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盈亏的影响

2015-03-07 06:42韩红煊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余姚市全氮监测点

周 飞,韩红煊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余姚 315400)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盈亏的影响

周 飞,韩红煊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余姚 315400)

应用田间小区定位监测,于2010-2014年在余姚市地力监测点设置无肥处理、常规施肥、测土配方,以及测土配方+有机肥4个处理,对各处理的土壤基础地力、作物产量、土壤耕层养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监测点的肥料投入和养分盈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方肥处理提升了土壤养分,对作物增产效果较好。养分盈亏分析结果显示,当地施肥不尽合理,基础地力贡献率有下降趋势。

余姚;地力监测;土壤

耕地地力监测是对自然状态下,大面积生产中农民常规施肥水平与作物产量、土壤养分进行的连续定位监测,借以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肥料结构,以及主要耕作制度的施肥水平、养分分配的动态变化和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状况。本文以余姚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地力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实现农田养分精准管理,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土、肥、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地力监测点基本情况

2009-2010年,浙江省开始实施新的耕地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工作。2010年余姚市依据宁波全市土壤类型平衡布点方案,在姚西、姚东2个种稻区和姚北近滨海平原各设置1处定位监测点,共3个监测点。定位监测点选择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特别是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内,远离城镇建设用地规划预留区,避免受非农建设和其他农田调整、改造、开挖等破坏表面耕层活动的影响。

2 监测内容与方法

严格按照NY/T 1119—2006《土壤监测规程》[3]实施。通过监测点小区试验、土壤检测、作物果实茎秆分析、田间作业记录等方法来了解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作物的施肥效应等。

表1 余姚市省级地力监测点建点时的基本情况

2.1 处理设计

地力监测点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长期无肥区(空白区)。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不种植绿肥、不进行秸秆还田;处理2,常规施肥区。施肥与当地主要施肥量、主要肥料品种一致;处理3,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作物确定最佳施肥量;处理4,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有机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施用,相对固定。各处理不设重复,除施肥不同外,各处理其他措施均保持一致。

2.2 监测内容

建点时充分了解并记录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农业生产概况和剖面理化性状,主要包括土壤类型、成土母质、有效积温、地形部位、排灌条件、种植制度、作物产量等。监测点的剖面性状调查各发生层次深度、颜色、结构、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检测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pH、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等参数。

年度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田间作业情况、作物产量、施肥情况和土壤理化性状。田间作业情况记载每一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播期、播种方式、收获期、耕作情况、灌排、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出现的时间与强度,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作物产量指监测区作物的实际产量。施肥情况包括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日期、肥料品种、施肥次数和施肥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是在每年度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分处理采集耕层土壤样品供检测化验。监测内容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3 监测方法

土壤酸碱度按照NY/T 1121.2—2006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按NY/T 1121.6—2006方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按NY/T 53—1987方法测定;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含量按照NY/T 148—1990方法测定;酸性土壤有效磷含量按照NY/T 1121.7—2006方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按照NY/T 889—2004方法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耕层主要理化性状

3.1.1 酸碱度

由于受到天气情况,作物栽培措施等影响,不同年度间各监测点土壤pH值变化范围较大(图1)。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pH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整体来看,各年份均以处理1下土壤pH值最低。2010年处理2的pH值最高,2011年处理3的pH值最高,2012-2014年则是处理4的pH值最高,表明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并配施有机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壤酸化。

图1 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pH值

3.1.2 土壤有机质

总体来看,2010-2014年间,处理1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处理4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与2010年相比,2014年处理4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2010增加20.96 g·kg-1,在各处理中增幅最高,表明长期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并配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最好。

图2 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3.1.3 土壤全氮

整体来看,2010-2014年间,土壤全氮含量均以处理4下最高,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处理4土壤全氮含量比2010年增加了0.55 g· kg-1;其他处理各年间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对比处理2与处理3可知,两者各年间差异不明显。这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如果单施化肥的话,与农民传统施肥方式相比,对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作用,但若将测土配方施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明显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培肥土壤。

图3 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全氮含量

3.1.4 土壤有效磷

由图4可见,5年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出现了明显变化。2010年各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差不大,平均含量是9.73 mg·kg-1;但至2014年,4个处理间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差悬殊,处理4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高,达36.65 mg· kg-1,其次为处理3的20.36 mg·kg-1和处理2的17.36 mg·kg-1,处理1最低,仅为8.30 mg· kg-1。由此可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作用最好。

3.1.5 土壤速效钾

总体来看,2010-2014年,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以处理1最低,处理4最高,且处理4下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表明连续采用测土配方并配施有机肥可以有效培肥土壤,提高土壤速效钾肥力水平。

图4 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有效磷含量

图5 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速效钾含量

3.2 监测点主要作物产量与基础地力

3.2.1 产量

由表2可知,各监测点各年度均以不施肥的处理1产量最低,其他处理相较处理1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监测点3和监测点4,处理2到处理4相较处理1产量的增长幅度均连年增加。表明长期连续施肥对作物增长的后效明显。在监测点3,各年度产量均以处理4最高,且相较处理1的产量增幅也最高,表明处理4在该监测点对作物增产效果最好。在监测点4,各年度产量均以处理3最高,但与处理4差异不大,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增长的效果好于农民传统施肥方法。在监测点1,整体来看,处理4下作物产量最高(2013年除外),高于其他处理。

3.2.2 地力贡献率

耕地基础地力量化指标采用常规不施肥区的产量与常规施肥区的作物产量之比来表示,又称地力贡献率,这是农田土壤养分供给力的一种相对评价方式。地力贡献率低,表明土壤肥力差,作物对肥料依赖性强,反之亦然。将各地力监测点处理1与处理2的产量进行比较,得到基础地力贡献率,各监测点的基础地力贡献率见图6。除监测点1外,监测点3和监测点4的地力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作物对肥力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表2 不同施肥方式对监测点作物产量的影响

图6 各监测点的地力贡献率变化趋势

3.3 监测点肥料投入与养分盈亏变化

3.3.1 肥料投入

2010-2014年,监测点1,3,4每667m2的施肥总量平均值分别为49.09,56.25和57.64kg,均高于浙江省2011年双季稻每667m238.84kg的施肥平均值。2011年浙江省双季稻N∶P2O5∶K2O投入比例为1∶0.28∶0.52,由监测数据可知,监测点1的磷肥投入略高于全省平均值,监测点3和4

磷肥投入远高于平均值,说明磷肥投入过量;钾肥投入方面,监测点1的钾肥投入不足,监测点3和4略高于全省平均值。

表3 2010-2014年地力监测点平均每667m2施肥量

3.3.2 主要养分盈亏

对监测点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养分盈亏变化进行分析。由图7可知,各监测点均表现出氮、磷养分累积,而钾素亏缺的特点。结合肥料投入情况分析,余姚市双季稻种植区域肥料投入整体水平高于2011年浙江省平均水平,氮磷肥投入明显过量,虽然钾肥投入的比例略高于全省平均,但仍不能满足作物生产需要,这要求当地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适当控制氮磷肥投入,增加钾肥投入,并在提高肥效上下功夫。

图7 监测点每667m2耕地土壤的养分盈亏变化

4 小结

本试验在余姚市3个定位监测点对比了无肥处理、常规施肥、测土配方,以及测土配方+有机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总体来看,测土配方并配施有机肥的处理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提升效果较好,且随着时间累积,其后效更加明显,表明该处理对培肥土壤效果明显。同时,整体来看,该处理对作物增产的效果也较好。

余姚市3个监测点常规施肥水平下,土壤养分均呈现氮、磷盈余,钾亏缺的状况,说明当地传统的施肥方式不尽合理。基础地力贡献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急需科学、合理施肥,提升地力。

本研究显示,在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在生产中要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培肥土壤。同时,深入开展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因缺补缺,调整用肥结构。针对余姚水稻生产实际,应控制氮、磷肥施用量,提高钾肥用量,以达到土壤养分平衡。

[1] 许卫剑,陈燕妮.天台县耕地土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4):224-225.

[2] 王帅,李伟,范晓伟,等.重庆市耕地地力监测与养分分析[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5):1-4.

(责任编辑:高 峻)

S 157.4+1;S 158

A

0528⁃9017(2015)11⁃1900⁃04

文献著录格式:周飞,韩红煊.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盈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900-190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62

2015⁃08⁃02

周 飞(1987-),男,安徽临泉人,硕士,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346467227@qq.com。

猜你喜欢
余姚市全氮监测点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煤矸石山上不同种植年限和生长期香根草各部位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的比较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分布格局及关系
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红碱淖流域湿地土壤全氮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