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穿洞村

2015-02-27 06:38张立人
当代贵州 2015年21期
关键词:姚家村民发展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立人

穿洞村党支部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不断抓好软、硬环境的建设,不仅使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也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切实的改善。

穿洞村位于贵开路沿线,交通便利,又是南江大峡谷及青龙十里画廊风景区的重要枢纽,但仍然属于一个传统农业生产村。2010年,村民人均纯年收入仅3800元。

如今的穿洞村,一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正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一条破解村域经济发展难题的产业转型之路也在实践当中。

长效机制保发展

为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在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穿洞村的村级工作机构内设村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及企业管理办公室、村寨建设及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供水管理办公室、文化服务中心。

每个村委委员都要具体负责一块工作,在每个星期天的早上,村委会都要召开例会,每个干部汇报自己的分管工作,前一个星期做的事情和接下来一个星期计划做的事,都要写进工作计划中去。

每周的例会异常严谨,春天早上8点开,到了冬天则是早上9点开。迟到三次,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

村委委员陈朝军,原来在浙江省义乌市做广告设计,每年收入至少10万元,看到村里的变化后就不走了,他现在主要负责经济发展的工作。

在陈朝军的下一个星期工作计划中,我们看到有协调6000平方米的彩砖厂房扩建项目、沙基的安放、彩钢棚的搭建、下一季度申报采购的物资等等。做了什么事,下个周要做什么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穿洞村村委会的墙上喷绘着一排大字,“穿洞一天不发展,干部一刻不休息”,正是成熟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每一个干部和党员都有事做。

而在穿洞村,不单小事有规划,大事情更是不含糊。

在村党支部书记姚家宏的带领下,穿洞村制定村“十二五”规划目标。如今,穿洞村“十二五”规划被全篇印在了村子里的墙上,下面注明了“2012年1月15日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在规划的文中,有一幅巨大的穿洞村产业布置规划图,清晰明了地让每个村民都知道全村什么地方要发展什么产业。

姚家宏说,他们现在正在严格地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时间表奋斗,争取早日达到目标。

思想改造聚人心

姚家宏,在开阳县算得上是个新闻人物。他辞掉县民宗局局长的职务来穿洞村任村支书,当时在开阳成为爆炸性的新闻。

上任之初被人问道为何不当局长却来当支书时,姚家宏说:“我教过书、当过工人,任过乡长、党委书记、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和县旅游局长、民宗局长,在外工作多年,见识也长了不少,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拥有不少资源,乡亲们信得过我,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好好大干一番,摘掉穿洞头上贫穷的帽子。”

辞职后,姚家宏由开阳县委组织部派遣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挂职学习取经,在华西村的最后一天,华西村照例召开大会欢送这些挂职干部返乡。

姚家宏看见前面的人发言都是在或多或少的希望华西村能给自己家乡一些实际的支持,他起来第一句话就说,“我今天不要一分钱,我只希望华西村的领导记住有穿洞村的这么一个人就行,钱不重要,现阶段先把村民们的思想带出来最重要,我希望穿洞村可以跟华西村结成友好关系,欢迎你们随时来穿洞。”

姚家宏的举动让华西村的人刮目相看,他们也重新认识了眼前这个人,是真正要带领穿洞村发展的,于是穿洞村顺利地和华西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这个帮扶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改造。去年10月到12月,穿洞村分三批次共52人送到华西村各个部门培训,他们在华西村的村委会、企业、工厂等各个部门学习到各种新农村建设的前沿经验。

看到村民们的改变后,姚家宏更加确定自己的工作思路,“只有思想美,才能建成真正长效的美丽乡村,否则拿再多钱也没用。”

村委会主任李同军也去了华西村,他告诉记者自己发现的一个小细节,“华西村的人一分钟要走60步,而穿洞村的人一分钟才42步,这就是差距!在华西村你基本看不到在街上懒散的人,而在我们贵州的村寨里则常会遇到,所以要发展,首先思想就要改。”

姚家宏先后两次拒绝了华西村对穿洞村500万的经济支持,他心里有自己的计划,“钱不是最重要的,没有好的交通条件,再好的企业来这里发展也得亏,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良好关系,不能因为这点钱就丢了,现在的穿洞村还在发展,等真正条件成熟了,村民们思想也跟上了,我们一定出去招大商,一定能大发展。”

如今的姚家宏官越当越小,事却越干越实在。

走产业转型路

一直以来,穿洞村的经济产值主要来自烤烟、油菜、洋芋、家庭养殖等,粮食产值主要来自稻谷、玉米,没有产业支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只有几万元。

困境中的穿洞人,开始探索一条破解村域经济发展难题的产业转型之路。

李同军理解的村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就是穿洞村发展的两台引擎:一内一外,村域经济主要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它是对内带动全村农民一起致富;另外村集体经济则是以穿洞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它是穿洞村对外发展的平台,目的是以外部需求为导向,合力吸引村外优质资源,通过市场营收来致富百姓。

2012年,穿洞村成立了贵州开阳穿洞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公司股东21个,其中村委会持股60%,其余股东根据出资额占有不同比例股份。

穿洞经济开发公司从一开始就决定将利润主要用于村里面的公共支出,比如合作医疗,教育支出等等。

全体穿洞人一起敲定了公司的章程,里面这样写到:“坚持科技创新发展企业、诚实守信赢取市场,用心维护企业形象,利益回报全体村民的经营方针,充分利用穿洞村的交通、区位优势,盘活穿洞村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从而推动穿洞村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多种经济并存的区域经济村,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带领全村村民尽快实现小康村目标。”

2013年公司投资600万元,占地6000平方米新建年产彩瓦、地砖项目,该项目主要从事彩瓦、地砖和标砖等水泥建材产品生产销售。投产至2014年,生产彩瓦80万块、地砖10万平方米和标砖200万块,销售收入240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

“咱们村公司生产的彩瓦占到了全开阳县70%的比重,已经成为全县这个细分领域的龙头老大啦。”李同军脸上写满笑容。

公司还与贵州水香坊食业公司合作,总投资1000万元,生产的蔬菜面条已打入北京市场和贵州地方城市;与开阳博大公司合作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混凝土生产线,年产混凝土40万方,已投入市场;与贵州其龙农业开发公司合作占地2550亩总投入5000万元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已落地,精品水果苗木已开始种植。

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后,穿洞村开始着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由35个村民出资5万元注册成立,目前与贵州环美种业公司合作开展玉米制种生产,近几年在全村种植玉米1000亩,带动农户120户,生产玉米25万公斤,销售收入235万元,获利12万元,与贵州吉龙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优质大米,2014年示范种植100亩,生产稻谷3.5万公斤,产品全部销往华西村,销售收入15万元,获利5万元。种植水果1800亩,种植油茶1100亩,养殖土鸡3万羽。

农村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是把钱装到农民的袋子里;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是为村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生产环境,穿洞人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脱贫先变思想的真理。

(责任编辑/霍庆涛)

穿洞村和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现在华西村每年都会派村里的青年人来穿洞村感受农村生活。图为华西村村民在穿洞村务农体验生活。(图穿洞村村委会提供)

猜你喜欢
姚家村民发展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买件虚拟衣服穿在身上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红了姚山富了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姚家庄村的幸福和烦恼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