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业态特殊期主持人形象塑造

2015-02-28 08:13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铜川业态传统媒体

姜 楠

(作者单位:铜川广播电视台)

媒体业态特殊期主持人形象塑造

姜 楠

(作者单位:铜川广播电视台)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持人作为多媒体融合形势下的骨干力量,如何在媒体业态特殊期塑造出既适合多元化传播技术,又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个性艺术主持风格?基于此,就这一话题与同行进行分析和交流。

媒体业态特殊期;主持人;个性艺术风格;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如今,从我国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建设一支互联网思维、适应新的传播业态、信得过、用得上的复合型主持人才,是建成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的关键因素。2015年7月,铜川人民广播电台与铜川电视台合并为铜川广播电视台。同年8月,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伟在市委常委会议上对传统媒体提出要求,并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兴媒体,抢占舆论宣传制高点,突出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因此,我们无论从政治高度还是地方主流媒体的自身发展实际来看,新媒体化、产业化发展已成为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主持人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喉舌意识,积极主动地与时代接轨,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技能,塑造多样化的主持风格,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以适应融媒体业态环境下的客观要求。

1 语言要规范

规范的普通话是主持人的生命线。它不仅对受众有着典型的示范作用,同时,对社会语言文明建设也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语言作为主持人口头范畴语言,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交流不同,它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门语言艺术。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实践中,由于直播量大,新闻时效性强,海量信息要脱口秀出等特点,使一些主持人忽视了日常的基本功训练,主持语言出现秃噜,“拯救”说成“赠酒”,读音白字,“堕落”的“堕”读作“坠”等;更有甚者,一些综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笑果”,经常会故意夹杂一些方言“哪里”说成“阿达”,“吃面”说成“咥面”,以及网络语言“坑爹”“雷人”等。在2013年“限娱令”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于2014年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同时,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不得模仿地域特点突出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俚语俗词等;用词造句要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避免滥用生造词语和不规范网络用语。主持人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大众传媒完成先进文化引领的前提基础。主持人作为主流媒体专业队伍中的一员,必须树立对党对人民负责,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强对自身语言文字规范,使其成为推广普及普通话的正面典范。

2 技能要娴熟

曾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敬一丹老师这样说过:“当《焦点访谈》遇到微博,也就是当电视遇到网络时,电视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微博,拓宽了人们的言论渠道,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每个人都有了摄像机,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现在是一个媒体生态重新形成的特殊时期,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不得不‘与狼共舞’的时代,如果电视跟不上年轻人的思维步伐,那么将失去观众。”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由此衍生而出的QQ平台、微博微信平台、节目消费客户端平台等多渠道的传播平台已被媒界广泛运用。在国内外一些知名广播电视栏目中,我们不难看到,主持人在从容驾驭栏目运行的同时,在节目中运用电脑、平板这一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与受众、嘉宾分享图片和视频,对所说的新闻题目、要点、关键词加以圈点点评的主持形式,不能不说是增加主持人栏目内容的手段之一。这里,以铜川广播电视台“智慧铜川手机台”为例,铜川广播电视台在继续提升改造传统媒体的同时,迅速组建了铜川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举荐原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王牌节目主持人葛宁组建团队,以打造新型媒体大平台的创建和应用。在传统媒体创新实践中,我们发现,主持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声语言成为了改革的重心。以铜川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开发的“智慧铜川手机台”为例。该机构内设工作人员6人,平均年龄30岁,他们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专多能。这6人除了承担“智慧铜川手机台”全天24小时节目的主持、制作、播出等相关工作任务外,他们还善策划、懂采访、会录制。在直播室,他们是妙语生花、出口成章的节目主持人;走出直播室,他们是“跑街”连线发回最新消息的前沿记者;有广告客户来访,他们策成为深谙广告设计策划的“谈判高手”,他们的工作内容已经完全打破了主持、记者、编辑、策划等多个身份的界限,其岗位之间的频繁调整和多变为我们实践出了新媒体融合形势下的主持人业务素质有着跨界传播的要求。主持人作为传播的主要实施者,是媒介融合态势下节目生产革新性变化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伴随着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自身传播内容制作的发展变化,主持业务也随之发生着调整和改变。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王菲在她的专著《媒介大融合》中所说:“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传统媒体主持人来说,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拓展,主持人想要使我们的事业“青春永驻”,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设定目标和规划。要适时地开展新闻点评训练,对网络编辑要有技巧,对微博微信更新要日变日新,对于音频视频上传要及时更新惟有这样,主持人才能熟练掌握符合融媒体时代多渠道传播的职业技能要求,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业态特殊期成功转型。

3 风格要多样

我们知道,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涌入突破了国家、地域的限制,无论人们身在何处,即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收看、回放、预约自己喜爱的节目。在大数据大媒体时代环境下,国内外同行已经与站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主持人行业的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为了树立主流媒体品牌意识,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级广播电视台推行主持人“首席”制度,并对其中的有关奖励进行了明确。由此,从中央到地方,敬一丹、白岩松、李湘、何炅等风格各异的优秀节目主持人不断涌现。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不能不说,是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平台,使其成为该行业无可替代的品牌之一。如今,融媒体时代又为主持人提供了更大更为广阔平台和舞台,如何成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代言人?已成为我们每一位主持人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015年上半年,铜川新闻综合广播应听众要求开播了一档少儿栏目《童星闪闪》,在运行前期,我们集思广益,尝试开通了栏目微博微信客户端公众账号及主持人个人QQ群等媒介平台,将每期栏目完整上传,通过音频、图片及活动视频资料在互联网、手机、公交车载屏等多媒体传播平台上与受众互粉互动,拓展出一条广播栏目非单一传播的渠道,主持人风格塑造多元化展示的路径,受到业内外人士一致好评。由此,该栏目网络客户端平台成为铜川广播电视点击率较高的栏目之一,主持人葛宁成为了铜川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主持人”,被铜川各行各业,窗口单位聘为“形象代言人”。可见,要塑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媒介品牌栏目主持人,必须做精、做细、做强自己的节目。同时,要把宣传自己、推介栏目作为我们工作任务重中之重,为自己的个性风格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媒体融合人业态特殊期既为主持人提供了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机遇,又使主持人面临新的挑战。主持人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1]毕一鸣.主持艺术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11.

[2]张军.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培养[J].今传媒,2012(12).

猜你喜欢
铜川业态传统媒体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峥嵘岁月刻进党员灵魂——铜川耀州区这样上党课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旅游+”助推铜川全域旅游发展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谢先文:面对新常态 开创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