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指导研究"学案导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实践研究

2015-02-27 07:37潘敏臣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名著

潘敏臣

(马山县马山中学广西南宁530000)

名著导读指导研究"学案导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实践研究

潘敏臣

(马山县马山中学广西南宁530000)

名著导读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扩宽学生的眼界以及知识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上让学生学习到名著当中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瑰宝。而学案导学作为当今流行于中学教育阶段的新型教育方法,自有其存在价值。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教师应当注意与"学案导学"的模式相互结合,创新教育新模式。本文在学案导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基本原则、特征阐述的基础上,论述目前高中阶段的名著导读存在的问题,最终就"学案导学"应用于名著导读当中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国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名著导读学案导学高中语文应用

名著导读是语文课程中必学的内容之一,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兴趣。同时,需要不断地扩大其学生自身阅读的视野,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目,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离这一目标似乎还有长远的发展距离。因此,提出将学案导学引入教师的名著导读课程当中,通过二者有机结合将能有效提高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学案导学概述

学案导学主要是指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储备,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相关课程的内容制定学案,学生根据该学案自主进行阅读、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见,与教师共同探讨、学习。采取该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独自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形成一种学习习惯,从而让高中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发散。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案导学更加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己为主体,自己确定学习的节奏、范围、深度等。

学案导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强调主导性的原则,即教师不属于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仅仅起到的主导的作用。其次,学生具有主体性的原则。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处于主体地位,需要自主进行学习,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学进度。第三,学案导学过程应当具有相应的层次性原则。学案导学的成功不仅能体现在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导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过去一把抓的教学现象。另一方面,教学导案亦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制定适合的学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二、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名著导读现状研究

名著导读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但是由于现阶段名著导读教学当中所出现的种种情况导致其效果与预期呈现偏差。首先,现阶段学校开展的名著导读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课程,无法自主地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目。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对自己正在阅读的名著进行深入地理解,开展导读的课程也只是形式化的进行。

虽然许多学校课改的内容都提出了增加语文的名著导读,但是现阶段众多学生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即使国家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但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中学依然将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占据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基本上以考试所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为主导。所以名著导读的开展无法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名著导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传统的思想尚未将其视为一门专门的课程。部分教师仅仅是向学生提出阅读的书目,要求学生书写相应的读后感而草草了事,有的教师甚至没有相应的教学备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达到名著导读所要求的目标。

学案导学对于名著导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是因为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课中呈现的主要问题为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相当缺乏。阅读课的开展,大多是在教师的讲解下进行的,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可有选择性地采取“学案导学”的模式来开展学生们的阅读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导读的学案应当罗列出不同类型的名著以供学生选择。这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特征,摒弃了以往对学生完全统一的阅读要求标准,重点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的选择。譬如《三国演义》可能会更加适合男生,而《红楼梦》则会倾向于女生。有策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听过名著读物能够让学生对所读的名著拥有兴趣,无形之中会提升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强化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

在编写的学案过程中具有层次性的设问是实施学案导学的重要途径。层次性的设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进行阅读的学案通过材料研读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符合材料内容和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课程里面,不能仅仅进行单纯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思考。只有进行了必要的思考才会加深学生对该著作的印象,提升理解能力。其二,教师应当由浅入深进行提问,对于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置更加困难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层次设问环节的优势还在于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因为如果一味的进行阅读,当发现著作不符合自身的预期时学生便会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应当重视阅读之前的了解环节。学案导学虽然是强调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思考,但是也没有排除掉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整个学案的完成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生进行的也会更加的顺利。尤其是在进行阅读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中,教师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选择图书的魅力之处。

结束语:

学案导学是一种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育方法,它能够培养起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而名著导读则是目前教育部门强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了解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基础。将学案导学融入到名著导读的课程当中是大势所趋,因为阅读本身便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学生要自主的进行阅读、自主的进行思考、尝试概括文章的大意,同时能够同教师一起探讨、交流,所以将学案导读的教育模式适用于名著对的导读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1]马华超.中国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2.

[2]李广念.我国高中学案导学教育模式发展现状[J].中国有色金属, 2010,(12):20-25.

三、“学案导学”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上的应用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名著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案导学”之我见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