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

2015-02-27 21:55梁毓洁
关键词:环境保护美术意识

梁毓洁

(广西南宁市明秀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

梁毓洁

(广西南宁市明秀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0)

随着国家与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以及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小学美术作为环境教育中的载体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也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当前我国恶劣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结合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实现对教学方法优化,以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实施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 小学美术教学 环境教育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人们对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成为一项公众性的话题,正不断的与教育层面相结合被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一方面,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响应环保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环保意识与能力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将成为21世纪的主人,学生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将对我国的建设与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社会的共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己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门类之一,其发展进步促进者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保护环境,不能够仅仅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实施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环境教育以及人才培养,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改善环境问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当前的小学美术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与环境相关的题材也非常多。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教师的指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培养美术素养以及技能技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对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

1.渗透式授课法

小学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当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打造出融合性强、形象生动、易于讲授的特点。因此,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应以美术课堂为基础,利用美术教材中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讲授法指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将小学美术教材中融入与环境相关的知识,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他们对环境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图像、影像和音像等资料,将环境意识渗透在美学之中。

例如,进行装饰画制作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废弃的材料,废旧挂历、广告招贴纸、废弃的破布,教导学生通过良好的艺术构思将这些这些具有独特肌理的材料将其加工成艺术品,并对教室进行装饰。以此增强环境意识,将教育延伸到课堂上、家庭中。

2.辩论法教学

辩论法指的是针对某一个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阐述和辩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出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辩论法教学,教师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设计问题让其进行短暂的辩论,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刺激他们的思维活跃性。

例如,进行《让世界更美好》的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中国环保万里行》的资料片段,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形势的严峻;或者播放图片投影以及幻灯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然后教师设立以下问题让学生辩论:比如你能做些什么应对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需不需要我们的力量呢?让学生思考并探索改善环境的方式与意义。

3.综合探索的教学方式

“综合·探索”教学方式是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涉及到学生的各个学习领域,包括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首先与语文、社会等学科相结合和,根据学科的特点间美术渗透到当中,比如读到环境保护的相关故事后引导学生将其用画笔描绘出来,同时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和日记等配图;可以利用主题性宣传活动、或者进行班级的绘画竞赛等方式进行渗透。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环境保护类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美术性活动。现场作画、书画展等方式。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笔者适当的添加计算环节,如让学生计算一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4.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加入环境保护的理念。一是利用自然、校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通过运用水粉、水彩画以及山水画的方式吸引学生对于环境的认识;二是将学生带入实际环境教育中,具体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风景写生以及山水画创作等,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特色的自然风光景色。比如在进行《素描风景写生》实践教学时,在封闭的教室中让学生非常疲劳,难以产生灵感。通过实地的写生,带学生到校园中进行写生,激发学生环境保护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小学美术中进行环境教育的评价

1.对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口头和绘画表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观察学生参与度,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态度和情感进行评价。

2.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的相关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将作品中的信息和情感进行分析,实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高信息的实用性。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对所见所闻进行真实的描述,注重实事求是。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信息进行收集时,要客观公正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不能以作品的艺术质量作为研究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关注和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同时强化对环境的认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生态忧患意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让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掌握好环境保护的技能,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1]季红梅.小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环境道德渗透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127-127.

[2]龚婷.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5):12.

[3]陈绍薇.小学美术教学环境优化策略初探[J].神州(中旬刊),2013, (12):75-75.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美术意识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