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动感地带",激活思品课教学

2015-02-27 10:0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品德课师生

时 欢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1100)

创设"动感地带",激活思品课教学

时 欢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1100)

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正以其独特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着改革与发展,象瞬息万变、运动、发展的大千世界一样,开辟着新天地。新课标的核心是师生通过体认、对话、创生、互动、构建等活动,在动态的机制中,探究知识、修为人生、共同成长,师生互动学会终生学习,学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世界和谐发展,达到寻找自我、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思想品德 动感地带 激活

思品课教学中,师生利用教材文本自动生存的“动态生成”内容和学生个体的“动态生成”的自身特点,师生自主创设多动脑、勤动手、常提问、多释疑和质疑的“动态”时空,善于敏捷地捕捉、判断、重组从文本和学生个体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引发学生的内在机制,产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情绪和心理,引导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这样不仅能使思想品德课出现一道亮丽的色彩,也能促使师生学会合作探究,树立主动创生精神与意识,享受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乐趣。由此,我们师生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尝试与探究:

一、师生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自动生存的“动态生成”内容,创设“动感地带”,以文本为载体与平台,探究“动态”的课堂教学形式

思想品德课的教材文本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1.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认识、体验、践行。学生是道德的学习者,德性的成长与发展靠自己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运动(黑格尔语)”进行道德学习。教材设计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是对话关系,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而不是“支配者”、“说教者”。

2.思想品德课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蕴藏在鲜活的生活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可见,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奠基,力求走进学生生活,充分考虑学生德育的成长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关系。努力做到教材文本内容具有实践性、针对性,以学生自身成长的逻辑为主线,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德性成长发展的序列进行逻辑性安排教材内容。

笔者以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作简单说明:

1.新教材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生理、心理、思维的发展特点,贴切学生生活选编教材内容。如:第一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笑迎新生活》,指导学生体验初中生活、慎重择友、珍视友谊、创建良好班集体;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生活的特点、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管理者。第二单元引导学生学习《认识自我》,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同时号召学生珍惜青春、唱响青春的赞歌。第三单元引领学生探究《过丰富有情趣的生活》,指导学生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分辨各类情趣诱惑,拒绝不良诱惑,追求高雅情趣……。这些内容不仅出现在七年级的教材中,而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逐步加深内涵,闪现在八年级、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这样的编制体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生学习思维发展趋势,体现了当今社会的人文思想等,也为师生互动,创设“动感地带”逐步探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2.教材文本每个单元的开头都设计了主题探究;每课、每框节的开头都以不同的活动形式牵引新的知识结论,或情景体验、或诗词欣赏、或案例分析、或名句体悟、或图片感悟、或小组讨论、或动手填写表格等等。这些都遵循了学生的生活、思维特点,从感悟、对话、体验……来体认知识、体味生活、修为人生。为此,作为有探究意识的教师有责任领悟教材的内容,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以教材为抓手,开辟“动感地带”的时空,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自动生成”的内容,活化教材所蕴含的“动态”的德性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道德学习欲望;调配学生学习德育的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力,以致主动探究德育学习;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选择、践行的能力。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对话关系,当好学生的参谋、伙伴、组织者、引导者。

二、师生积极调动自身特点,引发自身参与活动的内驱力,主动创设、利用“动感地带”,激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思品课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度学生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等青春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把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开辟“动感地带”,为学生提供“动感”时空,同时激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如:在教学《拒绝不良诱诱惑》中“电子游戏诱惑”时,笔者按照课前的安排,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材的文本情景,传授“电子游戏机的危害”知识结论。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平时学习不好、很少发言的学生轻声的说到:我有时打完电子游戏后感到心情舒畅。这样,本来平静的课堂一下子炸开了锅,学生自己分成两派唧唧喳喳争辩起来。于是,我主动暂且放下精心准备的教案,把学生组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便辩论。正方认为:适当的打电子游戏可以放松心情、锻炼手指、感觉电子科技的发展进程……;反方认为:长期的迷恋打电子游戏可以损害身体健康、影响学习、引发不良行为和事情的发生……。在双方争辩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我们打电子游戏时要适时、适度、适地,而不能过分迷恋。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电子游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我们打电子游戏的人要学会分辨,适当的安排学习与娱乐,做游戏的主人,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综上所述,创设“动感地带”激活思品课教学的关键是:首先,要求我们师生时时具有“互动”的意识,其次,要求我们师生常常搭建“互动”的平台与载体,第三,要求我们师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动感地带”。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品德课师生
数学电子游戏
互联网的未来:电子游戏产业也有元宇宙野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麻辣师生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