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型主持人现场叙事模式与能力要求

2015-02-28 08:13郝鹏飞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能力

郝鹏飞

(作者单位:河南省上蔡县电视台)

记者型主持人现场叙事模式与能力要求

郝鹏飞

(作者单位:河南省上蔡县电视台)

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需要,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其叙事策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记者型主持人是“记者和主持人的一种融合形式,也是其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他既拥有出镜记者能力,在新闻现场起到叙事和评论的作用,又拥有主持人的能力,对节目内容起到统筹兼顾和控制全局的作用”[1]。记者型主持人兼具记者和主持人双重身份的人,在“记者型主持人”一词中,中心语是“主持人”修饰语是“记者型”。记者型主持人的主要工作是在传播消息的同时,深入到新闻事实的本身中,发表独到的见解,展现新闻主题。了解记者型主持人需从其在新闻现场采取的叙事模式和其必须拥有的能力两方面进行。

1 记者型主持人的现场叙事模式

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中,记者的现场主持很容易形成模式化,而最简单的模式就是按照场景的进度形成开篇、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阶段。这种简化后的叙事模式能让记者型主持人迅速定位事实,进行相应地表达。

1.1开篇:预想开头

开头不仅要交代一下事件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等,而且需要选择传播对象感兴趣的信息作为切入点,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开好头,树立信心”。新闻的开头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即为导语,导语出现在新闻作品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好的导语对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具有重要作用,正如美国新闻学者赫伯特·黑德所说:“导语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有效的新闻导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能够抓住体现新闻事实本质性的东西;二是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至于在开端中是以“一个事物”“人的一种行为”“社会的一种现象”还是“所处的位置”“所引荐的故事”以何种叙述方法进行开篇叙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新闻性节目,最好采用直接点题;如果是评论节目,最好采用能让受众感受到的一种现象来引导和改变人们想法的故事开篇。如何做到开端吸引受众也很关键,建议是如果没有独特的开头,那就直切主题。如《职来职往》的开篇是“职来职往,前途宽广”、《开心擂台》也做到了开门见山,以“开心摆擂台,有才您就来”为开篇,直入节目主题,做到让受众一目了然。

1.2发展:描述清晰

事件的发展要根据现场进行描述,要围绕事件的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报道新闻信息,做到突出重点,根据人、事、物、环境等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叙述,做到详略得当。常听广播的人都知道,播音员会在广播中说这样的一句话:“具体情节一段美好的音乐过后我们来继续探索”,就是为了让听众在收听音乐放松情境下,去想象事情发展的情节,在探索与验证中事件得以展开。

推动叙事发展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遵循事实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第二,就是要满足报道要求。第三,则要符合受众心理,保证传播效果。记者传播新闻信息的目的是让受众接受到新闻,新闻结构必须适应受众心理需要。第四,符合社会环境的特点。

1.3高潮:设置悬念

由于发展中设置的悬念,在高潮中升华疑惑,一般以叙述新闻发生的背景,然后播放相关新闻画面,展示新闻过程或由当事人自己讲述以达到叙事的高潮,在叙事的高潮中记者型主持人悬念的设置要做到以下两点技巧。

1.3.1让叙事做到情理之中、预料之外:若想达到叙事高潮,必须亲临事件发生地进行调查追踪、出镜串联,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直接交流、碰撞,对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命运、思想情感真诚关注。水均益主持的《高端访问》中,从采访到播出每次都有新的突破,揭露出采访事件的本源。

1.3.2利用背景烘托,环境渲染:根据背景、明确目的,一定要适度、自然,不要脱离生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漏洞。在“疑问”和“曲折”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一定要交代造成悬念的前提。没有必要的前提,故事就不会发生。前提交代清楚了,才会让受众信服。

1.4结尾:点明要旨

在记者型主持人水均益打造得比较成功的栏目《高端访问》中,主持人水均益参与到每期节目的采访编辑播出过程中,在每一期报道结束后都值得观众深思,使整个报道显得更有深度。结尾评论要做到深入生活,考虑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逐渐培养和增强主持人对新闻的认识和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逐渐把记者和主持人两个工种合为一体,发挥记者型主持人的更大作用。在新闻叙事的最后评论中总结出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时事。水均益主持的《高端访问》在新闻领域,以及国际媒体都被人看好,因为他站在群众的角度,利用权威人士的观念和思维来揭露时弊、鞭策丑恶,反映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到社会和观众的高度关注。

2 记者型主持人能力要求

要完成对新闻现场的掌控,记者型主持人在知识、发问方式以及清晰明了地表达观点等方面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2.1以第一现场为核心的广阔知识视野

记者既要做到条理清晰地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应该具备对知识和新闻要点拓展延伸的能力。这不仅需要有驾驭新闻的能力,更要有掌握客观报道的叙事能力,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能够把最新、最快、最具报道性的消息,以第一现场作为背景材料的要点展开叙事报道。在第一时间以客观真实作为采访播出的重点,传播给受众。

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老师,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主持人是启迪人们心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他们能够加速社会的稳定和谐,增强社会上更多人对于客观真实叙事的认同感。

记者型主持人应该具有驾驭记者和主持人的双向技能,像白岩松、水均益,他们能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合理、恰当的叙事方法报道节目,站在观众的角度主持栏目。由于他们的叙事方法得当,叙事手段突出,叙事角度正确,使他们能够赢得受众的认可与好评。

2.2以人性关怀为主的发问方式

记者型主持人不但要用感觉思维去接受新闻,用客观真实的语言叙述事实,还应该具备人文关怀。从报道到播出整个栏目要具有一定的可观性、可感性,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记者还是主持人的价值取向,都指向“人”。如果缺少人文关怀,再好的栏目也不会赢得受众。柴静在主持《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时通过与网友聊天,准确把握网友的态度,并对虐猫的真相进行深入调查,体现了叙事能力是价值观成熟的表现。

央视主持人柴静在主持《新闻调查》的一期栏目“双城的创伤”时,注重采访策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孩子的心里感受着想,蹲下身子和孩子谈心,让孩子减少了心里的恐慌。这样不仅拉近了与采访者的距离,也使节目的收视率得到提高,让叙事的内容得到升华,使栏目从采访到制作再到最后的播出,都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

能否让采访对象分享最真实的想法,能否从被采访者的话语中找到新闻点,是衡量一个记者做得好坏的重要条件,也能够体现出叙事者是否考虑受众心理。柴静在报道节目时注重调查方法,讲究采访策略,注重人性关怀,具备了一个合格的记者型主持人该具备的思维方法与叙事能力。

2.3清晰明了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不管是讲故事还是报道新闻,没有话语之间的衔接,会给人造成错觉。要想使文章段落衔接自然,新闻事件之间报道清楚紧凑、巧妙新颖,就要注重衔接。在大型直播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幸运52》中何炅、李咏在直播现场常常要说些衔接语为链接两个环节做铺垫,这个衔接又叫串台词,可以让受众对节目本身更加明晰。

叙事要有一波三折的过程才能够赢得更多倾听者的关注。否则再精彩的新闻都会给人以疲惫之感,不管是今天的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职来职往》还是评论节目《道德观察》《新闻调查》等,主持人在叙事的过程中,要时刻做到让受众的内心跟随事物冲突来了解实情,利用矛盾冲突来推动事件向前发展。

评论对叙事很重要,在《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栏目中,每次都会有特邀嘉宾,给参与节目的人提出一些参考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往往是客观的、多角度的,能够促成节目由叙事到播出的合理进展。人云亦云,会让故事缺乏可看性,会让新闻缺失能动性。一条新闻、一个故事、一段叙事性的话语让不同人思考领悟,会有不同种结果。

[1]刘枫.记者型主持人的能力要求及培养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2).

郝鹏飞(1978-),男,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主持。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