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亲属称谓加合式组合及其制约因素探析——以八个单音节亲属语素为例

2015-03-07 09:24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单音节语素亲属

张 伟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纷繁复杂且备受关注,许多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从不同视角对其作过专门论述,但就现代汉语单音节亲属称谓开展研究的并不多。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单音节亲属称谓以“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为代表,这八个语素组合情况非常复杂,制约组合的因素也各有不同。

一、单音节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及其分类

(一)单音节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的含义

单音节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是指A、B两个单音节亲属语素构成AB组合,A、B两个语素分别指向一个亲属实体[1],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以“父母”为例,其中A指“父亲”,B指“母亲”,整体指向“父亲与母亲”。再看另一组不属于单音节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的例子:“姑父、舅母、祖父、姐夫”,以“姑父”为例,既不指向A“姑姑”,也不指向B“父亲”,而是整体指向“姑姑的丈夫”。

(二)单音节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的分类

将语素加合式组合引向深入的同时要引入两个概念:同参性组合与互参性组合。汉语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的类型即为这两类。

1.同参性组合。同参性组合即A、B两个语素具有共同参照对象的加合式组合,如“公婆”中共同的参照对象即“媳妇”。八个单音节亲属语素组合结果中,“父母、父兄、子女、兄弟、弟兄、弟妹、姐妹”为同参性组合。

2.互参性组合。互参性组合即A、B两个语素互为参照对象的加合式组合,如“叔侄”中“叔叔”与“侄子”互为参照对象。八个单音节亲属语素组合结果中,“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姐弟、姐妹”为互参性组合①。

二、单音节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情况分析

以上所举八个单音节亲属称谓排列组合结果有56个(排除与自身组合情况),其中语素加合式组合有13个,非语素加合式组合有43个(包含4个合理组合)。具体组合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单音节亲属语素组合情况

第一,“父母、父子、父女、父兄|母子、母女|子女|兄弟、兄妹|弟兄、弟妹|姐弟、姐妹”为合理组合,且这13个都是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还可细分为:

同辈:父母、子女、兄弟、兄妹、弟兄、弟妹、姐弟、姐妹

异辈:父子、父女、父兄、母子、母女

第二,“父弟、父姐、父妹|母父、母兄、母弟、母姐、母妹|子父、子母、子兄、子姐、子妹|女父、女母、女兄、女弟、女姐、女妹|兄父、兄母、兄子、兄女、兄姐|弟父、弟母、弟女、弟姐|姐父、姐母、姐子、姐女、姐兄|妹父、妹母、妹女、妹兄、妹弟、妹姐”为不合理组合,共39个。既然不合理,就更不用谈是否为语素加合式组合了。

第三,“子弟、女子、弟子、妹子”为合理组合,但不属于语素加合式组合。如“子弟”,《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名)①“嫂”字最早出自《礼记·奔丧三十四》:“无服而为位者,唯嫂叔及妇人降而无服者,麻。”联系越不紧密的概念就分得越开。弟弟、儿子、侄子等,泛指子侄辈。②指年轻的后辈”[2]。很明显,它不是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

三、制约单音节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的因素分析

制约汉语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的因素可从语言学自身、认知语言学以及文化语言学三个视角来考察。

(一)语言学自身视角

1.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而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音节数量的差异使得许多亲属称谓呈现出不对称状态。例如,“弟妹”除了表示“弟弟和妹妹”之外,还能表示“弟弟的妻子”,而与之相对应的“兄姐”不合理,“兄长与姐姐”的义项由“哥姐”承担,“兄长的妻子”义项则由“嫂”承担。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嫂”①的称谓而且延续至今,但并没有出现固定表示“弟弟的妻子”的单音节语素,于是以双音节形式的“弟妹、弟媳、弟妇”等称谓代之。

2.古今语体的流变与制约。历史的演变加上近代语言革新运动,使书面语和口语已呈现较大差异,一些在书面语中广泛运用的词语,在日常交际会话中很少出现。例如,“兄子”在中古时期是常用的宗亲称谓词之一,指兄之子,现在这一称谓在口语中已不可见,只见于书面语。再如,“父、母、子、兄”等称谓较多地出现于书面语中,在日常交际中以“爸、妈、儿、哥”等代之。

3.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成员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即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八个单音节亲属称谓组合中有不少泛化现象,如“兄弟”,读作“xiōngdì”时,为语素加合式组合,指向哥哥和弟弟;读作“xiōng·di”时为偏弟型[3],可指:(1)弟弟;(2)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亲切口气);(3)谦辞,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自称。“兄弟”义项的演变体现了亲属称谓语泛化过程中的亲密原则,在将非亲属成员纳入亲属关系网时,尽可能地选择亲属称谓系统中关系最亲近的亲属语[4]。从这一点看,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无疑制约着单音节亲属语素的组合。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与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有着紧密的关系。

1.距离象似性。认知语言学认为,距离象似性或接近象似性是语言单位的距离象似与概念之间的距离,即在功能、概念以及认知方面的关系越近的概念,在语表上就靠得越近。

汉语亲属语素形成加合式组合的过程直接反映了这种距离象似性的特征。从结果来看,两个语素所代表的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才能形成合理组合,如“父母—父妹”。前者“父亲”与“母亲”属同辈,关系非常亲密,人们的认知亦如此,因而语表上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频率非常高;后者“父亲”与“妹妹”之间可能还隔着“母亲、哥哥、姐姐、弟弟”等多重身份,二者距离较远,因此在语表上也无法组合在一起,汉语中没有这种称谓。

2.顺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指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5],即语言单位的顺序象似于实际状态或事件的先后顺序。

此理论制约着汉语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中的A、B两个语素的排列顺序,而这种语言符号的排列次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先后顺序。例如同辈中的“兄弟、兄妹、姐弟、姐妹”、异辈中的“父子、父女、父兄、母子、母女”等。这种亲属称谓的先后顺序反映了客观世界、认知和语言的一致性。

(三)文化语言学视角

汉语中两个单音节语素或词组合的顺序一方面由语言本身决定,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例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西、内外”等词语中两个语素的排放顺序就体现了汉族人“顺天理”的文化观念,反映的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看法[6]。而亲属语素的排列组合结果,则反映出社会伦理对词序的制约,体现了汉族人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人伦观念。

1.男尊女卑。在中国,“重男轻女”思想历来有之,延至现代也未根除。一个家庭中,男人的地位比女人的地位要“尊贵”得多,从古代女人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中就可略见一斑。这种观念反映在上述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中,就是表男性称谓和女性称谓的语素组合时,男性称谓语素排在女性之前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性称谓语素排在男性之前,前者为5个,后者仅为2个。例如,说“父母、子女、弟妹”,而不说“母父、女子、妹弟”。按理说,父和母、子和女、弟和妹是同级的,后者应该能说,但在男权社会里,只能使用前者。另外,身为男性的“父|子|兄”称谓在现代为书面语,还有口头语“爸、爹|儿|哥”与之对应。而“女|姐|妹”并没有语体差异之说,“母”确实有口头语“妈、娘”与之相对,也是为了和“父”的称谓相协调,二者经常并提。

2.长幼有序。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世,等级制度森严,家庭内部的礼教秩序亦是如此。从“长兄如父,老嫂比母”的说法便可意会。这种文化观念体现在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上,就是A、B两个亲属称谓在组合时,不管是同参性组合,还是互参性组合,只要A、B异辈,A表示年长的,B表示年幼的,A总排在B之前,无一例外。例如,“父子、父女、父兄、母子、母女”。表示同辈中的组合也基本如此,如“兄弟、兄妹、姐弟、姐妹”。但有一个例外“弟兄”,这说明长幼秩序观念对汉语亲属语素加合式组合依然有制约作用,但随着思想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这种制约作用在平辈称谓中有所弱化。

四、结语

随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展以及语言分化与接触,现代汉语中单音节亲属语素组合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其中,能进入交际且使用广泛的结构,仍会为人们长期使用;能进入交际,但使用并不十分广泛的结构,则会渐渐消失。此外,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一些现在还没有进入交际的结构,也可能会为人们所创造并逐渐推广使用。

[1]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507-51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722.

[3]邢福义.说“兄弟”和“弟兄”[J].方言,1999(4):241-248.

[4]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34-38.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59-160.

[6]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2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6-307.

猜你喜欢
单音节语素亲属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因果复合词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