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
——以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2015-03-02 04:45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个角画角幅图

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 叶 玲

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
——以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 叶 玲

翻转课堂对现实教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理解和把握翻转课堂的形式特征与本质内涵,唯有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才能获得切身的体会。以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为例,从课前先学、课中共学、课后思考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翻转课堂 角的认识 课前 课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总体看来,教师说得多,做得少。究其原因,课前先学、课中共学的翻转理念并不难理解,倒是具体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大家心中无底。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与其坐而论道,还不如亲自实践。于是,我就对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进行了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

一、课前先学

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角,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课涉及的内容并不多,难度也不大,比较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按照翻转课堂的流程,课前需要为学生制作学习视频,并提出一些学习任务。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到底制作什么内容呢?我想,它既要围绕本课学习的内容,又要适当站到“数学”的高度;既要让所有的学生把最基础的知识、技能学好,知道什么是角,能在生活中找角,会画角,又要能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数学思考的能力;既要考虑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又要为后面的集体学习奠定基础。

于是,我将6分钟的视频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角,学画角。

【视频解说】小朋友们好!数学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来自于生活,又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个字(出示“角”)你们认识吗?对,它是角。说到角,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羊头上长着羊角,牛头上长着牛角,小朋友微笑的时候,还有微微扬起的嘴角。教室里还有图书角、植物角、卫生角。(显示羊角、牛角、嘴角、教室场景)数学中的角,跟这些可不一样。什么是数学中的角呢?我们先来看一样东西。这是一把剪刀,把剪刀张开,就是一个角的样子了(如图1)。我们把它画下来。这里可以看成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再画一条直直的线。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图形,就是数学中的角。可以把这个点看成角的顶点,这条直直的线看成角的一条边,另一条直直的线看成角的另一条边。

【学习任务一】

1.你能像这样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呢?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

第二部分:寻找角,介绍角。

【视频解说】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能找到角。看,这是小朋友戴的红领巾。红领巾上能找到几个角呢?对,可以找到三个角。左边有一个角,这是顶点,这是边,这是另外一条边。上面有一个角,这是顶点,这是边,这是另外一条边。右边有一个角,这是顶点,这是边,这是另外一条边。为了区别这三个角,我们可以靠着顶点,在两条边之间画上小弧线,分别写上1、2、3,叫它们角1、角2、角3(如图2)。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在前面的面上,把这儿看成一个顶点,这里和这里看成一条边,可以找到一个角。在上面的面上,把这儿看成一个顶点,这里和这里看成一条边,可以找到一个角。在旁边的面上,把这儿看成一个顶点,这里和这里看成一条边,可以找到第三个角(如图3)。

【学习任务二】

1.你能像这样从身边的物体中找到1个角吗?可以带过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哦!

2.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第三部分:制作角,研究角。

【视频解说】小朋友们,我们已经会画角,会找角,还可以学着做一个角呢。把两根硬纸条,用嵌入式纽扣订在一起,就可以做成一个活动角了(如图4)。这两根直直的硬纸条,可以看成角的边,订在一起的地方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两条边之间的这部分大小就是角的大小。拉动活动角的两条边,边张开得大一些,角就变大了,边张开得小一些,角就变小了。

【学习任务三】

1.学做一个活动角。

2.拉一拉活动角,看一看角的大小变化。

我把上述视频通过班级QQ群发送给家长,并且将学习任务制作成“课前学习单”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独立学习。

二、课中共学

(一)任务一:回顾视频,汇报交流

1.画角。你能像这样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呢?

展示学生作品,做简要点评,交流画角的注意点,教师现场示范画一个角。

2.辨角。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

交流汇报:第1、3、5个是角,同时指出顶点和边,说明第2、4个不是角的原因,并说说怎样改可以变成角,ppt动态显示擦除弯曲的线,换成直直的射线。

【实践与解读】“画角”与“辨角”(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因为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课前视频学习,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相比传统课堂的教学进程,教师还在手把手地教学生怎么画角时,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已经让学生掌握了画角的技巧,课堂重心转变为学生对角的特征进行生动的语言描述。教师现场示范画角时,学生会提出:边要画得直直的,两条线靠在一起画才有顶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则是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理解。学生能够从具体图形中抽象出角的本质特征,从而说出第2个和第4个不是角的原因,以及怎样修改可以变成角。

(二)任务二:立体找角,平面数角

1.立体找角

学生交流自己在文具盒、数学书、课桌面、讲台等物体上找到的角,并且说出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找到3个角,并且能够准确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角,于是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角在生活当中是无处不在的。

2.平面数角

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学生汇报时,放大相关图形并作适当拓展延伸。

如放大显示第2幅图后教师提问:怎样改可以得到更多的角?学生畅所欲言:变成了四边形后,可以找到4个角;变成了五边形后,可以找到5个角……(如图5)总结得出:“每多加一个顶点,就多1个角。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多加很多很多的点,就会得到更多更多的角……”

放大显示第4幅图后,学生汇报有几个角时分别同步指出各个角的顶点和边。

【实践与解读】任务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中找角,学生找出了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角,体验到了角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长方体中的“一点三面”其实是本课的难点,课前微视频利用信息技术独有的优势,通过详细的讲解与生动的动画效果,以及特有的回放功能,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出:从“体”上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找到3个不同的角,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很好地渗透了“角不离形,形不离体”的数学逻辑。第二层次则要求在平面图形中数角,从体到面,从具体到抽象,呈现不同认识水平的任务,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前3幅图是在封闭的图形中找角,第4幅图中角的边具有扩散性,旨在通过几幅图不同的变式,让学生在认知中抽象概括出角的本质特征。尤其要说一说的是其中第2幅图,它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每增加一个顶点,就会多出一个角。怎样改可以得到更多的角呢?锻炼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考查的是他们的极限思想。

(三)任务三:实践操作,比较大小

1.演示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学生拉动课前做的活动角,体会: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边张开得越小,角越小。

2.区分大小角,提升判断能力。找出图6(任务二中的第4幅图)中最大和最小的角。

3.比对三角尺,强化学习感受。现场比较教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小三角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形状一样的三角板有大有小,但同一位置上的角是一样大的。

【实践与解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角的大小变化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程度有关”。任务三要求学生们做一个活动角,并拉动活动角,通过实践操作,以及课前视频中的动态演示,学生不难理解“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边张开得越小,角越小。”任务二中的第4幅图图形本身不是封闭的,并且3个角中,任意的两个角都有一条边是重叠的,正好可以作为角的大小比较的良好素材,再加上多媒体的巧妙运用,学生不难看出最大的角和最小的角。任务三的最后,通过对比教师的大三角尺和学生的小三角尺,把角的大小问题推向更高更远的境界,从而更深层面地揭示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全课总结,拓展提升

1.说一说。通过课前视频和今天的这节课,小朋友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2.议一议。三角形有3个角,那五角星有几个角呢?

【实践与解读】很多学生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将五角星说成5个角,多媒体动态显示出10个角。开放的思维下,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丰富与神奇,学习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教师适时总结:“看,数学就是这么有趣!关于角的学问还有很多,课后咱们可以继续研究。”课堂在丰富多彩、激情四射的思维碰撞中结束。

三、课后思考

通过教学尝试,我体会到,在网络盛行、信息技术发达、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机结合了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合理地将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有效地放大了课堂的教学效益,让学生的学习有了新鲜感。这节常规课,由于采用了翻转的方式,课堂教学时间只花去20分钟,应该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切身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挑战的还是教师。除了必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更深更透的把握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个别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集中精力“攻破”他们的疑难之处。本课视频前后制作、修改、调整了好多次,总感觉不够生动,不够吸引学生,多了说教,少了引导和提升。

当然,凡事皆有两面性,翻转课堂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学生观看视频,毕竟是单向性的学习活动,很容易陷入“用视频灌输”的争议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要完成课外学习任务,离不开家长的陪伴、指导和帮助。同时,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自身的价值指向,但并不具备“一网打尽”的威力,无法成为一种“包罗万象”“包打天下”的万能模式,它难以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具备相关经济条件和信息技术的支持系统,我们需要做的,是辩证地处理它所带来的便捷与局限。唯有这样,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才能走向深入!

(责编 金 铃)

G623.5

A

1007-9068(2015)29-007

猜你喜欢
个角画角幅图
多种方法数角
画角的发现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一次“错误”引发的思考
数一数一共多少个角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奇怪的影子
试谈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谈学生作图经验的积累
“思考”是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