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环境下学习者观看课程视频行为研究
——以《楹联鉴赏与创作》SPOC为例

2015-03-01 03:33王直军
亚太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楹联学习者课程

文/王直军

SPOC环境下学习者观看课程视频行为研究
——以《楹联鉴赏与创作》SPOC为例

文/王直军

随着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不断发展,在其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在线学习形式。其中,私播课(SPOC)作为小众化的MOOC在高校建设校内在线课程中脱颖而出。本文希望通过对《楹联鉴赏与创作》SPOC课程中学习者观看课程视频行为进行研究,为高校在管理与促进SPOC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SPOC;在线学习行为;课程视频

一、引言

“MOOC仅仅代表了在线教育的初始形态,而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处在‘后MOOC’时期了”——哈佛大学在线实验学术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略。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专家、学者对MOOC的反思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学习者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MOOC的基础上相继衍生出了新的网络在线课程,其中就包括私播课(SPOC)。

私播课,即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它是哈佛大学继MOOC之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SPOC对入读人数和入读条件都有限制,但它仍然是开放和免费的。从本质上说,SPOC与MOOC属于同一类,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上并没有多大突破,只不过更加小众而已。

本文研究的课程案例《楹联创作与鉴赏》SPOC课程从2014年9月23日开课,共有20多门专业共计198名学生选修,其中男生76人,女生122人。截止到课程结束,课程访问总数为4850次,讨论数为3625次,学生共完成作业1383份,观看课程视频累计时长172551分钟。

二、《楹联鉴赏与创作课程》SPOC概述

选取该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主要基于可行性方面的考虑。第一,该课程为SPOC课程,并且在过去的两个学期中已经开设过,课程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第二,该课程的平台具有学习行为管理功能,通过课程平台可以获取结构良好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

该《楹联创作与鉴赏》SPOC课程共七章,总计96个小章节,包括62段视频共计822分钟,69个任务点,7份作业。其中,第一章为绪论,内容包括楹联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楹联的文化特点、楹联作用举隅,共计2.7小时的视频。第二章为楹联概述,内容包括楹联的定义、楹联的特点、楹联的历史源流,共计4.1小时的视频。第三章为楹联与汉诗文化,内容包括联律与诗律的关系、从汉语诗律的特点看楹联的韵律特点、从《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等看楹联的韵律,共计1.3小时的视频。第四章为楹联与汉字文化,内容包括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楹联的格式、与字形有关的“雅对”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共计31分钟的视频。5.第五章为楹联与中国餐饮文化,内容包括楹联与中华美食文化、楹联与茶文化,共计1.5小时的视频。第六章为楹联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包括楹联与“春节文化”、楹联与中医文化、楹联与中华传统美德、楹联与书法艺术,共计1.9小时的视频。第七章为楹联创作,内容包括征联活动举隅、横批、楹联创作要求,共计1.6小时的视频课程。

三、学生观看课程视频行为描述与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楹联鉴赏与创作》SPOC课程平台,笔者获取了学生在选修该课程时填入的基本个人信息数据、登录课程平台次数、观看课程视频时长、学习成绩等信息数据。通过对学生观看课程视频行为数据表进行查询统计,可获得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基本情况信息。如表3-1所示。

表3-1 学生观看课程视频基本信息

(1)对学生进行分层以统计观看课程视频情况

为了获取不同层次学生观看课程视频时长的分布数据,笔者按照成绩将学生分成三段并进行抽样,分别从成绩处于前段、中段和末段的学生中随机各抽取20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在整个学期中不同时间段观看课程视频的时长进行统计,发现这三个群体在观看课程视频时长方面基本相当。由于学期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学生在观看课程视频时间分配上的不同可能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因此笔者分别绘制了前段、中段、末段三个层次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时间分布折线图,折线图波峰之间距离的长短代表的是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连续性程度。具体如图3-1和图3-2所示。

图3-1 三个群体观看课程视频时间分布(时间单位:天)

图3-2 三个群体观看课程视频时间分布对比(时间单位:周)

由图3-1和图3-2可以发现学习成绩处于前段的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时间主要分布在课程前期和中期,且在课程开始初的起点就比较高,并在课程中期到达顶峰,在课程末期观看视频的时间较少。在观看课程视频连续性方面,在10月9日至10月24日这段时间内折线图波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说明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连续性较好。学习成绩处于中段的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时间同样主要分布在课程前期和中期,但课程开始初的起点较低,在课程中期到达顶峰,在课程末期基本没有学生观看课程视频。另外,折线图整体波峰之间的距离都相对较远,说明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连续性一般。学习成绩处于末段的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时间主要分布在课程中后期,课程开始初期观看课程视频的时间很少,并在课程中后期到达顶峰,且观看课程视频一直持续到课程结束。同样,折线图整体波峰之间的距离同样都相对较远,说明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连续性一般。

从观看课程视频时长的起点来看,前段学生最高,中段次之,末端最低。从对课程视频学习的速度来看,同样是前段学生最快,中段学生次之,末端最慢。由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观看课程视频的总时长方面基本相当,因此课程视频学习的快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高低。

(2)影响学生观看课程视频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影响学生观看课程视频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笔者采用了相关分析、差异检验等方法;分析工具采用IBMSPSSStatistics20。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变量为学生观看课程视频时长、学生课程登录次数以及学生在线时长。在进行差异检验时因变量为学生观看课程视频时长,自变量为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和专业。

① 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与课程登录次数之间的关系

将学生课程登录次数和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作为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发现课程登录次数与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59*,即呈正相关,学生观看课程视频随着学生登录课程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② 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与在线时长之间的关系

将学生课程视频时长和在线时长作为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发现课程视频时长与在线时长之间达到相关系数为0.052,即呈不相关,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的时长不会因为在线时长的增加而增加。

③ 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按照性别分组对学生的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作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结果第一个Sig.=0.151>0.05,按照“假设方差相等”一栏进行分析,Sig.(双侧)=0.012<0.05,即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的观看课程视频时长存在显著差异,女生观看课程视频时长明显高于男生。

④ 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与专业之间的关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笔者对学生专业进行归类,结果共分为两大类,分别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和工程与技术科学。同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按照专业分组对学生观看课程视频时长做差异检验,结果第一个Sig.=0.367>0.05,按照“假设方差相等”一栏进行分析,Sig.(双侧)=0.662>0.05,即人文社科类与工程技术类的学生之间观看课程视频时长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束语

当前的在线课程中,课程视频是在线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帮助学习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本文结合具体课例对SPOC环境下学习者的课程视频观看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分析,为高校管理SPOC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2.

[2]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5.

[3]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2006.10.

[4]胡艺龄,顾小清,赵春.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建模及挖掘[J].开放教育研究.2014.04.

王直军(1989-),男,汉,安徽人,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多媒体与信息技术。

G

A

2095-9214(2015)02-0264-02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楹联学习者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孔府的年节楹联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