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际交往”看苏南苏北高职生文化差异——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3-02 02:51廖嵘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苏南苏北

廖嵘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苏南”和“苏北”,是以长江为分界线的江苏省南北地区的统称,因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水平等差异,使这两个词具有不同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变化,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在苏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苏北学生愿到苏南求学求职,从而带来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问题,即区域差异形成的文化不适应。第斯多惠曾提出一个命题:教育要适应文化。教育工作者应了解不同区域学生间的文化差异,并对其成因有一定的掌握,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高职阶段的文化适应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择“人际关系”作为文化适应问题的切入点研究苏北学生在适应苏南文化过程中体现的文化面貌。

一、研究“人际交往”的意义

从字面看,“交往”指人与人之间跨越个人界限进行的相互、经常性的交流和往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交往是人最基本的一项需求,是人的心理调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塑模过程。虽然人际交往是人类共同的需求,但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倾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当苏北学生到苏南读高职时,他们一方面要经历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继而向社会人过渡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克服苏北与苏南的区域文化差异,达成最终的文化适应。无论是文化适应还是社会化进程,很大程度是通过“交往”完成的。交往可以使个体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共同完成社会分工所赋予的责任,也可使个体之间进行情感上的分享,寻求理解和友谊,以消除自身的寂寞、孤独和恐惧。同时,交往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苏北学生对苏南和苏南学生的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果和苏南学生关系处理得好,他们的情绪就会较高昂,学业上会表现得比较主动,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会比较热心。因此,苏南高职院校面对庞大的苏北学生群体,应充分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了解苏南苏北文化差异性的存在,并不断调整策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苏南文化,真正办好职业教育。

二、“人际交往”调查结果分析

2013年10月,在全院2500名新生中,笔者曾对四个系200名新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其中有几项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为:

这三项统计结果显示,对自己人际交往满意或很满意的,苏南学生达46.5%,苏北学生只有35.6%;不满意的苏北学生达26.7%,苏南学生只有10.1%。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苏北学生80%是因为语言环境不同,沟通存在困难所致,而苏南学生这方面的原因只占到2%。结果还显示,93.5%的苏北学生都渴望着能改变自己的人际交往现状,改变现状的前提就是要了解现状背后的成因。

三、人际交往差异的成因分析

1.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际交往中的心态差异

江苏省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因一江之隔,有着明显差别。苏南的开放程度高,国际化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发达、文化先进。以江阴学院所在的江阴市为例,连续7年领跑全国百强县,目前有35家上市公司,大小私企无数,城市的基础设施及人均收入均高于苏北各城市。

当苏北学生从物质条件相对落后封闭的家乡走进苏南院校(江阴学院)时,发现自己的所见、所思、所闻与以往差别很大,特别是发现自己的行为习惯、价值观、人生观等与苏南学生有差异时,内心会产生怀疑,外在即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容易导致自卑、敏感、羞怯、人际退缩等心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苏北学生中有67.5%(问卷调查数据)的学生选择了与老乡交往。

这种差异,最容易发生在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的学生身上。国家及学院每年发放的25万元的助学金,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70%发放到苏北学生手里。他们中的大多数能正视现实,保持良好心态,积极调整,逐步从不适应到适应。但部分学生存在强烈自卑,希望得到帮助,又不愿暴露困难,怕被看不起;愿意勤工俭学,又不乐意干服务性工作,怕被人讥笑,因此产生烦恼、交往退缩等不良心理反应,与人交往中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

2.地区文化差异导致人际交往中的文化适应问题

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内涵中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时刻影响着苏南文化,锤炼出开放、开拓、自立、拼搏等精神。苏北由于历史原因,战争不断,表现出文化凝聚力不够,有自安天命、不思进取、逆来顺受的一面。

这种文化差异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体现得很明显。苏南学生适应性强,很快能构建或融入某个圈子,他们把“老乡”范围限定在“苏南地区”。苏北学生往往表现得被动、胆怯、甚至孤立,他们的“老乡”往往限定在一个县甚至一个乡。苏南学生思想活络,性格开朗,有一定的“商业意识”,苏北学生常有故步自封的小农意识,在交往中会表现得小气、拘谨、木讷。苏南学生做事喜欢“有的放矢”,有一定功利心,苏北学生多能吃苦耐劳,更倾向于不求回报。这些差异同样导致交往中的文化适应问题。

3.教育背景差异导致

苏北大部分城乡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除了应试教育外,多数没有经历过现代素质教育。进入高校后,较难适应自主式的教学方式,加上没有多少特长,很容易产生自卑、嫉妒心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家里备受宠爱,反而家庭教育有所缺失,人际交往少,社会适应性较差,容易产生孤独心理。这种教育背景下,苏北学生较少能做到胸怀宽广、团结友善、大度容人。

苏南学生由于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各个渠道渗透的多元文化,并有机会通过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课接受相关的教育,能够较好地适应文化差异性带来的冲击。

高职院校正逐步成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集结地,位居苏南的高职院校正越来越多地吸引来自苏北的学生。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经历,使得差异的存在成为客观。但是文化是没有高低优劣的,文化的形态体现是多样性,多样性的文化决定价值观的差异,因此这种差异性同时也体现在学生之间的交往方面。其实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处也很简单,那就是彼此之间持有一种共同的核心价值: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协作和共存。也就是以一种尊重的行为,理解的心态,宽容的情怀,协作的精神,追求其乐融融的共存。尊重的前提是承认差异,理解的方式是换位思考,宽容的基础是报怨以德,协作的范式是多元合力,唯有此意识并诉诸实践,最终必将逐步消除文化带来的差异性。

[1][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白芸著.都市中学的学生文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费爱华.从消费的空间到空间的消费与再生产[J].华东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苏南苏北
苏南年俗亦动人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苏北发展
苏南发展
苏南傩面具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