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比”生花,让数学课堂智慧生成

2015-02-27 18: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区花港迎春小学钱一仙
新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梯形概念思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区花港迎春小学 钱一仙

妙“比”生花,让数学课堂智慧生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区花港迎春小学 钱一仙

数学教学中的比较是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形成逻辑推理能力不可或缺的策略和方法。比较策略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对于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再是孤立、零碎的,而是全面、系统的。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在面临全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时,由于学习能力及辨析水平都处于初始阶段,在课堂中巧妙应用比较策略,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比较策略合理应用主动生成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比较策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产生对新知的渴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互动形式下,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

一、体验中比较,自主生成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进行比较。特别是数学的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起来普遍存在一定难度。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比较及直观感知,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形成自己的思维表征,主动地对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结论的来龙去脉形成初步概念。如在教学“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经常会设计估计物体质量这一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体验“克”是一个表示较轻物体质量的单位。在估计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学生估的结果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变成了猜,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失去了价值。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体验物体的质量单位呢?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教师帮助学生确定两个质量标准:一个是1克的质量,一个是10克的质量。在学生感受1枚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的时候,建立1克的观念,并以它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另一只手可惦一惦大豆、花生米或图钉等其他能表示1克的实物。同时,教师提问:“1克有这么重,那么2克呢?3克呢?10克呢?”通过硬币的不断累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几克”的重量;当累计到三到四个硬币时,另一只手可放上一个乒乓球让学生感知其重量,并提问:“你们如何估计出一个乒乓球的重量大概是4克呢?”此时学生兴奋地回答:“我们是比出来的!”正是因为教师有计划地设计了“比”这一环节,学生的活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思维也在活动,体验活动在思考之后有了光彩。其他需要通过估来体验的活动,如教学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数的认识等内容,均可以采用比较的策略。

二、新旧中比较,催生新知理解

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常常以旧知识为依托;新旧知识虽有联系,但新知识又有着自己的特点。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比较策略,在正确的引导下,使旧知识对新知识起到正迁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比较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催生对新知的深入理解。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此前,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节课我就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已有的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验证。当我把准备好的各种梯形图(若干普通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发给各个小组时,他们不由分说地开始进行分割、拼接,热情十分高涨。原以为学生会照着书中的样子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进行推导,但结果却让我很意外、惊喜。有的小组想到了用书中的方法,有的小组却呈现了多种方法。教师提供新旧知识对比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经历了“比较——发现——认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对于梯形的面积公式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已深深地理解其与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不同,在今后的应用中对面积公式不易混淆。

三、质疑中比较,生成多样思维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由于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又不注意分析思辨,那么已学得的知识则会对学习新知识造成妨碍,产生干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应用新知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是从何而来、如何而来。所以,在教学中我合理运用比较策略去创设让学生主动生成疑问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提出“为什么”,自发地去比较、去发现、去解决心中疑问,锻炼观察能力,生成多样思维,从而使知识更加清晰、巩固。

四、辨析中比较,深化本质认识

数学中很多知识点,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重相关知识点的辨别分析比较,忽视它们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就会使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混淆,形成思维混乱。因此,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比较,自然生成知识的异同,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策略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在应用时不只是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点,还应该关注相同点和联系,这样比较得出的结论和规律才更加全面。但是教师在运用比较策略时,一定要看准时机巧妙应用,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切忌不确定性的盲目比较,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交流不断感悟,才能让学生思维开花,智慧生成,提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梯形概念思维
梯形填数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梯形达人
幾樣概念店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