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成长的四课
——听课模课悟课研课

2015-03-02 16:35孙建忠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一中学陕西汉中7230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过程课堂教师

孙建忠(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一中学 陕西汉中 723000)

名师成长的四课
——听课模课悟课研课

孙建忠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一中学 陕西汉中 723000)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未来,特别是在延迟退休基本已成定局的社会大背景下,青年教师能否快速成才、成材率的高低、年轻一代的名师团队能否形成,将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我校现状为2015-2020退休25人,2020-2025退休74人。这百名老教师目前绝大多数还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和支柱,但新老教师接替问题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年轻教师是有一定的成长周期的),这也是学校为什么不断加强、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原因所在!

按教师培养与发展的规律来看:三年熟悉岗位,六年胜任岗位,九年小有名气,能独当一面。这是大多数青年教师必须的积淀过程。名师的培养与成长也确实需近十年的功夫!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为名师呢?

我的理解是:一是能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自律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较为规范的行为习惯;二是能帮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素养、在高考中助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三是教育教学富有特色、对同伴有引领作用并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今天,我就谈一谈青年教师成长为名师所必须经历的四课。

第一课:听课

对于“教学新人”而言,听课是“新手”教师向成熟教师学习的第一步。但是,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去听得哪些内容呢?个人认为,要以谦虚的胸怀、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精神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教师甚至于不同科目的课,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让其他教师评议,就必然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那么,听课要注意听些什么?

1.“听”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堂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新教师在听课时,要看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例如: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问题导引等方式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听课时就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外,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恰当运用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体运用不是多多益善,先进的媒体未必收到良好效果。所以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人家是如何选择媒体的、运用是否行之有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教师在听课时,要特别注意去品悟师生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新教师应注意品悟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要认真品悟教师如何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特别留心品悟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看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哪些优势与问题,为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累经验。

第二课:模课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或向着歧路发展,难以登堂入室。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进行,整合、重组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模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学会模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第三课:悟课

所谓“悟课”就是教师在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技巧逐步完善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再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过程。就教师个人备课而言,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和善于反思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善于“悟课”的过程;就教师群体备课而言,思想火花的碰撞,集思广益的达成,其实也是善于“悟课”的结果。“悟课”运用之妙,当存乎于心耳!“悟”的过程是将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的内化过程。没有“悟”的过程,就没有教师个人教学风格。

第四课:磨课

“磨课”一般由执教教师提供教学案例,教师集体围绕案例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不断飞跃。通常情况下“磨课”会出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的准备中,通常在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基础层面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通过执教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是否具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在关注学科基础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如何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以及如何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借助问题探讨,提升教师素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提高层面的,用于指导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评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挖掘其中真正优秀的教学思想使其得以移植,明晰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艺的最佳融合点和可操作性,使其得以借鉴,彰显执教者的亮点(这些亮点可以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某一个环节的设计、某一个方法的尝试)使其得以提升和发展,达到教师群体共同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和内在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磨课”的实质不是磨“课”,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自己磨炼自己,“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在思考中升华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在不断的模课、悟课、磨课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模课、悟课、磨课三者既相互独立又交织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模课与磨课的过程都离不开“悟”,而悟课过程中也需要“模”与“磨”。“模”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需要通过“磨”来实践,“悟”来内化。没有磨课过程暴露的问题、提出的疑问、碰撞出的火花,“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磨课”仅停留在积淀知识、积累经验、历练教学技能技巧的层面,缺少相关教育理论的支撑,不能从中“悟”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链接,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实现新的突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成长的高原现象。“悟课”是“模课”和“磨课”中的理性思考过程,就教师个体而言,对教材的感悟、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反思,就是“悟课”的过程。“正是“磨”与“悟”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问题的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

实践证明,凡是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教师的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是一种特色;课堂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是一种特色;课堂教学沉稳、不急不躁、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凡此种种……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每一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一名教师的教学特色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而教师独特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在听课、模课、悟课、磨课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实现。

猜你喜欢
过程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