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博,贵州赢回了什么

2015-02-27 06:38张立人
当代贵州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博会文化产业深圳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立人

十年前的贵州,守着“文化资源富矿”的底子,戴着“文化产业沙漠”的帽子,但彼时,构建一个文化绿洲梦想的种子已悄然种下。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匹配乃至能够引领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打造一个满足全省人民文化需求的文化体系,是贵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5年5月14日,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这也是贵州省第十次组团参加文博会。

深圳文博会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会,十年参展,贵州在世界的目光中为自己赢回了什么?

自信:一个更加务实的贵州形象

从第一届最初300平米左右的主展馆到与主展馆交相辉映的少数市(州)专馆、零星企业展位,再到今年9个市(州)与41家文创企业联手参展的855平米多彩贵州馆。可以看到,深圳文博会对于贵州文化事业发展的助推作用不断凸显,全省各地各部门及各类文化企业参展热情不断高涨,阵容日益强大。

借深圳文博会这个宣传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贵州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突出特色、树立自信,既对外展示了多彩贵州文化,又打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务实的贵州形象。

十年参展,贵州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首先是由一般性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以多彩贵州品牌为引领的品牌集群展示转变,更加注重品牌化。前几届深圳文博会综合馆更多注重对贵州优势文化资源,特别是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自2011年开始以多彩贵州命名贵州综合馆,以多彩贵州品牌统领各地文化品牌,涵盖演艺、影视、动漫、民族民间工艺、文化旅游等文化精品以来,多彩贵州品牌在大众视野中由抽象变得具体,由模糊变得生动,更加深入人心。

5月14日,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图为“多彩贵州街”文化体验馆一角。(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胡 瑶/摄)

其次是由简单展示文化资源向推出名企精品转变,更加注重市场化。贵州在文博会上不断推出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选择市场前景好、特色优势突出、富有创意的精品和大师作品参展。继2011年、2012年两年展出47个知名企业产品,2013年又增加了贵州名家名品的内容,变展示资源吸引关注为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实现现场交易和承接订单,获取了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是由展示传统文化产业向展示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文化产业相结合转变,更加注重时代性。近几年在展示上不断吸纳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提升的内容,特别是民族民间工艺品中富有现代创意元素的时尚产品和创意精品,去年又充分利用中国(贵阳)亚洲青年动漫展的成果,展示动画动漫、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为贵州的文化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

今年贵州参展的文化产品涵盖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200多项、1000多件展品,展馆规模、展品数量和质量都是历届之最。

“贵州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现代市场产品转换,创新型转换,创新型发展。”贵州省文化改革发展办专职副主任、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袁华提出,让贵州乡愁能够被世界所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个更加务实的贵州形象正展示在世人面前。

自强:茁壮成长的贵州文化产业

十年前的贵州,依然守着“文化资源富矿”的底子,戴着“文化产业沙漠”的帽子,但彼时,构建一个文化绿洲梦想的种子,却已悄然种下。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匹配乃至能够引领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打造一个满足全省人民文化需求的文化体系,是贵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贵州,以在深圳文博会签署合同为目标,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文化产业日常招商,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作为破解全省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第七届深圳文博会开始从签意向性协议转变为签订合同,当年即签订合同项目51个,签约金额167亿元。第八届深圳文博会合同首次超过协议成交,贵州成为少数几个率先注重合同成交,杜绝意向性、协议性项目的地区之一。

数据上也印证了参加文博会对贵州文化产业的巨大提升。2011年文博会贵州共签约51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67亿元,2012年签约54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88.04亿元,而后的2013年,贵州在深圳文博会签约金额达195.52亿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届文博会上,贵州民俗歌舞《多彩贵州风》在演艺馆一炮走红,随之创下全年国内外商业巡演300场的纪录,收入上千万元,并到俄罗斯等国一展风采。

在《多彩贵州风》等明星项目的内外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多彩贵州这一品牌逐渐丰满,内涵不断充实,完成了成为文化品牌的华丽转身,成为代表贵州形象的金字招牌。

2011年,多彩贵州品牌荣获“中国最佳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奖”和“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文化贡献奖”,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标志着多彩贵州品牌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多彩贵州品牌以政府主导、文化为魂、旅游造势、产业深耕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和谐创新、高度自觉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作为贵州最高决策写进贵州省十届十二次全会文件、写入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多彩贵州品牌正以蓬勃的发展势头凝聚共识,向外塑造和提升贵州形象,向内在演艺、工艺品、文化旅游、地产、网站、酒、茶等十余个行业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多彩贵州品牌大家族,创造出非凡的市场效益。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说:“贵州的经济要提升跨越,文化产业是重要推动力,贵州文化产业必须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为有位,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着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十年文博之旅,贵州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4年贵州GDP增速达到10.8%,而2011年至2013年,贵州文化产业平均增速达到25%,2013年增加值达到209.72亿元。

借助深圳文博会这个大平台,贵州文化产业借船出海,取得真经,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改革升级的跨越式发展。

自立:带动产业转型的本土文化理念

一直以来,我省出口的消费产品结构并不合理,在对外销售当中,能源、烟酒等产品占比很大,而文化服务出口较少。在为数不多的文化产品当中,原生态文化类产品占比较大,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有独特创意,有品牌溢价的产品少。

参加文博会的十年,正是贵州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十年。十年参展,为贵州发展文化服务业、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贵州的文化战略在十年参展文博会的过程中不断清晰明朗起来。在与其他地方的文化交流、碰撞过程中,属于贵州特色的文化逐步展现出来:第一是绿色生态文化,第二是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

产业发展要植根文化沃土,才会枝繁叶茂。贵州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在绿色生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开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结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要求,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与宝贵的文化财富。

贵州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用生态环境来破解发展瓶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这既是贵州为自己发展寻找到的最佳路径,也是贵州原生态文化的又一次觉醒。

贵州产业的转型发展需要贵州自己的文化作支撑,这是十年参展文博会为贵州发展赢得的重要经验。

十年文博会,会场越来越千姿百态,纳百川而容万象。文化在极具活力的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催生出千姿百态的新业态。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分会场的变化,顺应着、推动着层出不穷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贵州的文化未来“加”什么?这是下一个十年贵州要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晏 青)

猜你喜欢
文博会文化产业深圳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闭幕 成交约2241亿元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圆满落幕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