已由过去单一的动态报道型走向动态报道、深度报道、分析评论兼而有之的多样型,栏目的长度也逐渐延长,30分钟甚至1小时,在长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分节段以及插播广告也是普遍现象。然而,广告插播又往往导致观众流失。国内有学者做过研究:单纯插播广告观众流失率是20%,而广告前加上一个预告短片,观众的流失率会下降到3%,效果十分明显。因为电视广告与电视节目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节目形态,传播的内容也完全不同,电视广告的插入,往往会打破观众正常的收视习惯,出现人为的“停顿”,造成受众行为的片段化和急躁、厌烦等收视心理。后预告能使观众在得知有广告插播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收看的兴趣。

1.2 延伸收看满足感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样耐人寻味的提示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且不说下回是否真精彩,单单在这一回的戛然而止,加上类似提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撩起很多读者对“未完、待续”的兴趣。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潘多拉效应”,即对不说明理由而一味禁止的事物,人们尤其充满好奇。同样,这种提示性的预告方式运用于电视新闻节目中也能起到引导效应。

1.3 缓解收看疲劳

长时段的新闻节目,即使新闻事件的故事情节再精彩,也会带来一定的收视疲惫感,设置悬念感或提示性的预告,不仅能缓解收视压力,同时能起到提示性作用,增加观看节目趣味性和指向性。“不要走开,马上回来”“下节内容更精彩”“邀请您继续收看下节看点”,这样熟悉的提示语就属于节目后预告的一种方式。观众需要休息,广告也需要插播,电视新闻也能用温馨提示在内容和内容之间取得过渡和衔接。

1.4 增加互动

目前多数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互动的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的抽奖。每天奖励线索提供者,或抽取幸运观众都属于这个范畴,这种方式简单明了,本质上属于电视节目产品营销的一种形式;另一种是热线参与。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台留下的新闻热线反映线索,或发表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当然,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多数电视新闻节目也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让观众参与互动讨论。通过事件发展态势告知性的预告,可以让观众预知下节内容,更好地参与互动。

2 后预告在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

受受众覆盖面的影响,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各档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有着天然的受众优势,而地方电视台要在各大台和网络媒体的强势压力中获取观众的收视份额,必须发挥地方优势,做有地方特色的节目。

漳州电视台《记者在线》栏目凭借平民、民生路线的定位,成为漳州本地街头巷尾人人皆知,人人必看的电视新闻节目。10多年来,从最初的10分钟到顶峰时的1个小时,该栏目历经多次改版,为了避免观众的视觉疲倦,主创人员对栏目分节点进行播出,并设置了“下节看点”的环节,可以说为节目增色不少。而所谓的“下节看点”就是本文所指的“后预告”。“服务民生”作为栏目的一个理念,力争做好每个环节的服务工作,就连短短几秒钟的“后预告”服务也纳入栏目是否优秀的考核范围。

目前《记者在线》栏目共设有三个节拍,两次后预告,每个后预告的时长在5秒左右,但由于栏目还处于录播阶段,后预告的运用还在初级阶段,仅仅作为提示下节内容的过渡。目前多数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存在这种现象。后预告的揭秘、互动等功能成为地方电视台办好新闻节目亟待开发和突破的新方向。

1.3 指标评定 呼吸功能选用最长呼气时间、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来评定,采用PIKO-1肺功能仪进行检测。吞咽功能选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SSA包含临床检查、饮一勺水、饮60 ml水检查,总分46分,分数越高,吞咽功能越差。洼田饮水试验:患者坐位,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的情况,结果共分为5个等级。

作为福建省内民生新闻栏目的先行

者,福建新闻频道的每晚18:30-19:00的《现场》节目通过插播广告分为5个“新闻段”,上下节点也设置了预告,所不同的是,这个后预告由主持人选取下节最重要的一条新闻作为预告内容,并以说新闻的方式播报,清晰明了,又不至于因内容过多而令人眼花缭乱。同时,节目还巧妙地引入了互动环节,将话题以屏幕下方的拉滚字幕形式告知,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刺激互动欲望。同时还将话题公布在主持人的微博上,形成对议题热烈讨论的氛围,有效提高焦点新闻的受瞩目度和被讨论度。这样精炼的预告方式可为正迈向直播的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提供借鉴。

3 精心打造“几秒”后预告

通常,后预告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篇幅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喧宾夺主。要想让这几秒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就应在策划讨论话题的同时,植入多种元素,动用各种平台来包装后预告,增加节目看点。

3.1 节目编排分节分拍

人的注意力保持有自然的心理曲线。收视心理学的平衡原则告诉我们,人有从不平衡到平衡的愿望,平衡出现后,人又要去主动寻找新的刺激和快乐。从松弛到紧张再到松弛,是观众视听心理运动的平衡过程。掌握好节目编排的节奏,无论是在节目中还是频道的整体编排,适时制造注意力的兴奋点,才能持续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如果采用无缝编排的方式,实现上下节点的“热切换”,又能提前预知下节新闻,往往能顺利在广告插播时间留住观众,减少观众的流失。因此,制作合适的后预告前提需要主创人员掌握好节目的高低节点。好的后预告要求节目编排踩上观众的心理时间。例如,在富有悬念的调查类、人物类新闻或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播出前、播出中插播后预告,比纯粹插播广告更能吸引观众收看节目。

3.2 “再创作”包装后预告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这些文稿对于编辑而言,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而“再创作”提炼各类新闻的话题点正是后预告的重要素材,将话题注入后预告制作中,为下一节点观众的收看提供方向,也为互动提供预知的内容。

后预告是下节内容的预告,是通过声画结合、新闻浓缩的方式,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新闻后续报道、节目的后续看点。好的后预告应在画面、语言、形式上加以精炼。即画面上,挑出下节新闻中最精彩、最感人、最有趣的画面,该画面必须能充分体现报道所要呈现的主题、当事人、物。这就要求后期制作人员对新闻报道所用画面的把关,而不是随机选取;语言上,电视是声画一体,在节目需要的情况下,适当使用当下流行词(包括网络词汇、本地方言译词),以吸引更多本地观众,无论任何情境下,亲切、满足是观众最想得到的视觉、听觉感受;形式上,可以是主持人播报,也可以是短短的预告片,甚至角标预告、游走字幕等方式。通过节目主创人员有意识的策划,交叉搭配,一些民生、事件类新闻的节点前的后预告可以制作后预告罗列各个事件提要,也可以由主持人播报预告,而对于软性的拍点前,可以挑选重要话题来预告,这样整体节目错落有致,新鲜而不乏味。

3.4 后预告中引入互动话题

一个新闻题材,一个话题讨论,因为节目篇幅、制作时长的局限性,哪怕是记者随机采访的都只是代表部分人群的意见,不可能做到让任何人各抒己见,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后预告片的突破口。通过后预告,选取下一节点中某个新闻题材,设置悬念或讨论议题,提前让观众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看法,让更多人拨打热线电话,进行短信互动,或通过网络、微博、微信平台参与讨论;同时,强大的编辑团队在互动平台上筛选出与新闻报道不同且符合舆论导向的观点,加以编辑、给予播出。这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跟帖有异曲同工之效。此举不仅能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新闻节目的互动中,还能避免言论单调或一边倒,做到声音多元化,可以把记者无法采访到的电视同期声补充完整。

4 结语

后预告片仅仅几秒钟,却是一档时长30分钟至1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新闻节目保持受关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电视互动,业内人士需要对后预告片进一步精细化制作,运用更多新媒体、自媒体的互动模式,让电视节目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小婷(1986-),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技术与创新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关于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改革的思考
对广播新闻节目泛娱乐化的思考
电视新闻节目的自我营销
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广播新闻节目要确立群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