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画面空间感的构建方式探析

2015-02-28 08:13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空间感广角镜头景深

李 笑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电影画面空间感的构建方式探析

李 笑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电影画面空间是电影呈现生活场景的途径,而电影平面式的表现方式要呈现生活中三维立体的影像,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艺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通过各种方法和技巧来展现生活中的场景。

电影;画面空间感;构建

电影的画面空间感是通过光线、色彩、声音、特效等方式展现出来的,在这些元素的作用下,电影画面突破了二维空间的限制,给观众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视听上的享受。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空间美学也在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透视学、场面调度、色彩调度等技巧的研究,探析电影画面空间感构建的方法。

1 构建电影画面空间感的传统方式

1.1电影画面空间感

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画面是电影的基本组成元素,在表现情景、人物时,画面的空间感具有重要意义。电影的画面是平面的,而生活中的场景是立体的,这就给场景的再现带来了较大难度。为了尽量真实还原生活中的三维景象,在电影画面的构图中是十分讲究空间感的塑造的。电影画面的空间感是通过物体的透视、巧妙的取景构图得以实现的。电影拍摄者必须掌握熟练的取景构图技巧、色彩处理技巧、纵深调度方法等,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找到一个连接点。

1.2透视与画面空间感

透视是实现画面空间感的最有效途径。透视的拍摄手法通过线条的汇聚,在平面空间上产生一种物体真实存在的感觉。透视最初是在绘画中运用的一种技巧。画家通过网格的应用将景物置于一定的网络中,再按照比例在图纸上描述出来,这样就能得到与景物相似程度极高的绘画作品。人眼具有天生的透视功能,能联系景物与光线,从而展现出景物的阴影、明暗效果。这些规律经过归纳之后就形成了透视规律。电影画面中的透视效果与绘画中所应用的原理大致相同。摄影机的光学镜头可自动产生透视的效果,在电影画面中呈现三维立体的影响。可说,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人眼,记录下了景物的形状、色彩、大小等,并在平面上展现出具有空间感和深度感的景象。

2 场面调度与画面空间感

2.1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的剧场演出中,用以指代舞台上的布景。电影中的场面调度结合了剧场演出的布景概念和平面艺术中的视觉概念。简单来说,电影的场面调度就是指在拍摄的过程中,按照立体空间的概念来安排摄像机,并将其转化为二维画面的过程。电影中的场面调度包括演员调度、摄影机调度、纵深调度等几个方面。在演员调度上,常用的调度方法包括横向调度、正向调度、背向调度、斜向调度、上下调度等。演员调度方式的选择应符合其在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特点,遵循常规的动作逻辑,反映出角色与周围景物及其他角色之间的空间关系。摄影机的调度方式包括推、拉、升、降、移等。根据摄影机的拍摄角度又可分为平拍、仰拍、俯拍等。通常在表现一个场景时,需要用到多种拍摄角度,这样才能充分地表现出场景的全貌。纵深调度是在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中对演员、摄像机进行多种形式地调度。这种调度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场景的透视效果,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空间感进一步提升。

2.2画面构图

在电影拍摄技巧不断完善的今天,电影创作者们一直都致力于更好地将三维景物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画面构图的设计是关键的环节。为了突出画面的深度,电影拍摄者经常会使用多层次的景物构图方法。在电影中,构图的含义是将被拍摄的物体与其他元素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在一个画面中反映出来。电影画面的构建有一个需要遵循的定理就是突出物体的立体感。因此,对于画面的处理一定要做到层次分明。通常,电影中画面的层次感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画面的主体、陪衬及画面所处的环境。所谓的主体是指拍摄的主要物体,是电影画面的核心,其他元素的布置都是围绕着主体展开的。陪衬是指画面中为了突出主体的其他次要元素,其作用是更好地表现画面主体。在一个场景中,主体与陪衬通常是相互影响、对比的。环境是指拍摄物体周围的背景,在多层次画面的构建过程中,环境的选择优先考虑立体性强,层次较多,线条较为明确的结构。当拍摄场景设置在室外时,要尽量选择楼层较高、层次较为丰富的建筑和景物。若在室内进行拍摄,则应尽量整合周围的景物,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多层次感的空间画面。

2.3扩展空间距离

当在较为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拍摄时,要产生空间感的难度较大,这是可通过镜子、烟雾等反光的道具来增添画面的空间感。此外,广角和超广角镜头的应用也能使空间得到扩展,从而起到加强空间感的作用。广角镜头在拍摄时,可加深视角,把立体空间的视角放大,在水平面上产生延伸,在垂直面上进行深入。在一些特定场景的拍摄中,如对画面的容量要求较大或需要拍摄宏大的场面时,必须采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广角镜头还可应用到对距离和运动的扩大上。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可将景物的景深有效地转化为画面的空间感。这样在电影画面中呈现的距离和运动幅度将比实际要大得多。实际景物只需要运动很小的一段距离,在电影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很长的一段距离。

除了广角镜头之外,长焦和超长焦镜头也具备这一功能。与广角镜头不同的是,长焦镜头的作用是缩小距离和幅度。在一些细微环节的处理上,通常都会使用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可把远处的物体拉到镜头前,并进行放大,能在有限的视野范围内捕捉到很小的细节。但是,在拉近景物的过程中,其立体的效果就会减弱。因此,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往往会出现画面过于饱和的现象。在拍摄运动过程时,长焦镜头的作用与广角镜头恰好相反,物体在运动很长一段距离时,通过长焦镜头拍摄出来只有很短的一段距离。

2.4通过景深塑造画面空间感

景深是指镜头对被拍摄物体前后拍摄的清晰范围。景深分为前景深和后景深。景深的控制也是凸显物体立体感的主要手段之一。画面的饱和度、空间感等也都可通过控制景深进行调节。

景深的应用可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在平面上呈现出来,但在电影画面中呈现出来的景深还是无法与人眼真实看到的景深达到完全一致。从电影画面构建上来说,有些镜头需要被拍摄物体具有良好的清晰度,有些镜头则要景物具有模糊的观感。为了实现这种效果,需要采取恰当的虚实对比,这样就能使电影画面更加多样化。电影画面上的深度和立体感是无法与人眼真实看到的景物达到完全一致的,主要是因为镜头将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图像时,有一部分信息丢失了。但镜头的景深也有人眼所达不到的功能,如可根据画面的需要对景深做出随意调节。总的来说,景深能加强画面的空间立体感,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色彩与画面空间感

3.1早期黑白电影画面空间感的构建方式

众所周知,在早期的电影中,画面都是黑白的,没有了色彩的辅助,要体现画面的空间立体感难度就更大了。在黑白电影中,画面的空间感是通过光线的黑白对比来实现的。在拍摄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拍摄现场的光线分布进行设计和调整,以此来营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在电影的拍摄现场都需要进行布光。根据拍摄场景和物体的不同,布光也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常用的布光方法有逆光、侧光、明暗相间光等。一般的布光原则是前暗后亮或者中间亮周围暗。当场景的层次较多时,需要特别注意光线的明暗对比,符合人正常的视觉习惯。在布光完成后,正式开拍之前还需要对前景的光线做进一步调整,使物体周围的光线更加柔和、自然,保持画面应有的自然。

在早期的电影中还经常直接利用场景空间的结构来进行画面的构建,如使用建筑物原有的线条来切割画面。这就使在场景的选择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例如,早期的电影会选择街道的十字路口作为画面切割的线条,利用交叉的马路将画面切割为四个空间。事实上,即使是在彩色电影的时代中,光线的明暗分布仍作为画面构建的重要手段得以应用。

3.2彩色电影的画面空间感构建方式

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问世,标志着世界电影进入了彩色时代,电影产业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电影画面的构建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色彩被广泛应用到了电影画面的构建中。与黑白画面相比,彩色的画面在饱和性、冲击性、生动性等各个方面有了极大地提升,使电影的空间感塑造变得更加简单和多样。色彩在电影中的应用也经历了从还原到创造的过程。在色彩应用的初期,电影创作者只是单纯地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随着电影拍摄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电影拍摄者试图通过多样化的色彩组合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和电影的情绪。人们不再满足于用色彩来单纯地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而是希望通过再创造的方式展现出一个缤纷、奇幻的世界。

彩色电影的出现在电影的发展史上是一项创举,给电影产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变革。在引入了色彩后,电影画面的空间感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在实现画面的立体感时不仅可通过光线的明暗分布,还可通过色彩的组合来达到凸显主体的作用。此外,根据不同色彩的特性,将色彩进行不同的组合可更好地突出电影要重点表达的元素,提高画面的观赏性。

4 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画面空间感

电影产业的发展是与时代的科技水平紧密相联的,同时也能充分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趋势。在黑白电影的时代中,画面空间的构建只能通过透视原理、场面调度、光线明暗对比来实现。在彩色电影时代则可通过色彩的特定性质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电影画面的空间感。

4.13D电影制作技术与画面空间感

现代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电影画面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它充分弥补了传统拍摄手法中画面空间感不足的缺陷,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人眼之所以在看物体时能呈现出良好的空间感,是因为双眼的不同视角能更全面地表现出物体在各个角度上的特征。借鉴了人眼的这种透视功能,3D电影在拍摄时也采用了两台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3D电影的两台摄像机就代表着人的左右眼,在拍摄的过程中完全是按照人眼观察物体的习惯和特点进行的。在电影放映时,两台摄像机拍摄的影像投射到同一块银幕上进行同步播放,形成存在左右视差的连个影像。观众只需要带上偏振镜就可在二维平面上看到三维的立体影像。这种影像效果与人眼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景象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4.2电影特效与画面空间感

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电影特效技术的诞生。电影特效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影的拍摄方式。拍摄者可突破时空上的限制,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构建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场景。特效技术的应用对于前期的准备有较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实地拍摄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外,特效的拍摄还需要进行蓝幕的搭建、模型的组合、数字模拟灯光的调试等。摄影的过程没有场景,而是以蓝幕为背景。这对演员的想象力也产生了更大的考验。在很多特效拍摄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物体与演员配合,演员需要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展现情绪及动作。电影特效的应用给画面空间感的塑造又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画面的空间感甚至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5 结语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黑白、彩色、3D、特效等几个阶段,在电影画面的空间感上有了不断地提升。从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看出,电影技术的发展是与时代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未来,电影产业将会迎来更大变革。

[1]孙伟杰.浅谈影视画面空间感的处理方法[J].现代电影技术,2012(11).

[2]韩程伟.画面影调,引人注目的第一感觉[J].照相机,2010(4).

[3]熊文醉雄.电影视觉空间美学形态的演进[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李笑(1993-),男,内蒙古库伦旗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

猜你喜欢
空间感广角镜头景深
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图像去雾算法
上海夜景
冥想
挑选超广角镜头该看什么?
空间感
范小青《城乡简史》叙事手法探析
浑身“长满”滤镜的手机壳
谈装潢设计中的版式构成
简明FOTO词典:景深
景深在影视摄影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