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2015-02-27 21:55刘芳
关键词:评价者美术评价

刘芳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光荣道小学 内蒙古包头 014030)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刘芳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光荣道小学 内蒙古包头 014030)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已备受关注,并且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一些的问题,根据《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要求,论述了实践教学中实施的几点提高美术教学活动效益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标准层次化 "全程式"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 多元性评价

正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备受关注。构建新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作用,突出评价的改善、促进功能。但当下美术教学评价在对美术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中,让评价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评价形式被动,评价结果片面。

3.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而忽视了学生自评、互评等的重要作用。

4.评价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5.评价内容过多偏重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精神等综合素质。

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对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甚至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此,我认为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标准层次化

心理学家和美术教育家研究证实,儿童绘画的发展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即使在同一个阶段的绘画创作中往往会表现出许多不同的风格、态度和行为:有的表现得大胆洒脱,有的则工整细腻;有的追求客观再现,有的则偏爱主观;有的参与创作积极主动,有的则敷衍了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人在美术创作行为中的不同目的与需求,体现出了美术创作中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也反映在了学习效果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它提示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因此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采用多种层次的标准,应具有多维性,要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如对作品表现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可以重视对他们学习兴趣的评价;对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则可从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入手进行评价;而对一些感悟力、表现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则可把评价的重心倾向于学习结果,通过展示交流来肯定他们的优点,以现代的审美观去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能树立起学好美术的信心。

二、改进评价标准,建立“全程式”评价

“全程式”评价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根据《标准》中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极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分为三个阶段,多角度对学生评价反馈。

开始阶段:评价学生在课前的查阅相关资料、学具准备的积极态度和行动以及热情参与性,使学生会将主动、积极的意识保持整个教学。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深入方向发展。

深入阶段:一方面评价学习上互相合作学习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学习上主动探究性创意性:这是这一阶段评价的重点。如:教学《我的新书包》,有的学生说绘画能自动提醒超重的书包,有的设计能帮助孩子记忆作业的书包,还有手工编扎充气书包、音乐书包等,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十分尊重,充分肯定,哪怕是及其细微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要“过分”肯定。

结课阶段: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教师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去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它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标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全程式”评价中并不是单一由老师主观臆断唱主角戏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全程评价中要分层进行,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三、采取多种形式,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评价的主体多是教师,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评价的结果只能是主观片面的,缺乏了整体性和互动性。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日益重视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尤其重视通过形成性评价促使被评价者通过自我反思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始终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鉴此理念我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循环的交流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审美能力,使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理智、情感与行为相统一的动态过程,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真正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改变评价方式,倡导多元性评价

我尝试在不同类型的课中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各方面有侧重地进行评价。如在技能性比较强的绘画课中,采用等级评价;在表现性比较强的创作课中,用激励性的符号和评语来肯定学生的成果。学期末综合评定中又采取家长评语、老师评语、学习感受的有机结合。家长参与评价,可让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帮助支持孩子,使家长也成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可利用的有效资源;老师的评语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一种肯定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感受是对个人阶段性学习的回顾与希望,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要求和检验。这样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技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

课程评价是现代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走出评价的误区,建立一种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成为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真正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其路漫漫而修远。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与评课》

猜你喜欢
评价者美术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