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
——“任性”

2015-03-02 16:35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顺应性流行语任性

石 杰(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4)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
——“任性”

石 杰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4)

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就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它已成为继纸张,收音机,电视机之后的“第四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换和传播的平台。随之而来的网络流行语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然而,网络流行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其语用含义,给人们的交流中造成了困扰。本文将从著名语言学家Verschueren顺应论的角度入手,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下,流行语“任性”的丰富内涵,以期解决人们的困惑。

网络流行语 任性 顺应论 语境

网络流行语反映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关于其定义也是多种多样,在《朗文简明英语词典》里,其定义是“一种为某派别或政治团体所最青睐的表达;一个词语或者短语经常被重复或与某一特殊组织相关联,尤其是政治组织”。[1]

根据J.Verschueren的理论,语言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它拥有三种特性:变异性、协商性以及顺应性,这就是著名的顺应论理论。语言选择的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变异性,variability),选择的过程又是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协商的(协商性,negotiability)。语言的 顺应性(adaptability)使得人们得以从一系列不定的可能性中选择可协商的语言和策略,以便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位点。变异性和协商性是基础,为顺应性提供实质内容;顺应性是语言表意功能的发挥,是语言选择的功能性指向。[21]

一、“任性”的语义含义

对“任性”的基本解释是只遵循自身的愿望想法而忽视其它,其来源于曹植(《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第七个儿子)。曹植是一个藐视权威、喝酒无节制的人,做事总是任性妄为,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关于“任性”的解释还有,根据自身本性来行事,任意而无节制,不遵循规矩也不听从他人要求,或表面顺从而内心反抗。大多数这种行为来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代,是父母对孩子过度宠溺的结果。例如,大多数父母都会屈服于孩子的哭声来满足其所需,有些孩子自制性差、情绪不稳定,家长的过分宠溺往往会助长他们的任性行为,以此形成不良的性格。

二、“任性”的语用含义

“有钱就是任性”是2014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 流行之初是网友对一则诈骗案受害老汉的嘲弄,进而在各大网络平台中流行开来。

“任性”一词起初被用来讽刺和挖苦富人们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然而伴随一系列“有钱就是任性”事件的发生,网民对富人们有了新的定义。很多人喜欢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介上发出一些炫富的图片,并配上“有钱就是任性”的字眼。慢慢地“有钱就是任性”更多被用于朋友之间调侃的话语或是自嘲,其强烈的讽刺意味逐渐消失,含义也在不断被扩充,如:“分高就是任性”等。下面是从各种途经获得的“任性”语料,在不同语境中“任性”有不同含义。

1.知道螃蟹为什么横着走吗?因为有钳,所以任性!(来自微博)

这里的语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人们喜欢横着走,就好像螃蟹走路的姿势一样。螃蟹有钳,富人有钱,“钳”和“钱”在中文里的发音是一样的。表面来看,“任性”不能和螃蟹联想在一起,然而在这样的语境下通过联想,“任性”和螃蟹的特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任性”和富人之间的联想也是如此。

2.请原谅我任性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中音还跑调的歌声。(来自QQ空间)

这里的语境是说话者唱歌时跑调。说话者将他的歌声描述为“任性”,我们在理解此话时必须在上述特定语境中,因为只有在此语境中我们才能明白这里的 “任性”是说话者以一种自嘲的方式对自己的走调表示一种沮丧和无奈。

3.嘚嘚瑟瑟做了50个深蹲,任性!(来自微信)

这里的语境是说话者是一个有些发胖的女孩,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可以了解到 “任性”用在这里表明虽然此举对其来说不易,但她坚持这么做。

4.喝酸奶时,只舔瓶盖的,剩下的扔掉,所以,有钱,任性;吃薯片时,手伸进袋子后拿出来舔,薯片不吃,所以,有钱,任性;吃泡面时,把汤都喝了,面不吃,所以,有钱,任性。

这里的语境是随着“任性”的广泛应用,它被用于很多方面,一些人仅是用它表现各种不能为常识所解释的怪异行为,就是为了追赶潮流,使用“任性”一词。以上的例子展现了怪异的甚至是扭曲的生活方式,可能仅是炫耀一种独特的人格或表现得像富人一样为所欲为,亦或是故意描述一些想象中的行为,只为使用“任性”,追赶潮流。[3]

三、结论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流行语也不例外,它是当今“网络时代”的镜子,展现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同时,网络流行语能够满足当代人追求速度、效率和新颖的需求,尤其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新奇和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流行语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然而,当一种网络流行语产生之后,它的初始含义往往会不断被丰富,就像前面关于“任性”的各种例子,我们在理解其具体含义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这种同一词具有多种语用含义的现象能够用Verschuren的顺应论来进行解释,顺应论的理论强调了语言的适应性使得人类能够从多种可能性中做出可协商的语言选择,进而达到满足沟通的需求。

简而言之,语言的顺应论促使人们能够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同样拥有这样的特性,这也促使了网络流行语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不同的语境下拥有丰富的语用含义。

[1]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Qian, Guanlian[钱冠连]. 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01)

[3] Yang, Ping[杨 平]. 关联—顺应模式 [J]. 外国语, 2001(06).

猜你喜欢
顺应性流行语任性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大学流行语考察
千万别任性
巧借 流行语
任性者的搞笑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天麻钩藤饮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