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文化”的价值共识、保全与再生

2015-02-27 06:38文丨麻勇斌
当代贵州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共识成就重点

文丨麻勇斌

三线建设,是我国从备战出发,以国防工业建设为中心的大后方建设,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政治家、军事家透彻洞见国际形势,深刻总结中华民族斗争历史经验,充分发挥西部山区优势而进行的伟大战略设计和特大工程举措,汇集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辛劳,其累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正凝化成为弥足珍贵的“三线文化”。

贵州的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78年基本结束,历时15年,其建设规模之大、投入之多、时间之长、行动之快、动员之广、成效之巨,在贵州发展史上十分罕见。从这个意义上说,贵州的“三线文化”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特色文化,可与遵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黔东南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贵阳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并列为贵州文化的四张响亮名片。因而,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保护好、利用好“三线文化”,对不断增强我们的国家意识、危机意识和自强意识,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贵州篇章,具有积极意义。

“三线文化”的保护利用,简而言之,是做三件事:价值共识,价值保全,价值再生。

三线建设累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正凝化成为弥足珍贵的“三线文化”。保护利用“三线文化”必须解决价值共识的困难、做好价值保全、实现价值再生。图为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展示的蒸汽火车头。(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解决价值共识的困难,关键在思维方式和计算方法。一是要用“事件锁定”的理论作为价值确认的理性基桩。不可否认,三线建设作为中国当代史重要的一页,对推动西部地区主体功能从战时大后方发展成“西电东送”能源大基地、航空航天技术集成和装备制造的大基地、西部经济大走廊,都具有“事件锁定”的作用,可以说,正是三线建设对于三线重点区域的发展能量形成有效累加,从而使其进入跨越发展的“临界点”。二是要跳出“现价生意”的纯经济算式,用“综合效应有效累积”的算法,建立价值尺度的基准。三线建设,对于三线重点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促进不能单看经济,而应该用综合效应累积。这个效应累积大体等于“工业发展新成就+交通发展新成就+城镇发展新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新成就+社会和谐新成就”。因而,对于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和促进发展的长效作用不可小看。事实上,在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西部地区,人们对三线建设带来和促进的发展变化,不仅真切看见,而且深刻铭记。

而“三线文化”的价值保全,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发掘三线建设的历史智慧,提炼三线建设的精神价值,促进“三线文化”的价值共识;二是要抓紧编制和实施《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用规划确立“三线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思想原则、目标任务、战略策略、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时序、政策措施,减少“线段思维”的影响,防止建设性破坏、破碎化利用、内卷式发展;三是要开展以三线情怀为纽带的文化活动,聚合和释放“三线文化”的巨大能量。

至于“三线文化”的价值再生,我认为应重点着力三个方向:一是为三线建设地区尤其是重点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二是为包括“三线人”在内的人们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三是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与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内在关联提供例证和启示。具体工作主要是,建立支撑“三线文化”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夯实“三线文化”价值保全与价值再生的条件基础,构建“三线文化”展示、创新的空间和平台,打造适合时代特点的产品体系和传播渠道。

当然,需要明确的是,“三线文化”的价值共识、价值保全与价值再生,其主体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三线建设新兴城市、三线建设龙头企业和新一代三线人。只有这些主体敢于担当和举措,三线建设重点地区才能有望成为依托“三线文化”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先行区、示范区,成为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三线文化”价值持续再生的辉煌空间。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姚源清)

猜你喜欢
共识成就重点
了不起的成就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重点推荐
失恋“成就”的CEO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