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中的镜头语言

2015-02-28 08:13刘晓丹刘翼龙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表现性语言

刘晓丹 刘翼龙 丁 磊

(作者单位:石化公司新闻媒体中心电视台)

论电视新闻中的镜头语言

刘晓丹 刘翼龙 丁 磊

(作者单位:石化公司新闻媒体中心电视台)

镜头是新闻拍摄到的客观形象,镜头语言就是通过一组或一系列客观形象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镜头的切换易发生叙事时间不连贯,逻辑不顺畅等问题。这样的做法有时是必要的,但每次镜头的组接都会引起观众注意力的转移,使故事的叙述中断。本文针对镜头语言特有的艺术语言魅力进行解析。

镜头语言;表现性;镜头组接

1 镜头语言

所谓“镜头语言”,就是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内容的一种语言方式。新闻类的拍摄更要会使用镜头来“说话”。镜头语言没有规律可言,只要用镜头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都可称为镜头语言。如音乐、电影、建筑等艺术形式,无需用话语或文字解释,任何人都可通过感官来理解它。画面的造型是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与声音造型共同构成的,它会给人的视觉感官留下强烈的印象。

在新闻作品中,与播音配合的画面是一连串与事件有关的环境和人物的动态特写,或是其中蕴涵的情绪和氛围的镜头组合,这些镜头携带着大量所需表达的信息,通过荧屏映射在观众的脑海中。优秀的新闻作品不光是对事件进行深层次解读,还会将事件长久留存在观众的记忆里。了解镜头语言的特性,不断提高画面的表现性就是新闻拍摄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镜头语言具有再现性和表现性两个特征,再现性是指影视画面对现实时空的一种重现,是对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的纪录。表现性是指影视画面是一种目的性的重新建构,这是影视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审美的理解做出的对现实的认识和阐述。

镜头语言的元素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构成。从表面上看,是由连贯的镜头和对时空的交叠所创造的。因此,新闻拍摄者对镜头的把握会直接影响镜头语言,这包括画面的景别、拍摄的方式和后期画面的处理等技巧。

镜头语言最终是为了打动观众,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引发强烈的心理感应。画面是构成新闻的基本元素,镜头的移动和不同视角镜头组接产生的画面,使新闻事件得以重现,声音则是以另一种方式充实镜头语言。

2 从画面和画外音谈如何运用镜头语言

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用镜头说话很不容易。很多时候,镜头没有说话,观众只是看图听解说词。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后期剪辑没有处理好画面和画外音之间的关系。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画外音并不单独承担对事件的讲述,它必须与画面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叙事和抒情表意的要求,解说词的应用被强化时,画面表意的效果就会被弱化;所以,电视节目应尽可能多地用画面叙事。解说词也不光是对画面的简单介绍,应该传达画面之外的信息,或是附加在画面上的特定信息,使解说词与画面相互交替传达信息。

单一镜头是连续画面构成的基础,镜头就是单词,通过语法修辞构成句子,不同情绪的句子交织在一起又构成了文章,文章就是用画面语言进行描述的。在此基础上,配以适当的解说词和同期声,镜头的表现力就会变得更强。

声音包括语言、音乐,其中语言就是解说词、同期声、旁白和独白等。声音在镜头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期声的使用,可增强现场感。熟悉的声音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唤起人们对特定环境、事物的记忆,使观众的脑海中出现一个联想或是一个特定的空间。音乐的最大长处就在于抒发人物内在的心理感受及丰富情绪。

3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画面是大量镜头有序组接起来的,这些镜头之所以连贯,使观者感受不到影片中情节上的不完整和不连续,就是因为镜头的运用是有规律可寻的。

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表现的规律,逻辑不符,就很难让观众接受;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想法必须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拍摄同一场景的时候,景别的变化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产生画面场景频繁跳跃的现象。

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主要以主体运动轴线方向为主,避免出现“跳轴”的现象。在拍摄中,机位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画面的运动方向和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就是“跳轴”,除特殊需要以外,此类画面是无法组接的。

“动从动,静接静”是剪辑中的基本规律,如果画面中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动作接动作,以达到顺畅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动作停稳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开始到运动的镜头,这就是“静接静”。这样前一个镜头的落幅与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起幅顺接,时长一般控制在1~2秒。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连接时,同样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反之,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产生跳动的视觉感。

[1]悉德·菲尔德.《电视剧本写作基础》[M].钟大丰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2]古斯塔夫·莫卡杜.《镜头之后:电影摄影的张力、叙事与创意》[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语言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语言是刀
表现主义元素对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数感的表现性评价维度与评价任务的开发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