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坚守底线 拒绝“粗鄙”

2015-02-28 08:13孙慧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舆论传统

孙慧峰

(作者单位:南通广电传媒集团新闻综合频道)

电视新闻:坚守底线 拒绝“粗鄙”

孙慧峰

(作者单位:南通广电传媒集团新闻综合频道)

作为一个从事20多年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老记者,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挑战,我们仍然在踌躇满志地坚守:我们虽然传统,但是依然“权威”;我们崇尚创新,但从不放弃“深刻”:我们竭力让受众与我们同行,但绝不让主阵地的“格调”贬值。然而,近来在一些传统主流电视媒体节目中出现的那些粗俗鄙陋的画面,却让我们忧虑和警惕起来。

镜头一,2015年8月3日,江苏省某城市电视台新闻汇编栏目放送了一段镜头:一对情侣在广州某地铁站候车的时候,行为十分不雅。

镜头二,2015年9月21日,沿海某直辖市卫视在新闻栏目中播出了网传视频: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某村副书记、村主任陈某在如皋某饭店跟一名长发女子搂抱在一起,并试图扯脱该女性衣服,场面不堪入目。

镜头三,2015年9月21日,某省都市频道播出了“嚣张女子公交独占两座推倒老人,遭男乘客连抽耳光”的新闻。

显然,上述镜头所传递的信息,负能量大于正能量。三组镜头的看点只有女人、性和暴力!而媒体播出时对于上述新闻人物的违纪违规行为、伤风败俗行为、打人者侵犯人权的犯罪行为等并没有深入剖析和批判,对一些不宜播出部分的技术化处理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其编辑意图和传播目的令人生疑!

如果仅从时效角度认为上述事件还有一些传播价值的话,那么在主流平面媒体上它们可能只是几句话的简讯,在目前不缺少新闻的环境下,不会产生多大的反响。但是一经传统主流电视媒体传播,其社会反响则要大得多!

而很多类似上述报道和镜头,不止于在这数家传统电视媒体呈现,这正是当下社会文化“粗鄙化”在传统媒体上逐渐流行的表现,值得我们警惕。

1 要警惕传统电视媒体在生存压力下偏转价值取向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媒介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面对观众和市场的分流,一些处于生存压力下的电视媒体,很难淡定。于是,他们在挽留观众、争取市场的过程中,偏离电视新闻基本属性,推出一些片面迎合观众口味的所谓平民化节目。但是,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视角并不等同于粗鄙化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味;还原生活真实也并不意味着就此取消价值导向和伦理规范;揭露社会的丑恶更不应该听任粗鄙化对受众的污染和伤害!当一个社会粗鄙流行时,这个社会的文明就会被粗鄙无情地践踏。

2 要警惕电视新闻“把关人”缺位或错位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早前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即以传统媒体为核心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以微博、微信、QQ、BBS等自媒体为主的民间舆论场。在传统电视媒体中,记者、编辑等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凭借专业的眼光和素养对信息来源进行滤净和审视,这保证了电视新闻产品高品质和权威性。而在自媒体中,海量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缺少的就是专业眼光和素养的过滤和审查,鱼目混珠,真假难辨,难以阻挡粗鄙化信息传播,也难以提升信誉度和形成权威性。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所有传统媒体人很少不是自媒体信息的编辑、发布者,两个舆论场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由于这种“双面性”,使少部分传统电视人失去了坚守主阵地的定力,模糊了两个“舆论场”的界限,从而使电视新闻“把关人”出现缺位或错位,他们敞开大门接受自媒体涌来的各类新闻信息,但又对其中大量粗鄙化的、有些还未经证实的新闻信息懒于甄别、过滤,更没有按传统电视媒体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而使之登堂入室,有害传播。最终使电视新闻产品品质下降,媒体信誉受损。

3 要警惕电视媒体问题化报道的泛化

所谓问题化报道,是指以“揭短”“揭丑”甚至“揭黑”为主要形式的报道,所以也称为揭露性报道。电视媒体通过这样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可以达到激浊扬清,积聚正能量的社会效果。但是,问题性报道不是电视媒体报道工作的主要议程,弘扬主旋律才是主流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客观情况是,问题性报道在一些电视媒体上播出的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个别栏目甚至以问题报道为主业,大有泛化之势。

电视新闻中问题性报道的泛化,其传播的效果就是让观众误以为我们所处的国家社会问题泛滥,让人们对党、政府和社会失去信心,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因此,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必要再次强化,这就是要认真把握好电视新闻中问题性报道的度。一是把握好报道数量的度。积极的、正面的,社会主流能接受的,催人奋进的报道,始终应该占据电视新闻节目主要的和大部分时段,而问题性报道只能小比例存在。二是把握好报道时机的度。不合时宜的、非典型化的少报;对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进而会干扰党委、政府当前中心工作的不报。三是把握好报道品质的度。报道的面,报道的角度和深度,预期的报道效果等,都必须谨慎谋划,对存在于新闻故事中粗鄙化的情节和元素进行屏蔽、删除,做到监督有理,批判有据,传播有利。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舆论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老传统当传承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