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5-02-27 10:0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命题高中历史

张 楠

(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高中部 吉林吉林 220200)

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张 楠

(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高中部 吉林吉林 220200)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高中历史 教学 综合能力 培养

历史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阵地。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把目标盯准高考,为大学输送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上难免带有应试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专注于知识整体的教学,要求学生牢固记忆和理解课本知识,然后通过习题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应对高考综合能力测试题,在新课改逐步深入推进的形势下,我们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要将知识讲“活”,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主动探索,学会自己求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全面提高,这才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的追求目标。

一、增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意识

基础知识和能力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没有持续的基础积累,怎么能有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推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进程,不但不该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反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更严格的要求。而且从历年高考的文综试卷来看,进行新课改以来提倡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例更大。因为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探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进行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科渗透,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

第一,立足单科,夯实双基,构建学科内知识网络,将历史知识形成合理“数据库”,建立“超级链接”,进行知识迁移,实现跨学科渗透。

第二,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训练,注重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是掌握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有以下几种能力:材料解析能力;识别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史论结合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具体指能够发展地、联系地、一分为二地、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和跨学科的综合问题的能力。

第三,采用发现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是不把学习的主要结论提供给学生,而必须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获取新知的教学过程。发现式教学强调从问题情景出发,即从资料、史实或实际存在的现象、问题出发,学生根据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回忆、调用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加工信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从而独自实现问题从给定的条件到目标的转变。

第四,应当切实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当代认知学习理论不仅坚持知识获得的积极性,而且倡导对知识的研究,还包括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资料、独立思考问题而获得新的知识和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在课堂上即兴对某一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某一难点或热点问题系统地探究。通过研究性学习可培养正确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精心设计好训练题,认真做好试题点评

(1)精心设计好训练题。

第一,知识的高含量。即要求我们平时的训练题要最大限度地增加覆盖面,尽可能囊括最多的知识点,并充分融合、充分运用。

第二,思维的开放度。高考试题以教材为依托,但不会照搬教材。高考试题一般选取新的角度甚至超出教材的观点来命题,并尽可能有效地测量出考生的思维个性,为其个性的张扬提供尽可能宽阔的发挥空间。这就要求考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陈腐观念的束缚,具有开放性思维。

第三,努力创设新情境。高考命题都注意创设新情境,或者将重大现实问题引入历史分析,让考生在全新的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这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尤其是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图文并茂,诗词歌赋,充分展现出历史命题崭新的面貌。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能设置一些这样的习题,既可使学生在高考复习中紧绷的神经得到松弛,也可使其领略到历史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复习任务。

(2)认真做好试题点评。

教师在复习中要选择一些示范性例题(最好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命题意图、审题思路、解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评析、指导,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复习过程中“授之以渔”的目的。

第一,揭示命题意图。高考命题都有其独特的命题意图。试题点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揭示各个题目独特的设计意图,学生答题时就会思路通畅,切中要害,想其(命题者)所想之言,答其(命题者)所答之语。

第二,介绍基本方法。试题点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也是整个高三复习的统帅和灵魂。其次,适当介绍历史思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归类、抽象和概括、集中和发散,这些都会大大加强学生在方法论方面的素养。再次,适时介绍一些解题的技巧。如,解答选择题的排除法、辨优法、求同存异法、逆推法。为此,笔者曾专门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指导,并且印发了相关的资料,其中就有关于审题与解题的方法指导。

第三,展现思维过程。教师在点评时,必须注意向学生展现自己解题的具体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史观”和“史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获取解题的金钥匙,从而最终架起思维的彩桥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为了提高高中生的整体素质,应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未来社会更需要综合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为了个人以后更好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科内联系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综合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命题高中历史
清律的基础知识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掌握基础知识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