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组织情况

2015-03-07 07:24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大众标准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作组国家标准编码

●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杨 林

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组织情况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杨 林

摘要:当前,物联网已成为各国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领域。2009年以来,物联网标准化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热点。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本文对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组织情况进行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物联网标准化标准化组织

国外与物联网标准化有关的组织主要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等。

国内物联网标准化组织主要包括协调工作组织和与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两大部分。物联网标准化协调工作组织包括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等。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有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7)、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等。

国外物联网标准化组织情况

1. 国际标准化组织

(1)ISO/IEC JTC1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于1987年联合成立 JTC1 (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

在JTC1内开展物联网相关标准化工作的分技术委员和工作组有SC6(系统间远程通信与信息交换)、SC17(卡和身份识别)、SC31(自动标识和数据采集技术)、WG7(传感器网络)。其中SC6和WG7开展网络通信标准化工作,SC17 和SC31开展IC卡和RFID标准化工作。目前,中、韩、美在ISO/IEC JTC1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中较活跃,中方参与单位主要有电子标准院、无锡物研院、重庆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等。

2012年ISO/IEC JTC1成立物联网特别工作组(SWG5-IoT),该工作组负责研究物联网范围、概念和市场前景等基本内容以及开展相关标准化组织协调工作,不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作为物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感网络WG7也是JTC1工作的重点,目前在JTC1/WG7中共开展10项传感器网络标准的研制工作,包括:传感器网络参考体系结构、协同信息处理、智能电网接口和通用传感器网络接口等,其中ISO/IEC 20005:2013等6项国际标准已经正式发布。

(2)ITU-T

ITU(国际电信联盟)是世界各国政府的电信主管部门之间协调电信事务方面的一个国际组织,成立于1865年5月17日,总部设在日内瓦,现有191个成员国和700多个部门成员及部门准成员,由电信标准部门(ITU-T)、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和电信发展部门(ITU-D)3个机构组成。ITU-T是全球性ICT标准化组织。目前电信标准部门设有10个研究组,分别为:SG2(运营方面)、SG3(经济与政策问题)、SG5(环境与气候变化)、SG9(宽带有线与电视)、SG11(协议及测试规范)、SG12(性能、服务质量和体验质量)、SG13(未来网络)、SG15(传输、接入及家庭)、SG16(多媒体)、SG17(安全)。

ITU-T在物联网方面的标准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框架、标识和应用3个方面,共涉及4个工作组:SG13、SG11、SG16、SG17。其中,SG11牵头物联网及M2M信令和测试方面的工作,SG13牵头物联网网络方面的工作,SG16牵头物联网应用方面的工作,SG17牵头物联网应用和业务安全方面的工作。ITU-T为更好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于2011~2012年期间成立IoT-GSI工作组和FG M2M工作组。

2. 国际性社会团体标准化组织

(1) OneM2M

OneM2M是在无线通讯解决方案联盟(ATIS)、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韩国电信技术协会(TTA)、日本电信技术委员会(TTC)、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日本电波产业协会(ARIB)7家通信标准化组织积极推进下于2012年成立的一个全球性标准化组织,以确保高效地部署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系统标准化工作。其成员包括全球主要通信力量和少量垂直行业组织。

OneM2M的基本目标是统一通信业界的M2M应用层标准,促进通信产业内部有效协同。其长远目标是推动M2M全球标准与垂直行业应用融合,促进通信产业与垂直行业的有效协同。

OneM2M设有指导委员会(SC)与技术全会(TP)。SC或TP下设若干子委员会和工作组,以及秘书处。目前,OneM2M 设立了WG1(需求)、WG2(架构)、WG3(协议)、WG4(安全)、WG5(管理和语义)五个工作组,如图1所示。

图1 OneM2M工作组架构图

目前OneM2M参与单位仍以传统信息通信行业为主,我国华为、中兴、大唐、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都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化工作,其中华为在WG5占有较强的话语权。

(2)IEEE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于1963年,其前身是AIEE(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和IRE(无线电工程师协会),主要侧重电工技术在理论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进步。

IEEE是一个非营利性科技学会,拥有全球近175个国家36万多名会员,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权威性强。IEEE设有IEEE标准协会IEEE-SA(IEEE Standard Association),负责标准化工作。IEEE的标准制定内容包括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原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多个领域。

IEEE在物联网领域主要集中在短距离无线、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绿色节能等方面,涉及IEEE802.11、IEEE802.15、IEEE802.16、IEEE1609、IEEE1888、IEEE1377、IEEE P2030等标准工作组。相对来说,IEEE802标准委员会下的802.11和802.15系列标准国际影响力较大,部分标准已在全球得到应用,且目前有多个专门针对物联网应用需求的标准研究项目。IEEE涉及物联网标准化的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IEEE-SA 组织架构图

我国中国移动、华为、中兴、大唐、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北邮、清华等单位积极参与802.11的标准化工作,随之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提案接纳率也不断提升。在IEEE802.15标准制定领域,国际主流公司参与较少,我国企业也较少关注,参会多以跟踪为主。对于IEEE智能电网及智能交通系列标准,由于其更多关注美国的需求,因此我国相关产业的关注和参与度很低。

(3)ZigBee联盟

ZigBee联盟成立于2001年8月,由英国 Invensys公司、日本三菱电气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及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组成。如今已经吸引上百家芯片公司、无线设备公司和开发商加入。IEEE802.15.4定义的是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和控制层的规范,而ZigBee专注于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及其以上层的规范。

ZigBee制定了基于IEEE802.15.4,具有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低功耗的网络应用规范。ZigBee技术的命名主要来自于人们对蜜蜂采蜜过程的观察,蜜蜂在采蜜过程中跳着优美的舞蹈,其舞蹈轨迹像“Z”的形状,蜜蜂自身体积小,所需要的能量小,又能传递所采集的花粉。因此,人们用ZigBee技术来代表具有低成本、体积小、能量消耗小和传输速率低的无线通信技术。

ZigBee开发了安全层,以保证这种便携设备不会意外泄露其标识,而且这种利用网络的远距离传输不会被其他节点获得。

ZigBee的安全体系提供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依靠对称性密钥保护、应用保护机制、合适的密码机制及相关的保密措施。安全协议的执行(如密钥的建立)要以ZigBee整个协议栈正确地运行而不遗漏为前提。控制层、网络层和业务支撑层都有可靠的安全传输机制用于各自的数据帧。

(4)IETF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于1985年成立,是松散的、自律的、志愿的民间学术组织,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制。

IETF主要工作是在其工作组中完成,标准研究包括互联网草案和技术规范,对任何人免费公开。IETF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集中在基于IPv6的低功耗网络路由和应用方面。IETF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正式标准成果较少。IETF在物联网标准研制方面,侧重于将IP 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标准。IETF 共有3个工作组分别制定6LoWPAN 网络适配层(6LoWPAN 工作组)、网络层路由(RoLL 工作组)以及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应用层(CoRE 工作组)技术标准,同时还有一个工作组(Lwig)主要对互联网轻量级协议实现进行研究。

IETF各工作组的技术与IP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因此IETF标准主要起草者是美国的大学及公司,包括Cisco,Intel,Standford等。中国移动担任新成立的Lwig工作组的主席职位,也主导起草标准中的部分内容。

(5)3GPP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一个于1998年12月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致力于3G及长期演进分组域网络的研究。下设4个技术专家组,共有17个工作组,其中SA3工作组主要开展安全方面的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

3GPP的工作主要集中在M2M方面,如业务需求、系统架构及M2M可能带来的影响。3GPP的关注点是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终端和移动网络相关的领域,主要是M2M对终点端和网络带来的影响。SA3主要针对移动通信网络支撑M2M通信的安全需求和技术开展研究。

3GPP对于M2M安全方面相关的标准主要有4个:3GPP TR 22.368《机器类型通信服务需求》、3GPP TR 22.868《3GPP系统支持M2M通信研究》、3GPP TR 33.812《运程部署和更改M2M设备签约的安全可行研究》、3GPP TR 33.868《机器类型通信安全问题研究》。这些标准主要对M2M安全需求和一些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

(6)GS1系统

GS1(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系统起源于美国,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于2005年更名为GS1 US)于1973年创建。2005年EAN(欧洲物品编码协会)和UCC正式合并更名为GS1。

为在全球范围内标识货物、服务、资产和位置提供了准确的编码。这些编码能够以条码符号来表示,以便进行商务流程所需的电子识读。该系统克服了厂商、组织使用自身的编码系统或部分特殊编码系统的局限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和对客户的反应能力。

GS1系统提供了GS1 标识代码的语法、分配和自动数据采集标准。也用于电子数据交换(EDI)、XML电子报文 、全球数据同步(GDSN) 和GS1网络系统。GS1系统在提供唯一的标识代码的同时,也提供附加信息,例如保质期、系列号和批号,这些都可以用条码的形式来表示。目前数据载体是条码,但EPCglobal 也正在开发射频标签以作为GS1数据的载体。

国内物联网标准化组织情况

1. 物联网标准化总体协调工作组织

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在组织方面基本建立了标准化协调工作组织。这些组织负责物联网相关标准化的协调工作,具体标准的制定仍然归口到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目前我国物联网标准化主要组织结构如图3 所示。

(1)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

国家标准委和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联合成立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主要职责为:总体指导国家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及规划工作,统筹和协调基础及各应用领域物联网国家标准立项、制修订及实施工作;建立物联网综合标准化工作机制,系统管理和指导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各应用标准工作组以及相关各标准化技术机构工作,畅通渠道,加强协作和衔接配合,整体提升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水平。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2)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

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由物联网相关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受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的委托,对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及规划工作进行总体技术论证,对物联网国家标准立项及制修订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对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各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3)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由物联网标准化相关各技术机构的代表组成。主要职责为:在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的领导下,负责起草国家物联网标准体系及工作规划;对物联网国家标准立项建议进行技术审查,对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协调;组织开展物联网领域基础类、通用类国家标准的起草;与各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加强协作,做好基础标准与应用标准的衔接与协调;推动物联网国家标准的有效实施。

在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下成立物联网总体项目组、物联网标识技术项目组、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项目组,分别负责开展物联网基础领域总体技术标准研究、物联网标识和编码标准研究以及物联网信息安全标准研究。项目组是根据标准编制的需要成立的技术组织,负责向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项目组成员单位由国内从事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或标准化协会组成,项目组成员单位派出一定名额的代表参与标准项目的研制工作。鉴于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特殊性,项目组与现有物联网领域相关的标准化技术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共同参与尤为重要。新建标准项目组,由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提出申请,国家标准委商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各成员后批复成立。

(4)国家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

为加强物联网顶层设计,支撑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先后成立了国家物联网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环保领域、交通领域、农业领域、林业领域应用标准工作组。该4个标准工作组主要职责为:研制物联网在各自领域的应用标准,并组织实施;按照物联网在各自领域应用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对物联网标准体系进行补充完善;与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进行沟通衔接,反映物联网在各自领域应用的标准化需求,做好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的衔接和协调工作。

图3 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主要组织结构图

2. 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信标委,负责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以及与ISO/IEC JTC1相对应的标准化工作。信标委的技术工作范围是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信息技术包括涉及信息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输、交换、表述、管理、组织、存储和检索的系统和工具的规定、设计和研制。

TC28下设多个分技术委员会,涉及安全、物流、教育、数据等多个领域。

针对物联网的发展,TC28经国标委批准于2009年专门成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并提出有关传感网络标准化工作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原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制订和完善传感网的标准体系表。提出制修订传感网国家标准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根据批准的计划,组织传感网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及其它与标准化有关的工作。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由PG1(国际标准化)、PG2(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等14个专项组构成,开展具体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发布了我国已完成的传感网首批6项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传感网标准,更体现着我国传感网产业的科研开发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另外,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有该技术委员会下的SOA 标准工作组。该工作组于2009年年底成立,主要负责我国SOA国家标准制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SOA标准应用和推广,配合开展行业或领域相关的SOA标准化工作,并负责对口ISO/IEC JTC1/SC38 WG-SOA及ISO/IEC JTC1/SC7 SG-SOA承担SOA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与国际SOA标准化的融合发展。

(2)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7)

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秘书处设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其主要范围是负责商品、产品、服务、资产、物质等物品的分类编码,标识编码和属性编码,物品品种编码,单件物品编码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国物品编码的管理与服务及物品编码相关载体技术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3)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通信网络、系统和设备的性能要求、通信基本协议和相关测试方法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运作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的运作机制相统一,协会各组成机构均作为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成机构;在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内开展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遵循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相关工作程序和管理办法的规定。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泛在网标准化工作与物联网密切相关。2010年2月2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成立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TC10的成立,标志着CCSA今后泛在网技术与标准化的研究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深入化,必将进一步促进电信运营商在泛在网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不断优化设备制造商的技术研发方案,推动泛在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4)全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3)

SAC/TC353标准化工作范围是国家基础性和综合性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包括区域、场所、地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时间和计量单位、 语言、文字、符号、经济结构与经济指标、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劳动安全、行政管理、文献、专利、标准、档案等,不包括产品、服务、机构方面的信息分类编码以及条码形式的有关区域、场所和地点标识方面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5)全国工业过程控制标委会(TC124)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24) 成立于1988年,是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控制与自动化)和ISO/TC30(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的国内对口标准化组织,已开展20多项智能仪表相关标准研制工作,如热电偶系列标准、变送器系列标准、气体分析器系列标准等。目前,IEC/SC65B(测量和控制设备)正在考虑基于智能传感器的新需求,研制一批智能传感器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 张晖.物联网技术标准概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17.

[2] 李海花等. 物联网标准体系及国际标准化最新进展[J].电信网技术,2013,(8):65-70.

[3] 杨博雄等.现代物联网体系架构中核心技术标准及其发展应用研究[J].智能处理与应用,2013,(1):71-76

[4]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第2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29-291.

猜你喜欢
工作组国家标准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Genome and healthcare
32个工作组印迹 >