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2015-02-28 08:13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网民

张 剑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网络时政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张 剑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改变越来越明显,作为新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时政新闻也面临着互联网转型这一命题。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时政新闻的功能,如何有效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如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有效提升网民的政治素养是目前时政新闻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以网络时政新闻消息的传播为基础,探讨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使时政新闻更加贴合互联网的发展实际,让广大网民想看、爱看、看得懂。

时政新闻;互联网;创新与发展

作为报道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的重要载体,时政新闻以其报道政党、社会集团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的独特视角,重要性正日益受到重视。其重要地位一方面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笔者对中国互联网中心2015年网民数量的分析报告进行了统计,当前我国网民人数已接近5.37亿,比较过去几年网民数量有了大幅增加,普及率已达到39.9%。作为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网民政治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时政新闻的互联网发展。

1 切实完善议程功能设置,培育网民政治素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生活及民主政治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作为时政新闻,以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主导思想的原则。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传统时政新闻生存发展改革的道路上,如何培养网民的政治情感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议程设置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功效之一,其对热点事件报道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公众对于此类事件的重视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在笔者看来,以大众为基础的传媒报道是一种全方位的专业活动,它是物质世界在意识形态中的集中反映,是一种事件行为在人类大脑中的概念反映。只有给予大众充分的参与政治的机会,受众才会对政治产生兴趣,也只有产生兴趣,网络时政新闻功效才会得以充分发挥。政治情感是政治素养首要特点,位于政治素养的首要地位,是受众基于事件的一种内心感受。换句话说,当政治事件发生后,时政新闻是否被人们所接受,是人们的一种思想活动。而网络时政新闻是将各种思想汇聚,观点汇合,但如何让大众接受是需要主流政治情感构建的。面对当前形势下主流政治情感的构建,应充分发挥“议程设置”的功效,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吸引人们对事实进行关注,并发表意见。一系列的情况说明,在政治活动中,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才能发挥其效用。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新兴的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每位媒体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互联网媒体本身具有的互动性,可以成为培育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素养的有效条件。如人民网曾利用各种渠道对政策法规进行民意调查,以求获得大众对于国家政策的反馈。通过这一尝试,可以有效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笔者看来,这样的尝试事实上是调动了人们对于身边事、身边人的关注度,激发了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培养网民政治情感方面,应当着重从政治性和时效性两个方面进行,因为任何时政新闻都需要纯正的政治态度和及时的舆论导向,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在对受众的政治情感导向方面,网络时政可以不受版面的限制,利用数字出版空间的无限性,配发记者的采访手记,揭秘采访背后的故事,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充分发挥其政治性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2 不断丰富新闻内涵,提升网民政治认识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时政新闻的发布和传播速度,使某个事件或人物更加容易受到关注,各类观点也更加容易聚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使传播达到了一个至高点。人们在互联网中可以获取大量的新闻素材。同时,一些新兴媒体、专业化媒体的出现,不仅使新闻报道更加专业化、深度化,还使新闻的质量也有了质的提升。在时政新闻的数量和质量都满足网民需要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效提升网民对于政治的正确认识能力,因为新闻事件就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只表现一方面的内容,只有多角度、多维度去发现,去探索,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网民的政治认知。如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人民网对其专题报道,并设立新版块对神州系列飞船进行了详尽介绍。这样的做法避免了单一的新闻报道,可以让人民群众在了解飞船成功飞行的同时,知晓飞船的历史,使新闻更加生动、活泼。人民网在进行报道新闻的同时,辅之以图片、音乐等素材,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笔者在研究这项报道时发现,人民网改变了以往报道新闻时的单一播报,采用了人称方式的转换,这样的尝试从不同角度对新闻的全面性进行了保证,为网民接受或者说愿意看这种类型的新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提高网民政治认知环节,笔者认为,应当从政策性、广泛性和信息性方面进行,由于新闻本身具有动态性,那么作为社会“瞭望者”的时政新闻则更是如此,只有在信息收集、传播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创新,才能够见微知著,才能够为大众呈现最真实的政治世界,而不是以其他媒体的报道,拼凑时政人物或时政事件的样貌。以内容为基础,需要网络时政新闻更加注重事件本身,有责任和义务使内容媒体价值得到回归,保持其独立性。

3 重视正面引导,坚定网民的政治倾向

政治因其对社会有重要且独特的意义,易于聚集受众的目光,是新闻报道选题的重点领域。所以,有媒体业内人士说:“得时政者,得天下”,由此可见时政新闻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当前,时政新闻报道普遍围绕“讲政治,看时局”进行报道,围绕权利运行,解读政治智慧已逐步成为当前主流。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网民的政治态度显得至关重要。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的产生与国家社会整体政治环境和个人社会化影响密切相关,在我国,政治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袖的作用。如在中央政治局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以来,各地各单位普遍得到了严格执行,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八项规定中提到“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后,笔者所在单位的文件简报数量有了明显减少,各类报道也更为精准简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当前时政新闻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正面引导作用息息相关。同时,也应当看到,作为网络政治文明的一部分,在笔者的研究中也多次提及,当前互联网科技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也有很多积极的尝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互联网媒体属于新兴媒体,因此在进行新闻素材把握时候,还存在着单一报道新闻主题,主要表现为大篇幅的表述。这样的报道方式本身无可厚非,因为报道新闻本身就应当是报道主要内容,但是笔者认为,在报道主要内容的同时,应当注意新闻本身的更多细节,只有细节的不断完善,才可以帮助网民更好地理解新闻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这一点还需要广大媒体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如人民网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以权威、大众、公信奠定了的时政新闻的基调,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喜爱。凤凰网则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报道,这样的尝试有利于网民参与感的有效提升,也是很好的尝试。在众多媒体的借鉴中,笔者比较倾向于内容与方式相互结合的人民网报道方式,因为只有采用人称转换、图片、文字和视频的相互结合,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才有可能使新闻更具吸引力,更能有效培养网民的政治素养,使其看待问题更加客观、更加理性。

长久以来,新闻媒体作为经济社会的指南针和雷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权力拥有者的监督利器,是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和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长期的传统时政新闻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我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使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量的增大和传播方式的日益多元,网络时政新闻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其创新与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必将在新时期的媒体建设中成为一个崭新的舞者;同时,借助互联网的独特优势继续为受众们搜集、报道时政动态,从时政到时局,剖析当下中国的现状,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时局中读懂中国政治。

[1]李俊伟.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2]吴克明.网络文明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刘建明.新闻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5]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6]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吴飞.新闻业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报道网民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